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08例特发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和183例正常男性及10例正常女性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86、SY127、SY254及内参基因SRY、ZFY进行检测。结果 208例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25例,缺失率为12.02%。其中48例无精症患者中发现10例(20.8%),160例少精症患者中发现15例(9.38%)。183例正常男性未检测出微缺失,10例正常女性仅有ZFY片段。结论 AZF缺失是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有必要进Y染色体微缺失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2.
赵邦荣  杨晓光  尹明黎 《河北医药》2003,25(10):793-79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 ,已婚夫妇中约 10 %~ 15 %患有不育症 ,男性因素占 1 3~ 1 2。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常常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睾丸发育不全(小睾丸 )大多也是染色体异常所致。本文对来自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 40例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小睾丸无精子症患者的年龄 2 1~ 3 7岁 ,婚龄 1~ 13年 ( 2例未婚 ,以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差就诊 ) ,经 2次精液检查 (离心后 ) ,未见精子 ,诊断为无精子症 ,两侧睾丸容积均 <10ml,诊断为小睾丸症。1.2 方法 取外…  相似文献   

3.
生精汤联合复方甘草锌胶囊治疗弱精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不育症中精子数目少合并精子活动低是重要原因。自1996—2005年笔者运用自拟生精汤配合给予复方甘草锌胶囊治疗弱精子症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皆为门诊患者,诊断主要依据是病史及门诊精液化验单。年龄25~37岁,结婚同居2~12年未育  相似文献   

4.
男性不育症患者RBM、DAZ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与RBM,DAZ基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50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数子症患者(其中无精子症38例,严重少精子症12例)的外周血细胞进行RBM,DAZ基因检测。结果 50例中发现6例有DAZ基因微缺失(无精子症4例;严重少精子症2例),其中2例合并RBM基因微缺失(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各1例);1例无精子症仅有RBM基因微缺失;SRY基因PCR扩增均为阳性,50例已有生育的正常男性均无RBM及DAZ基因的微缺失。结论 RBM和DAZ为无精子因子(AZF)的重要候选成分,RBM及DAZ微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RBM及DAZ基因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少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常见疾病 ,约占全部男性不育症的半数 ,常瘘有精液其它异常 ,根据有无明确原因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两类[1] 。近年来 ,笔者应用益肾增精灵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 5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夫妻同居 2年以上不育男性 ,年龄 2 4~ 39岁。 2次以上精液化验精子计数均低于 2 0× 10 9/L ,伴精子活动度低者 38例 ,精子活动力不良者 34例 ,精子畸形者 8例 ,排除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疾病、隐睾、生殖道感染等引起的精子减少。1 2 治疗方法 益肾增精灵由女贞子 12 0g ,菟丝子 90…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孕症占育龄夫妇的10%,男性不育约占40%[1],其中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本研究使用复方玄驹胶囊对83例少、弱精子症不育症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生殖门诊就诊的少、弱精子症83例。年龄20~5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检测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男性不育患者51例及20例正常生育史男性的AZF基因,并要求先了解相关精液特征,根据精液特征将患者分为无精子症30例、严重少精子症及少精子症21例两组;分别比较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AZF基因微缺失检出率。结果 51例不育男性中检测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7例,其中30例无精子症组检测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5例,21例严重少精子症及少精子症组检测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2例。正常对照组均未见Y染色体AZF微缺失。结论 AZF微缺失的检测对原发性男性不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年龄不育症患者对精液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05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五组,分别为20~24岁组,25~29岁组,30~34岁组,35~39岁组及≥40岁组,其中20~24岁组128例,25~29岁组531例,30~34岁组251例,35~40岁102例,≥40岁组43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精液参数分析,采用Diff-Quick快速染色法观察精子正常形态,采用混合球蛋白反应试验法测定精浆抗精子抗体(MAR),比较分析五组患者精液参数、正常形态及MAR。