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分析sTK1在评估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价值。方法分别对22例血液肿瘤治疗未缓解患者,20例治疗部分缓解患者,8例治疗完全缓解患者和29例健康人sTK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未缓解组sTK1平均水平为(4.10±1.32)pmol/L,部分缓解组sTK1平均水平为(1.73±0.54)pmol/L,完全缓解组sTK1平均水平为(0.96±0.45)pmol/L,健康人对照组为(0.79±0.47)pmol/L。治疗未缓解患者组sTK1平均水平与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1),且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完全缓解组肿瘤患者sTK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sTK1水平相差不大(P>0.05)。结论sTK1的含量可用于血液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进行化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载脂蛋白E的表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免疫印迹法测定载脂蛋白E表型。通过唾液酸酶处理血清、脱脂、等电聚焦电泳和免疫印迹得到apoE表型图谱。本法主要特点是:①用唾液酸酶消化处理,减轻唾液酸型apoE的干扰;②使用宽pH范围(pH4~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适用于分离包括E5、E7的所有apoE表型;③利用apoE多克隆抗血清与Vectastain^RABC试剂盒,使免疫显色更为敏感,从而使血清标本的用量减少到0.1~0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Tp47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Tp47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免疫反应活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p47基因,将Tp47克隆至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Tp47,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诱导表达后,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蛋白,鉴定正确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蛋白与梅毒阴性、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pGEX-6P1-Tp47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103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显示其能与梅毒阳性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梅毒阴性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表达、纯化Tp47重组蛋白,其与临床各期梅毒患者血清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Tp47重组蛋白用于梅毒早期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相关糖蛋白,其明显升高或中低水平持续升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依据之一,其短暂升高也可见于肝硬化和急慢性肝炎,所以随访慢性肝病病人监测AFP变化是常用的鉴期诊断及早期发现肝癌的手段之一。目前国内检测AFP主要使用放射免疫方法,其需一定大型设备,并有放射污染问题,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已淘汰此法。主要使用酶联免疫方法,但药盒比较昂贵,也需一定设备。仅限于较大医院使用。我们参考国外文献发现用抗体亲合免疫印记法半定量检测血清AFP方法简便,且特异性强。敏感性不低于放免方法。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随访肝癌高危人群。我们做了特异性检测,比较几种亲合免疫方法的敏感性,测定了硝酸纤维素膜(N、C)包被抗体的量与敏感性的关系,以及酶标抗体浓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并进行了部分临床技术观察。 相似文献
5.
邢晓光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3,(2):92-95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组465例、对照组43例、良性增生组39例、恶性肿瘤组37例、癌前病变组34例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点印迹免疫酶化学发光法检测TK1水平,采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传统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A153、CA125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血清TK1、CEA、AFP、CA199、CA153、CA125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各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良性增生组比较,各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癌前病变组比较,除TK1(P〈0.01)外,其余各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肿瘤组分别与良性增生组及癌前病变组比较,各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增生组与癌前病变组比较,除TK1(P〈0.01)外,其余各指标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K1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3.1%,特异性为73.3%,曲线下面积为0.90;465例健康体检者中早期发现恶性肿瘤2例,均尚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结论血清TK1检测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一种免疫印迹法测定载脂蛋白E表型。通过唾液酸酶处理血清、脱脂、等电聚焦电泳和免疫印迹得到apoE表型图谱。本法主要特点是:(1)用唾液酸酶消化处理,减轻唾液酸型apoE的干扰;(2)使用宽pH范围(pH4~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适用于分离包括E_5、E_7的所有apoE表型;(3)利用apoE多克隆抗血清与Vectastain ̄RABC试剂盒,使免疫显色更为敏感,从而使血清标本的用量减少到0.1~0.2μl就可清晰分辨apoE表型。本法适用于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8.
9.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A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表面活性蛋白A含量测定可作为胎儿肺发育成熟的指标和肺部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用于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本文建立了免疫印迹分析SPA法,测定了55例36 ̄42孕周健康产妇羊水中SPA含量,发现随着孕周增加,SPA含量呈上升趋势。本文还测定了26例儿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和体外循环时肺泡灌洗液中SPA含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结果与临床符合,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是一种敏感度高,简单实用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易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66-266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9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实验组)血清TK1的含量,并同时检测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和4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实验组TK1水平为2.45(1.27~3.85)pm/L,前列腺增生组TK1水平为1.16(0.67~1.85)pm/L,健康组TK1水平为1.09(0.54~1.37)pm/L,实验组TK1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血清TK1检测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具有辅助诊断及监测疗效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IS-1型印迹免疫-增强发光检测系统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疾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K1水平。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参数下血清TK1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或术后2年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中,TK1水平明显升高(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水平高于术前(P<0.05),ER、PR双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的TK1水平无差异(P>0.05),ER、PR双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可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102例胃癌患者血清TK1的含量,同时检测35例胃良性疾病和38名健康人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胃癌患者TK1水平[2.35(1.28~3.75)pm/L]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1.21(0.75~1.43)pm/L]和正常对照组[1.14(0.72~1.39)pm/L](P〈0.01);而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TK1水平明显下降。