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郁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百忧解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和百忧解组的临床疗效HAMD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o治疗组和百忧解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弗斯兰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治疗组 ,静滴弗斯兰 2 0 0 mg/d;30例对照组静滴丹参40 ml/d,持续 2周。治疗前后患者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价、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弗斯兰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 ( 5 .41± 5 .37)较治疗前 ( 1 6.30± 5 .76)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治疗组 ( 1 0 .89± 2 .0 6)与对照组 ( 6.5 5± 2 .1 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生活能力等级的提高较前有显著性差异 ,弗斯兰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结论 :弗斯兰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汤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丘脑出血急性期 49例采用安脑平冲汤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3 7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丘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丘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丘脑出血量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80 %。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丘脑出血较西药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安脑平冲汤是治疗丘脑出血的有效验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赛莱乐 (盐酸丁咯地尔 )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为治疗组静滴赛莱乐 2 0 0mg ,30例为对照组静滴维脑路通 4 0 0mg ,丹参注射液 4 0ml,每天 1次 ,持续 2周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做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检查。结果 :赛莱乐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特别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特别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 (P <0 .0 1) ,而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 :赛莱乐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机制。方法:将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2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增加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3两组治疗后频谱形态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结论:早期脑梗死针药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属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6例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痰汤.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下降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减低.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医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有较好的疗效,活血化痰汤对此有帮助作用,能使ET、AⅡ、TNF-α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青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12-4213
应用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发病在1个月内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设对照组28例,对其用药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按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头针配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水蛭、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 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4例 )和对照组(33例 )进行了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法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使用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同时 ,加用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 ,并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前和研究结束后的 3天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 :两组前后比较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但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水蛭、血栓通活血化瘀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的作用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 ,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随机单盲法将 10 0例瘀血阻络的患者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5 0例 ,以路路通注射液为对照组 ,以疏血通注射液为治疗组 ,连续治疗 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71 6 7% ,总有效率 86 0 4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血液流变学及凝血酶原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明显改善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黏附率 ,抑制血栓形成 ,改善脑血液循环及微循环、抗凝等多方面的作用 ,改善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碟脉灵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 10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0例用碟脉灵注射液 2 0ml加于 10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对照组 3 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0ml加于 10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均为 14d一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判定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4% ,对照组总有效率 76.7%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两组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且治疗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有极显著差异 ;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碟脉灵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血流变 ,减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 ,无明显不良反应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小剂量尿激酶 (UK)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我们选择急性脑血栓住院患者 6 5例 ,随机分成尿激酶治疗组 34例和对照组 31例。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UK30万U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5 0ml,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7,14d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结果表明 :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明显好转 ,于第 7,14d时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液流变学于第 7d时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第14d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因此 ,我们认为小剂量UK在 72h内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速避凝 (低分子肝素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脑梗塞 6 2例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剂等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0 .4 ml,SC,bid,共 10 d。两组病人于治疗前、治疗后 10 d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 ,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肾功能和大小便潜血 ,其中治疗组病人在 3月后进行追踪观察 ,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4.38%和 96 .88% ,对照组则为 6 .6 7%和 7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 (病残程度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0 5 )。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 ,具有疗效确切 ,使用方便 ,安全 ,副作用少等优点 ,可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防止感染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并配合头颅低温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2个疗程后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1)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脑血肿及水肿变化:1个疗程后两组血肿及水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其中治疗组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个疗程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配合颅脑降温仪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病房 (strokeunit,SU)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5 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分为SU组 2 0 3例和一般病房 (generalward ,GW ) 1 4 9例两组。观察两组的急性期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生活能力改善的效果。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 :显效率SU组 31 .1 % ,对照组 2 3.5 % ;总有效率SU组 83.3% ,对照组74 5 % ,组间比较P <0 .0 5。②治疗后生活能力状态 (ADL)比较 :0~ 3级者SU组占 81 .1 % (1 5 6 / 1 98) ,GW组占 71 .9% (1 0 5 /1 4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U组可以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罗建勤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72-272,284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对脑梗塞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 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治疗前和治疗 6周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 (10 4± 6 5 )显著低于治疗前 (2 4 6± 10 3) (P <0 0 1)及对照组 (2 3 4± 6 7) (P <0 0 1) ,两组抑郁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 (9 9± 6 4 )显著低于治疗前 (2 3 9± 8 9)(P <0 0 5 )及对照组 (16 8± 5 8) (P <0 0 1) ,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经Ridi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帕罗西汀可明显改善脑梗塞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白睛络脉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康2科诊断为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7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眼针联合疗法治疗。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及白睛络脉积分。对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及白睛络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白睛络脉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联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证型中风疗效显著,且与脾胃区白睛络脉变化密切相关,为眼针联合治疗中风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补肾益脑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4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12 6例和对照组 12 0例 ,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肾益脑通络胶囊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并做血液流变学、血脂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 ,愈显率7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 ,愈显率 4 0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 ,治疗组较对照组尤为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结论 :补肾益脑通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与西药配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总分和因子分、不良反应。结果 (1)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无1例脱落。(2)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CSS总分和除意识外的其他因子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因子分和CSS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针刺后不良反应。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