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远征  刘达恩 《广西医学》2005,27(7):1038-1040
瘢痕(scar)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产物。创伤愈合包括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3个过程。从炎症期到增殖期,成纤维细胞(FB)、炎症细胞和小血管聚集并增生,同时FB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这些物质形成了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后期,细胞和ECM减少,肉芽组织逐渐成为瘢痕。当创伤修复过程异常时,以FB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以胶原为主的ECM成分大量沉积,发生真皮过度增生,出现病理性瘢痕,这就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lc scar,HS)或瘢痕  相似文献   

2.
3.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 ,但治疗方法很多 ,效果却不甚满意。文献报道的许多治疗方法 ,疗效不一 ,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方案。作者对这些方案予以分类综述 ,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6例增生性瘢痕和60例瘢痕疙瘩,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异搏定和激素局部注射,比较总有效率和副作用总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无显著性;副作用总发生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搏定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一种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肤瘢痕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  农晓琳 《广西医学》2006,28(8):1232-1235
皮肤瘢痕是创伤皮肤愈合后的产物,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皮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而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群.近几十年来,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已由简单的手术切除发展到激光、药物乃至生物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以下对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叙述.  相似文献   

6.
7.
液氮冷冻治疗增生性瘢痕8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东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0,6(12):1114-1115
我们自 1992年开始用液氮冷冻治疗增生性瘢痕8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80例 ,150个部位 ,男 35例 ,女 4 5例 ,年龄 10~ 50岁 ,瘢痕均存在半年以上。2 治疗方法根据瘢痕面积及高度不同分浸蘸法、接触法、喷射法。2 .1 浸蘸法即用棉签蘸取液氮加压置于瘢痕表面 ,适用于较浅瘢痕 ,约 1.5mm左右。2 .2 接触法是用与病变部位大小、形状相当的铜制金属冷冻头置于瘢痕上加压 ,冷冻深度可达 5mm,且易于控制 ,但受病损范围的限制。2 .3 喷射法是将液氮通过喷管直接喷射在病灶表面 ,冷冻范围广而深 ,适用于面积较大、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固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特异性DNA梯状条带以及激活(磷酸化)的ERK1/2和JNK的OD值,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0.1 mg/ml)作用后的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塞米松(0.1 mg/ml)作用后的结果为对比。结果①当异搏定浓度为0.1 mg/ml,可诱导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②异搏定可引起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DNA经电泳后可见梯形条带;但不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Bax/Bcl-2表达的改变且未见明显梯形条带;③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抑制而JNK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异搏定作用后ERK1/2细胞传导通路被激活而JNK细胞传导通路无明显改变。④地塞米松可通过激活ERK1/2和JNK细胞传导通路诱导三类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结论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均可诱导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但细胞传导通路不尽相同。异搏定和地塞米松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瘢痕是创伤、特别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的不规则肿物。影响患者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及美容 ,祖国医学称之为“蟹足肿”或“锯痕症”等。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 ,我院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对 4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以“化瘢膏”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对瘢痕的物理性状、主观感受、及尿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比较 ,证实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增生性瘢痕患者 4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19~ 46岁 ,平均 31岁。瘢痕均处于增生期 ,红、硬、增厚、刺痒 ,分布于面、胸、四肢等。2 治疗方法2 .1 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87~1991年选用放射性同位素^32磷(^32P)敷贴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癫痕96例、107个部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汪晓阳  黄文 《四川医学》2003,24(3):265-265
目的 总结了 2 5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采用局部浸润式注射去炎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6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 5例 ,应用去炎松注射 ;对照组 2 1例 ,应用弹力绷带加压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 92 % ,对照组有效率为 66 7%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去炎松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笔自1996年2月-1999年2月,采用强的松龙治疗切口增生性瘢痕42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1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29岁,瘢痕分别位于手指掌指关节背侧、拇指挠侧、上唇、鼻尖、额部和颏部,瘢痕形成时间为1-6月,大小约0.5×0.8 cm,高出皮面约0.3-0.5 cm,色红.  相似文献   

14.
瘢痕增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复杂近年来有关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研究文献基础上,从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及肌成纤维细胞三个方面综述了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黑布膏治疗瘢痕历史悠久 ,由于其易干燥换药次数多 ,存放时间短而致临床使用受限。笔者自 1998年 10月~2 0 0 1年 10月 ,运用加味黑布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5 2例 ,同时设对照组 2 1例应用黑布膏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治疗组 5 2例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38例 ;年龄最大 4 2岁 ,最小 6岁 ,平均年龄 32 6岁。烧伤后遗留瘢痕 17例 ,手术后所致瘢痕 35例。对照组 2 1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最大年龄 38岁 ,最小年龄 3岁 ,平均年龄 31 8岁。烧伤所致瘢痕 8例 ,手术所致瘢痕 1…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增生性瘢痕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增生性瘢痕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捷敏张雅珍刘世勋曹波上海市口腔医院(筹)(上海,200031)上海市友谊医院(上海,200051)关键词增生性瘢痕;放射治疗中图号R7824增生性瘢痕与皮肤正常愈合的瘢痕不同,它影响美观,妨碍功能,造成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于外伤后增生性瘢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计160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76例患者主要是采用在患者的伤口处涂抹瘢痕止痒软化膏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则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保证两组患者除在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外其他方面的一致性,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5.23%,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外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有着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鉴别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杰  岑瑛 《四川医学》2004,25(11):1255-1257
瘢痕过度生长存在两种情况,即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这两种病理性瘢痕在形态、病理学改变及生物学行为上存在差异,且治疗方法迥然不同。临床上,典型的瘢痕疙瘩(keloid)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的不同点在于瘢痕疙瘩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必须辅以电子线照射等综合治疗,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但是,对于非典型的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鉴别诊断仍存在困难,目前尚无一种可用于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从而给病理性瘢痕的诊断治疗带来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二者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复制瘢痕动物模型,旨在形态学和组织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瘢痕的基础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小组织块分别裸鼠皮下,携带一段时间(5-120天)且与原瘢痕作光镜和电镜对照,结果: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植入物无变性坏死,且无异性细胞浸润,并保持其原有的胶原形态,透射电镜也证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植入裸鼠体内能保持其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特征,裸鼠用作瘢痕动物模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瘢痕是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增生性瘢痕主要因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而致,笔者采用抗瘢痕口服液结合西药外用治疗增生性瘢痕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