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为60.0%,P〈0.01。治疗8周时两组生存患者ALT、AST、TBil、PTA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ALT、TBil、PTA(P〈0.05),AST(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HBV-DNA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01);未发现替比夫定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65-167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拉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别纳入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mg,对照组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血清HBV标志物及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结果两组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治疗4周时下降最明显。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2.3%)高于对照组(42.6%)(Χ^2=8.530,P〈0.05);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指标的改善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本科2009年2月~2010年6月的住院患者12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64例,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ALT、TBiL)、凝血功能及HBV-DNA等指标。治疗组应用替比夫定加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愈率、死亡率的不同情况。结果:在治疗第8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75.3%,无效率为2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6%,无效率为45.3%;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化验指标好转及病死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替比夫定在临床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方面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较好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重肝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川英  程全红  陈芳  吴湛  戴颖 《江西医药》2009,44(3):204-20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治疗组,其中治疗A组为42例初治患者,治疗B组为40例复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48周。结果治疗A组在12周、24周、48周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24周、48周治疗A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服药其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1年。结果:治疗1年后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比夫定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使ALT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VDNA阳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8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2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替比夫定片;对照组加用拉米夫定片,均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降低、PTA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抑制HBVD-NA,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国产胸腺肽α1结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5例,符合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同时又满足以下条件:年龄18~60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5U/L,总胆红素<34.2μmol/L;HBeAg阳性,HBV-DNA>104cop/ml;近1年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治疗;无心、肾疾病,无癫痫及精神病史;对胸腺肽和核苷类似物不过敏;排除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1:1随机、对照设计。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各60例,各组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30例。分别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拉米夫定100mg,1次/d,共5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52周时,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水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病毒反跳率和耐药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HBeAg阳性患者中替比夫定组HBeAg阴转率和治疗应答反应率高于拉米夫定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患者对替比夫定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二者使用剂量均为临床常规用量;测量治疗4周、12周、24周时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拷贝量下降值,PCR检测不到的比例(检测不到指的是拷贝量<300copies/mL),还有包括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情况。结果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本次临床对照试验发现,治疗组替比夫定降低HBV-DNA拷贝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降低HBV-DNA拷贝量的效果,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替比夫定治疗使得HBV-DNA转阴病例数与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转阴病例数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替比夫定治疗使得ALT复常的病例数与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复常病例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尚不能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对于ALT复常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对于HBeAg转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掉HBV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的进展恶化,替比夫定在病毒学、组织学改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阿德福韦无效或复发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改服替比夫定600mg,每日1次,不使用其他护肝药物。结果:服用半年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TBIL为(34.2±25.2)μmol/L,与治疗前(50.6±27.8)μmol/L相比,t=2.300,P〈0.05;丙氨酸转移酶(ALT)为(66.5±35.6)U/L,与治疗前(209.3±181.4)U/L相比,t=4.088,P〈0.01;ALT复常率64.3%,HBV—DNA阴转率53.4%,HBeAg阴转率17.9%,HBeAg/抗HBeAg血清转换率3.7%。结论:替比夫定对于服用阿德福韦无效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同样能够迅速抑制其乙肝病毒的复制.使肝功能改善或复常,而且安全、方便,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替比夫定治疗组患者46例,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45例,疗程均为60周.分别观察两种药物在治疗24、36、48和60周时的ALT复常率、HBV DNA含量和HBV血清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含量在治疗12、24、36、48和60周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治疗12、24、3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48周和60周时替比夫定治疗组要明显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Х^2=4.589、3.959,均P <0.05).结论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一定疗效;在治疗48和60周时,替比夫定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要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4.
张连春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434-1435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治疗第4周、8周、12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定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部分患者用药初期有肝功能波动,4周后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水平,HBV2DNA载量下降。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已受感染的肝细胞产生病毒的能力受抑,并减少坏死后再生的肝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减轻肝脏炎症,利于肝功能恢复。需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并及时调整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黄成军  程书权 《医药导报》2013,32(12):1604-160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运用替比夫定(LdT)初治失败耐药后的后续挽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2例,C组2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LdT联合ADV、恩替卡韦(ETV)联合ADV,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变化、HBV转阴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12,24,48周后HBV-DNA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C组的HBV-DNA水平较A、B两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给予LAM+ADV、LdT+ADV、ETV+ADV三种救援方案挽救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而ETV+ADV可使HBV-DNA和ALT下降更快,并可获得更佳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6.
李小东  姚彬  邵志伟  周斌 《医药导报》2013,32(4):537-543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检索2005~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手工检索其他相关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篇RCT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52周时,在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方面,替比夫定显著优于恩替卡韦(RR=0.69,95%CI为0.53~0.89;RR=0.61,95%CI为0.45~0.84;RR=0.66,95%CI为0.51~0.86;RR=0.54,95%CI为0.4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在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方面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方面疗效替比夫定优于恩替卡韦。但该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尚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60例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替比夫定可使HBV-DNA载量下降,丙氨酸转移酶(ALT)降低;5例患者于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ALT升高;3例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其中1例TBIL升高大于17μmol/L(相对于用药前),加用双环醇等保肝药物治疗后逐渐好转,8周后ALT、TBIL复常。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部分患者有肝功能波动,需及时调整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对替比夫定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对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8例使用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病理检查,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36±s 16)岁;单纯慢性乙肝组85例,男性62例,女性23例,年龄(37±11)岁。结果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1年丙氨酸转移酶(ALT)复常率2组分别为60%和84%(χ~2=5.892,P<0.01),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0%和86%(χ~2=5.135,P<0.01)。肝穿病理结果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于替比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下降。结论肝细胞脂肪变性是影响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雪峰 《中国医药》2010,5(11):1001-100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改变情况. 方法 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26例单用替比夫定口服,对照组24例应用拉米夫定口服,2组疗程均12个月以上.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和12个月肝脏病理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 结果 治疗6和12个月后,观察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由治疗前的(8.2±3.5)分下降至治疗后6个月的(4.8±2.2)分(P<0.05)和治疗后12个月的(3.0±1.1)分(P<0.05),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改善(P<0.01或<0.05). 结论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以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杨嘉恩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93-119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50例。观察两组HBV-DNA基线下降值、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治疗应答、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原发治疗失败率等。结果治疗52周替比夫定组的疗效:HBV-DNA基线下降值(6.21og10)、HBV-DNA低于检测下限(69.6%)、治疗应答(64.2%)、HBeAg转阴率(30.5%)、ALT复常率(88.9%)、病毒学应答率(30.5%)、原发治疗失败率(3.6%)高于拉米夫定组(5.41og10、43.4%、86.8%、20.3%、75.1%、18.1%、16.0%)(t=3.65,t=6.55,t=3.95,t=3.85,t=8.65,t=6.06,t=15.02,P〈0.05~0.01)。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52周时可达到较佳疗效;替比夫定疗效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