结果患者精子密度及精浆抗精子抗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40岁组前向精子运动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低于20~24岁、25~30岁及30~35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前向精子运动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低于20~24岁、25~30岁及30~35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精液量及前向精子运动率明显低于35~40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评估男性精液质量的一个相对独立因素,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来说,精液质量下降更明显,因此,年龄可以作为考虑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查某市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域微缺失情况,探讨AZF基因微缺失与原发无精、严重少精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某市118例原发无精子症、84例原发严重少精症患者及66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家族AZFa、AZFb、AZFc三个区域微缺失分析。结果 66例正常生育男性未发现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202例生精障碍患者中发现AZF微缺失25例,总缺失率为12.4%。其中12例无精症患者和5例少精症患者的缺失发生在AZFc区域,缺失率为8.4%;1例无精症患者和2例少精症患者发生AZFb、AZFc双重缺失,缺失率为1.5%;1例无精症患者发生AZFa、b、c三个区域同时微缺失,缺失率0.5%。生精障碍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比较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少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原发无精、少精子症患者在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进行微缺失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的频率,并探讨无精子因子(AZF)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染色体G显带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84例无精子症(30例)和严重少精子症(54例)的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及Y染色体基因检测。结果84例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核型异常者19例,占22.6%,异常核型中最常见的核型是克氏综合征(47,XXY),总发生率为7.1%,占所有异常的31.6%。AZF区域微缺失9例,总缺失率为10.7%。其中30例无精子症患者AZF缺失率13.3%(4/30),高于54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缺失率9.3%(5/54)。AZFc区微缺失率3.6%高于AZFa区(1.2%)和AZFb区(1.2%)。结论AZFc基因缺失是导致男性无精子及少精子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遗传学检查与AZF微缺失无相关性,不能反应Y染色体上AZF缺失情况。  相似文献   

11.
罗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56-3558
目的:探讨精浆果糖和中性α-葡糖苷酶(neutral α-glucosidase,NAG)测定对少精子症、无精子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浆果糖和NAG定量检测,并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精液常规检查、直肠B超及睾丸活检等进行分析.同时以36例精液常规正常、配偶正在怀孕的男子精液进行相同生化项目检测作为对照组.结果:132例少精子症患者中,因附属性腺炎症、输精管道不完全性梗阻而引起梗阻性少精症27例;在6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39例.结论:精浆果糖和NAG等生化组项检测对于梗阻性少/无精子症病因诊断中具有无刨、快速等优点,有利于寻找病因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551例精液检验结果各项指标异常率,探讨男性不育症原因。方法:一般性状检查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其它检查采用精子自动分析仪。结果:551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分析结果中,全部指标正常者15例,占2.72%;至少有一项指标异者536例,占97.27%(536/551),其中精液量少占3.09%,液化时间延长占17.42%,黏稠度增高占17.97%,pH异常占22.32%,精子密度减少占14.70%,精子活力(A+B)减少占68.24%,精子形态异常占20.15%,白细胞增多占10.71%。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依次为弱精子症占68.24%、畸形精子症占20.15%、白细胞精子症占10.71%、少精子症占7.62%、少弱精子症占4.54%、无精子症占2.43%。结论:精子存活率降低、精子活力降低、感染、精子数减少和精子形态异常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α-葡萄糖苷酶在精浆中的活力水平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76例不育男性患者,其中梗阻性无精子症组60例,少精子症组11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检查精子质量结果正常的124例作为正常精子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精液参数及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含量。结果各组精液量与液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检测异常发生率比较:少精子症组(36/116,30.76%),梗阻性无精子症组(42/60,70.00%),正常精子组(21/124,16.93%),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正常精子组的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不相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7,P<0.001),其中少精子症组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精子组(χ~2=6.579,P<0.05),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异常发生率高于少精子症组(χ~2=24.331,P<0.001)。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中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精子人群,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检测在附性腺病变引起的男性不育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原发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84、SY127、SY254及ZFX/ZF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45例无精子症与少精子症患者中共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9例,缺失率为20.0%。其中28例无精症患者中发现6例(21.43%),17例少精症患者中发现3例(17.65%)。