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25mmol/L(DCa2+1.2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20次透析,观察每次开始透析后0h、1h、2h、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与20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采用DCa2+1.75比较,采用低钙透析液(DCa2+1.25)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小时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理性钙浓度透析液联合碳酸钙、骨化三醇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的变化。方法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1.75mmol/L浓度钙离子透析液12月以上后改为1.25mmol/L浓度钙离子透析液(生理性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钙和小剂量骨化三醇口服,3个月后观察血清总钙、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生理性钙透析液治疗后,患者血清总钙、iPTH未见明显变化,而血清磷以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生理性钙透析加碳酸钙有助于降低血磷,提高了对活性维生素取和含钙磷结合剂治疗的耐受性,避免加重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崔丽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68-168,170
目的观察不同钙浓度(1.25、1.50、1.75mmol/L)透析液治疗3个月对患者血压、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5例,分为三组治疗3个月:A组接受1.25mmol/L透析液治疗;B组接受1.50mmol/L透析液治疗;C组接受1.75mmol/L透析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使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监测透析前后血压,透析前后血清钙、磷,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全段IPTH水平。结果使用钙浓度1.75mmol/L透析液血压升高(P<0.01),血钙浓度升高(P<0.05),IPTH下降(P<0.01);使用钙浓度1.50mmol/L透析液血压、血钙浓度、IPTH无明显变化;使用钙浓度1.25mmol/L透析液血压降低(P<0.01),血钙浓度降低(P<0.01),IPTH上升(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会降低患者血压、血钙、IPTH升高;高钙透析液会升高血压、血钙、IPTH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钙(1.25mmoL/L)透析液加大剂量碳酸钙口服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高钙血症及低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使用1.50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同时伴血磷、血钙水平升高,血PTH水平降低的患者27例,观察其在改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2周后血钙水平较使用前即有明显下降(P〈0.01),6周后(加用大剂量碳酸钙口服4周后),血钙水平有所回升(P〈0.05),血磷水平显著下降(P〈0.01),钙磷乘积下降(P〈0.05),血PT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水平,升高PTH水平,同时口服大剂量碳酸钙可改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可能起到防止低转运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钙透析联合1、25(OH)2D3及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共30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采用浓度为1.25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碳酸钙每次1500mg,1次/d,口服活性维生素D每次0.75~1.0μg,每周2~3次,观察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磷乘积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IPTH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罗盖全)治疗过程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有效避免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同时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难治性高血压行不同钙浓度血液透析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1.50 mmol·L-1透析液治疗,研究组34例患者予以1.25 mmol·L-1透析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改善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指标虽然略低于治疗前,但比较未见高度差别(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指标不仅较治疗前发生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Cl指标水平比较,均未显示高度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Ca、i PTH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变化,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行低浓度钙离子(1.25 mmol·L-1)透析治疗效果良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同时可保持其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联合1、25(OH)2D3及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共30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透析采用浓度为1.25 mmol/L的碳酸低钙透析液,口服碳酸钙每次1 500 mg,1次/d,口服活性维生素D每次0.75~1.0μg,每周2~3次,观察透析前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结果3个月后血钙维持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血磷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磷乘积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IPTH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维持性血透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罗盖全)治疗过程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有效避免高钙血症及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同时有效降低血磷、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长时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时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6h。同时口服骨化三醇1I,zg/次,3次/周,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PTH、钙及磷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血PTH和血磷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84.21±230.18)nmol/L比(750.53±327.41)nmol/L、(1.49±0.27)mmol/L比(2.37±0.76)mmol/L],血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2.35±0.32)mmol/L比(1.81±0.5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长时血液透析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磷及血PTH,升高血钙,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监测使用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加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钙组和低钙组,每组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初行CAPD时,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素(iPT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遍存在高磷血症及低iPTH血症。经过6个月的治疗,标准钙组患者的高钙、高磷血症进一步加重,而低钙组患者的血清钙[(2.29±0.27)mmol/L]、血清磷[(1.50±0.25)mmol/L]及钙磷乘积[(41.62±19.55)mg^2/dl^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标准钙组患者(P〈0.01),iPTH则显著上升(P〈0.01)。