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骨样骨瘤为一特殊类型的成骨性良性骨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该病术前易出现误诊.现就我们自1986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广学  郭卫  唐顺  李晓  齐典文 《中国骨伤》2010,23(8):629-631
目的:研究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效果,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确诊的35例骨样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发病年龄21岁(6~49岁)。最常见的部位为胫骨(13例)和股骨(7例)。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12个月(1~24个月),典型的症状为疼痛,夜间加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影像学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瘤巢。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19例,肿瘤刮除或切除植骨固定7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2个月~12年),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未见病灶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胫骨病理性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后治愈。1例术后5年窦道形成,行窦道切除、髓内钉取出、清创术后治愈。结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骨样骨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远期并发症,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关节内骨样骨瘤11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疼痛消失,于1~3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髋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髋关节骨样骨瘤疼痛定位不确切,X线因遮挡显示不清,容易误诊,CT是最好的检查方法,手术切除瘤巢是治疗的关键,CT引导下手术是保证瘤巢切除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椎骨样骨瘤外科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因颈椎骨样骨瘤在长征医院接受外科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 例,女5例;年龄7~37岁,平均年龄18 岁.均接受肿瘤整块切除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00 mL.随访时间8~125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1 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术后获得明显缓解,未出现邻近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 传统的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局部复发率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椎骨样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骨样骨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样骨瘤是一类良性成骨性骨肿瘤,多发于下肢,全身其他骨也可见累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迅速缓解骨样骨瘤患者的疼痛。不影响关节活动且疼痛可耐受的骨样骨瘤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但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无法作病理学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瘤巢防止复发,并可获取组织作病理学诊断。开放性手术术中瘤巢定位较难,术前CT或放射性骨显像定位很有必要;开放性手术切除范围大,对于承重骨术中多需要植骨,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花费高。微创手术和关节镜手术术中瘤巢定位准确,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微创手术适用于除神经组织外任何部位骨样骨瘤的治疗,多在CT引导下进行,其中射频消融和激光热凝固术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同。关节镜手术还可同时治疗伴发的滑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林世伟  赵晶晶  郝铖  谢威  方真华 《骨科》2024,15(4):362-364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可引起局部疼痛,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可通过非甾体药物缓解。其中股骨和胫骨是最常见的部位,足踝部骨样骨瘤的发病率较低,常见于7至25岁的人群,男性病人居多。跟骨骨样骨瘤病例比较罕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漏诊率较高。本文报道1例开放性手术治疗跟骨后结节骨样骨瘤,为临床诊治跟骨后结节骨样骨瘤提供参考,提高临床工作人员对跟骨后结节骨样骨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9例经X线或CT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结果:8例局部疼痛症状均消失;1例第1次手术未能切除瘤巢,局部疼痛症状不减,再次手术切除瘤巢后疼痛消失。结论:骨样骨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彻底切除瘤巢是有效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7例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病变位于长骨干4例,跟骨,髋臼,胫骨下端各1例,对所有患都进行了局灶切除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7例症状均消失,长骨干4例术前诊断与病理报告相符,其余3例术前均未得到正确诊断。结论:松质骨骨样骨瘤其X线表现不典型是诊断困难的重要原因,X片骨硬化和病人疼痛症状应为诊断的重要线索,必要时拍断层照片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例小儿脊柱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腰背部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且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疼痛 ;CT检查可见典型的“牛眼征” ;3例均手术切除病灶 ,术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 :小儿脊柱的骨样骨瘤可引起疼痛和代偿性脊柱侧凸 ;骨扫描结合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 ;早期手术切除病灶 ,症状可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0.
11.
CT引导下经皮关节周围骨样骨瘤旋切术1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u JQ  Zhang WB  Shen CW  Ding XY  L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63-106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旋切关节周围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至12月,共收治11例关节周围小病灶(直径6~11mm,平均8.7mm);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4~32岁,平均19.3岁。其中股骨近端6例、髋臼区4例,肱骨头内1例。首先对整个瘤巢采用2mm薄层扫描,选择穿过瘤巢中心的层面,以克氏针钻入,定位瘤巢中心,在套筒保护下用环钻沿导引针将整个瘤巢切除。CT扫描复查确定是否已将整个瘤巢切除,并将所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其中9例取出的病变组织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1例为纤维组织,1例为结核。被病理证实的9例骨样骨瘤患者手术后次日症状缓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8-18个月(平均15.2个月),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无1例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旋切关节周围骨样骨瘤的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42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骨样骨瘤的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13-46岁,平均23.6岁;病程15d-2年,平均5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15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13例,骨盆7例,肱骨干2例,尺骨鹰嘴1例,跟骨1例,L4椎体1例。在腰麻或臂丛麻醉下行CT定位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术中CT扫描层厚为2-4mm,治疗温度90℃持续6min,用直径3.5-4mm穿刺针穿透骨皮质,将有效治疗直径1.5-2.0cm的射频电极准确插入瘤巢中心。随访18-24个月,平均19.5个月。手术前后行MR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术后24h所有患者自主下地活动,术后3d-1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随访疼痛基本消失。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例病理结果证实为骨样骨瘤,其余5例因取材失败,病理结果为阴性。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93%,末次随访无复发。术后复查MRT2加权像有不同程度信号降低。结论CT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高效的技术,射频消融电极针精确到达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治疗髋部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月对8例髋部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治疗,男5例,女3例;年龄12~25岁,平均18.8岁.患者均有髋部疼痛症状,夜间加剧.病史2个月至10年.病变部位:股骨颈4例、股骨小转子2例、股骨大转子1例,股骨转子间1例.术中应用CT薄层横断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将骨穿刺针经皮穿入瘤巢中心.行CT扫描证实穿刺针位置准确后撤出针芯,用穿刺针套管刮除瘤壁及瘤巢内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探针沿骨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将瘤巢中心温度逐渐加热至90℃,保持4~6min.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结果 3例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另5例仅获得诊断性描述.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术后24 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随访5个月时仍有轻度夜间隐痛,再次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所有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消融术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髋部疼痛症状,术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池雷霆  李程  张东  李智  黄波  张廷玖  庾明  王枰稀 《中国骨伤》2009,22(12):933-934
目的:观察及评价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患者23例25足,全部采用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8~35岁,平均14.6岁;病程6个月~12年。主要症状是跑步或行走后足疼痛,多为间歇性,查体足舟骨粗隆处异常突起伴压痛,X线或CT检查发现副舟骨存在。治疗是以足副舟骨为中心做一长约2cm弧形切口,剖开或部分切断胫后肌腱,暴露出副舟骨并切除,明显突起的舟骨隆突部分咬除和修整,胫后肌腱均予修复。术后佩戴内翻位支具2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2周后逐渐弃拐负重,3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有残留症状者结合理疗和足弓垫支撑垫等处理措施。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活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1足,大部分缓解4足(其中3足合并轻度扁平足,1足合并陈旧扭伤)。平均住院5d,无切口感染,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单纯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对胫后肌腱损伤小,不干扰足底内侧纵弓,术后无须长时间制动,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临床疗效较好,特别适合无扁平足及陈旧足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116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4~16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8.5个月.总体生存率5年为72%,10年为53%.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为13.8%.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及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T_1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5%;T2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8%,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45%.T_1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后,无局部复发;T_2期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为14.6%.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无统计学意义(T_1:P=0.260,T_2:P=0.262).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于T_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T_2期直肠癌不适合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辅助放疗可降低术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