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同视机联合随机点图片检测92例在我院行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立体视觉功能,其中单纯近视5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2.50 D 40例.结果 术后1月92例患者屈光状态为±1.0 D,裸眼视力≥0.6.双眼屈光参差≤-0.75 D.获得中心凹立体视单纯近视组48例(92.3%),屈光参差组31例(77.5%),术前、术后立体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多数患者能恢复和重建立体视功能,立体视觉应列入屈光手术后视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变化,从视觉最高形式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5年12月间观察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58例近视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常规检查、矫正视力,远、近立体视锐度(包括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及测量远立体视锐度最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结果:所有观察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在0.8以上,远、近立体视锐度正常。术后1月时中、高度数组近视患者的远立体视锐度最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较术前的缩短。结论:LASIK手术使双眼屈光状态变为正视,裸眼的远、近立体视锐度变正常;双眼视力相等,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相平衡,有利于形成双眼单视和立体感知,中、高度近视患者的远立体视锐度图片辨认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收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近视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屈光参差组与非屈光参差组,各30例(60眼),于术前,术后10 d,1、3、6个月检查视力、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经LASIK术患者屈光参差得以消除,立体视觉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屈光参差组;融合范围也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IK术对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功能有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影响眼压测量值的因素.方法 对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ISK)的159例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以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眼压变化的原因.结果 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这与激光切削角膜变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640只眼)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组)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分别接受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力恢复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主诉干眼症状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BUT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BU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K组均明显优于LASIK组,术后6个月时两组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K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有干眼症状主诉的比例均显著低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尤其在术后干眼恢复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计算出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的厚度,进行术前预算患者角膜厚度的足与不足,筛选患者。方法对200例(400只眼)行LASIK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追踪观察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200例LASIK后角膜中央厚度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每一个屈光度近视实际切削角膜约13.20μm。结论LASIK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周艳峰  廖荣丰  聂海燕 《安徽医学》2012,33(10):1279-128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患者术后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3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和Epi-LASIK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2周黄斑部视网膜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无论是LASIK组还是Epi-LASIK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之间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与Epi-LASIK虽然负压吸引时间不同,但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短期内对视网膜组织的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对于中低度近视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志斌  吴松  王渝  杜川  秦玫 《重庆医学》2006,35(11):1015-101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 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秀武 《广西医学》2006,28(9):1382-138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的视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对随访的215例(430眼)LASIK术后1周至24个月患者的视功能、生活质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01~0.2,术后1周至24月裸眼视力96.8%达0.8以上,90.2%达1.0以上;98%的患者对术后的视力表示满意,感觉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 对2480例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维持仪器性能良好和环境稳定,术后予以健康指导及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预计效果。结论 LASIK治疗近视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使用美国博士伦Technolas 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近视的528例患者,按治疗原理、优点、术后并发症、矫正视力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1.0以上者占95.2%,视力改善为100%。结论:LASIK治疗近视稳定性高,恢复视力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满意度的方法。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4月对160例行LASIK近视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健康教育和回访等措施。术后1d、1个月、6个月患者复查时填我科制作满意调查表。结果患者行LASIK的满意度98%,无医疗纠纷。结论对接受LASIK患者采取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健康教育和回访等措施,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使LASIK手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近视激光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裸眼视力(UCV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治疗患者94例,均实施半飞秒LASIK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UCVA水平.结果:术后24h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sided LASIK,BSL)治疗近视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组,每组随机抽出6例近视患者,3组共18例(36眼)接受BSL,另外每组随机抽出8例近视患者,3组共24例(48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变化情况。结果:BSL术后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大于常规LASIK方案,损伤指数和承载因子小于常规LASIK方案,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95%以上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稳定角膜地形图规则。结论: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剩余厚度创造了条件,是治疗近视的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姜俭 《浙江医学》2011,33(1):83-8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无痛、恢复快、疗效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已为广大眼科医生及近视患者所接受。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球差的增加,通过非球面切削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分析Q值引导的LASIK(Q—LASIK)矫正近视后主导眼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对在我院接受Q—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曹珊  郑华晖 《广西医学》2006,28(8):1196-1197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日本尼德克EC5000-CXⅡ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869例1707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结果 术后远视力达1.0以上者1 527眼占89.45%,0.8以上者1 658眼占97.13%.手术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正确评价该手术及预测术后效果,加强与近视患者之间的沟通及让患者对手术、手术后效果形成合理的期望值,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前检查明确视网膜周边变性或伴裂孔的近视患者进行激光预防性光凝,观察其效果。方法:对近视患者LASIK术前眼底充分散瞳后三面镜检查,对有潜在危险视网膜周边变性或裂孔者32例(40眼)应用波长532nm氩激光进行视网膜预防性光凝。激光光凝后1月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结果:40眼行激光光凝术后1个月行LASIK手术,术后术眼视力稳定,观察眼底病变区及裂孔封闭良好,有色素增殖包绕病变周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可预防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Moria90一次性刀头制作角膜瓣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8例(943眼)使用Moria90一次性刀头制作角膜瓣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478例(943眼)随访半年,全部病人裸眼视力等于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无角膜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