结论 AZF缺失是原发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学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及染色体核型。方法 根据精液化参数,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为无精子症组(257例)、少精子症组(293例)和精液正常组(1342例)。采用多重PCR法扩增患者序列标签位点,检测位点的缺失情况,并对其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生育及无精子因子关系。结果 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44例(2.33%)。与精液正常组相比,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Y染色体微缺失率较高(10.89%、3.75%vs.0.37%)(P<0.01),且无精子症组更高(P<0.01)。1892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检测出性染色体异常17例(0.90%),包括无精子症组15例、精液正常组2例。17例性染色体异常患者同时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共计8例,均为无精子症组患者。结论 无精子因子基因缺失影响精子发生,可能联合Y染色体核型异常进一步降低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殖激素测定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法(MAIA),对159例少精子症、无精子症患者进行了FSH、LH、T三项生殖激素测定,对其中63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了外周血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FSH升高36例,占受检人数的22.64%(36/159);LH升高24例,占15.09%(24/159);T降低26例,占16.35%(26/159)。发现25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占受检人数的39.68%(25/63)。结论生殖激素测定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为筛选不育原因及进行相应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对严重性少精子症以及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关性。方法 300例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按照疾病分型分为严重少精子症组(200例)及无精子症组(100例),同时选取50例可正常产生精子的男性作正常组。采集血液样本分别用于核型分析以及全血DNA提取,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PCR扩增及检测、精液质量检测。比较三组的Y染色体长臂区微缺失情况、正常组与严重少精子症组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结果严重少精子症组、无精子症组长臂远侧端的无精子因子(AZF)区缺失率分别为11.50%、22.0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精子密度(32.72±14.37)×10~6/ml高于严重少精子症组的(15.06±13.27)×10~6/ml,精子活力中a级、a+b级精子分别为(24.87±6.51)%、(41.38±11.04)%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组的(12.48±6.86)%、(29.56±14.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Y染色体长臂AZF区微缺失可提高生精障碍原因检出率,优化治疗方案,降低医疗支出,缓解子代遗传缺陷负荷,为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院泌尿外科于1986年元月~1992年12月先后对20例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睾丸活检,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婚龄最短仅半年,最长20年。病理检查结果:无生精细胞5例,其中1例伴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2例血管数目增多及血管纤维化、玻璃样变;生精细胞减少共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粤北地区5225例男性精液质量状况,为本地区的男性不育症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225例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男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30岁,2422例)、B组(30岁<年龄≤40岁,2180例)、C组(40岁<年龄≤50岁,580例)、D组(年龄>50岁,43例)。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自动分析系统(CASA)分析精子浓度、活力,采用Diff-Quik快速染色法分析精子形态,按照第五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各年龄组患者的精液质量。结果本地区受检的5225例男性患者中,精液各项参数均正常占16.2%(846/5225),无精子症占1.8%(95/5225)。各单项精液参数检查中,精子形态异常率最高[79.5%(4152/5225)],其次分别为前向运动精子(PR)百分率异常率[20.7%(1081/5225)]和精子活动率异常率[7.8%(409/5225)]。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和精子总数随着年龄增加精液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之间,D组与其他3组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精液参数异常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粤北地区男性精液质量异常主要为精子形态异常和向前精子百分率异常。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精液参数的异常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6,(8):635-637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少、弱精子症患者44例,单独服用复方玄驹胶囊(浙江施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次3粒(每粒0.42 g),3次/日,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不使用其他任何治疗少、弱精子症的药物,观察复方玄驹胶囊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44例患者经治疗后,其精液质量的主要参数指标(精子密度、精子活力、A级精子比例及A+B级精子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44例患者配偶一年内自然怀孕率为31.8%(14/44)。结论:单独口服复方玄驹胶囊是治疗少、弱精子症引起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