胃癌患者血清TK1阳性率(57.8%)远远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14.7%)、糖抗原(CA)199(13.7%)、CA50(17.7%)]。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胃癌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检测合适的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肿瘤的诊疗效率,用于早期筛查和治疗监测的血清学肿瘤标记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新型细胞增殖标记物,作为补救途径合成 DNA 的关键酶之一,其在实体肿瘤的疗效监测、早期诊断、预后随访中得到广泛的临床研究。现对TK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乳腺癌辅助诊断及术后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3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及化疗后血清TK1水平。比较不同疾病分期下TK1水平的差异。分析术前血清TK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K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K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前术后TK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且TK1水平与乳腺癌分期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时ER、PR双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低于ER、PR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TK1水平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但其确切机制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高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前3位,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前列腺癌的检测手段一直停留在直肠指诊、PSA筛查和穿刺活检上。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在本院就诊的150例男性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其中7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年龄29~80岁),40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0~92岁),另40例为来本院作健康体检的健康男性(年龄35~50岁)。结果1)前列腺癌组:70例经过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STK1值(3.66±1.91)pM/L,灵敏度71.5%。2)前列腺增生组:40例同期治疗的病理检查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8±0.35)pM/L,特异度85%。3)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人检查结果均无泌尿系统疾病,STK1值(0.79±0.27)pM/L,无一例异常结果。经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发现,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男性组间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胸苷激酶1对前列腺肿瘤TMN分期,T135例,T219例,L10例,T46例的灵敏度分别为:62.85%(22/35)、73.68%(14/19)、80.00%(8/10)、100.00%(6/6)。结论使用血清胸苷激酶检测前列腺癌中有显著的特异性,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1035例乳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复习乳腺肿物FNAC检查1035例,与其中手术后获病理组织学诊断502例做对照比较。结果:乳腺肿物FNAC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85.7%。细胞学诊断为阳性者(IV、V级),术后除1例(IV级)外,均证实为恶性。结论:FNAC诊断乳腺癌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脂蛋白酯酶和血清胸苷激酶水平及其与其他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脂蛋白酯酶(LPL)和血清胸苷激酶(TK)水平及其与其他CLL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检测58例CLL患者外周血标本中LPL的表达水平;增强化学发光法(ECL)和TK1单克隆抗体检测39例CLL患者外周血血清标本中TK1浓度;多重PCR及序列测定检测IgVH基因突变;流式细胞术检测ZAP-70蛋白及CD38的表达;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结果 CLL患者LPL中位表达水平为0.26(0~6.29),而在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LPL表达.LPL表达水平与IgVH基因突变、Binet分期、CD38表达和遗传学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无IgVH突变患者的LP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突变患者(P=0.010);Binet A期患者LPL表达水平低于Binet B期和C期患者(P=0.011);CD38高表达组(≥30%)LPL表达水平高于CD38低表达组(<30%)(P=0.001);分子遗传学预后较好组[仅有del(13q14)]LP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del(17p13)或del(11q22)](P=0.002).LPL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ZA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LL患者血清TK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明显增高组(≥50×109/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组、无IgVH基因突变组和ZAP-70蛋白高表达组(≥20%)的患者中,血清TK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ALC无明显增高组(<50×109/L)(P=0.018)、血清LDH水平正常组(P=0.018)、具有IgVH基因突变组(P=0.030)和ZAP-70蛋白低表达组(<20%)(P=0.038)的患者.血清TK1浓度与CLL患者性别、年龄、Binet分期、CD38表达水平和遗传学异常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LL患者LPL和血清TK1表达水平与CLL其他预后因素相关,两者均对IgVH突变情况有一定预示作用,在CLL的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在乳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在乳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检测63例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Tu M2-PK水平,并与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u M2-PK检测乳腺癌的临界值为14.1 U/ml,敏感度为46.0%,特异度为86.0%,提示其诊断价值高于CA15-3(敏感度为42.8%,特异度为85.4%)和CEA(敏感度为36.5%,特异度为90.0%).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U M2-PK水平(13.3 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7.2 U/ml,U=408.5,P<0.05)以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1 U/ml,U=509.0,P<0.05).乳腺癌患者血浆TUM2-PK水平及敏感度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而升高;淋巴结转移患者TU M2-PK水平(23.3 U/ml)显著高于未转移者(10.9 U/ml,U=237.0,P<0.01).TU M2-PK水平与疗效密切相关,病情恶化或出现转移时TU M2-PK升高,在临床治疗有效时又有所下降;而患者病情稳定时,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 TU M2-PK测定可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是乳腺癌患者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病毒介导的突变型胸苷激酶对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sr39tk)及野生型HSV-tk对T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比较HSV-sr39tk/更昔洛韦(GCV)、HSV-sr39tk/阿昔洛韦(ACV)、HSV-tk/GCV、HSV-tk/ACV对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磷酸钙沉淀法将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T细胞后,分别与不同浓度梯度的前体药物GCV和ACV作用4d后,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共转染293T细胞后获得较高滴度的慢病毒(2×106IU/ml)。前体药物GCV和ACV浓度在0~10.0μmol/L时转染HSV-sr39tk细胞(39tk+T细胞)存活率下降比较明显,GCV组细胞存活率由(96.04±3.23)%下降为(36.76±4.38)%,ACV组细胞存活率由(97.31±4.61)%下降为(43.75±8.99)%,而GCV和ACV浓度大于10.0μmol/L时,39tk+T细胞存活率下降趋势则减缓。统计显示39tk+T细胞对GCV、ACV均有敏感性(P值均<0.05);转染HSV-tk T细胞(tk+T细胞)对GCV有敏感性(P<0.05),而对ACV不具有敏感性(P>0.05);同一浓度时39tk+T细胞+GCV与tk+T细胞+GCV两组间T细胞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载体可高效、稳定地感染T细胞,同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与野生型HSV-tk基因比较,表达突变型HSV-sr39tk的T细胞对GCV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而且对ACV也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