在随后的6个月中,低钙组患者血清钙、钙磷乘积保持稳定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血清磷进一步降至正常范围(0.8~1.5mmol/L),iPTH则维持在150ng/L左右,与标准钙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低钙浓度腹膜透析液有助于减轻尿毒症CA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钙(1.25 mmol/L)透析液加大剂量碳酸钙口服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高钙血症及低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方法 选择长期使用1.50 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同时伴血磷、血钙水平升高,血PTH水平降低的患者27例,观察其在改用1.25 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使用1.25 mmol/L浓度钙透析液2周后血钙水平较使用前即有明显下降(P<0.01),6周后(加用大剂量碳酸钙口服4周后),血钙水平有所回升(P<0.05),血磷水平显著下降(P<0.01),钙磷乘积下降(P<0.05),血PT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低钙透析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水平,升高PTH水平,同时口服大剂量碳酸钙可改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可能起到防止低转运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分析不同HCO3^-浓度透析液对机体酸碱平衡以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24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试验,使用单盲、交叉对照分析,共3个月试验周期,参试患者分别接受低HCO3^-浓度透析液(30.0mmol/L)(甲组)和高HCO3^-浓度透析液(40.0mmol/L)(乙组)透析,记录并分析人体生物学指标、生化指标和透析剂量以及透析充分性指标。结果试验开始时甲、乙组血清总CO2结合力分别为(22.0±2.6)mmol/L、(22.54±-3.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组3个月后血清总CO2结合力增高到(25.5±1.8)mmol/L,与试验开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无显著性变化。Kt/V(乙组1.29±0.21、甲组1.28±0.15),标准化蛋白代谢率(nPCR)[乙组(1.15±0.16)g/(kg·d)、甲组(1.25±0.18)g/(k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角肌皮褶厚度(TSF)有显著性变化[甲组由试验开始时(14.8±1.6)mm,至3个月后(12.6±1.1)mm,乙组为(14.5±2.3)至(16.5±1.5)mm,P〈0.0530结论高HCO3^-浓度透析液对透析患者是相对安全的,患者均能较好耐受,且能较好地纠正机体酸中毒状态,与低HCO3^-浓度透析液相比,能提高患者TSF,提示患者营养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稳定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随机分为HD、HDF组,分别应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率指数(Kt/V)、血钙、磷及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小分子物质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由(102.5±17.2)g/L升至(111.4±12.3)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627.7±571.9)Pg/ml下降到(489.6±372.4)Pg/ml,透析前平均动脉压由(110.7±6.8)mmHg下降到(106.8±7.2)mmHg,高密度脂蛋白由(0.92±0.23)mmol/L上升至(1.03±0.2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透析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液透析滤过血B2微球蛋白清除卒为(37.1±4.1)%,单纯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有利于清除中分子物质,改善血液净化患者的肾性贫血、高血压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液钠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6例,根据透析前透析液钠浓度随机分为Ⅰ组(135mmol/L)、Ⅱ组(140mmol/L)、Ⅲ组(145mmol/L),每组52例,透析频率均为3次/周、4h/次、尿量500ml/d,透析8周,比较三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变异性、心功能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透析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日间收缩压变异性(d SBPV)、日间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 DBPV)较透析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1、3.945、3.522、4.037、4.252、3.937、3.303、3.428,P0.05),Ⅱ组透析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0.346、0.463、0.335、0.225、0.301、0.254、0.202,P0.05),Ⅲ组透析后上述指标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6、4.274、4.634、4.661、4.784、4.011、3.864、4.016,P0.05)。Ⅰ组、Ⅱ组、Ⅲ组透析后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较透析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透析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P0.05),Ⅰ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0,P0.05)。结论低透析液钠浓度不仅有助于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生,且能减小血压变异性,改善心功能,并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我院肾内科行血液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初始和进行综合个体化治疗6个月后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特点及控制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初始较6月后在血白蛋白、透前肌酐、磷、体重增长率、降压药剂量、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钠潴留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不充分也是透析前影响收缩压的危险因素,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在老年人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1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16周共480例次,前8周(对照组,240例次)采用恒定钠浓度138mmol/L,透析液温度37.0℃,恒定速度超滤脱水,后8周(治疗组,240例次)采用低温(35.3—36.0℃),可调钠(即透析液钠浓度在透析治疗中前200min设定为148mmol/L,后40min调整为136mmol/L)及先快后慢的超滤程序脱水,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透析中血压、血钠、体温、脱水量、低血压发生率、透析体重未达标率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为(16.42±6.77)mmHg(1mmHg=0.133kPa),低血压发生率8.75%(21/240),体重未达标率9.58%(23/2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4±6.17)mmHg、21.25%(51/240)、20.83%(50/240)],P〈0.05,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低温联合可调钠及超滤程序治疗模式能有效防治老年人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监测使用不同钙浓度腹膜透析液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初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钙组和低钙组,每组各20例,行正规CAPD治疗并配合碳酸钙口服,观察1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初行CAPD时,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索(iPT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遍存在高磷血症及低iPTH血症.经过6个月的治疗,标准钙组患者的高钙、高磷血症进一步加重,而低钙组患者的血清钙[(2.29±0.27)mmol/L]、血清磷[(1.50±0.25)mmol/L]及钙磷乘积[(41.62±19.55)mg2/dl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同期标准钙组患者(P<0.01),iPTH则显著上升(P<0.01).在随后的6个月中,低钙组患者血清钙、钙磷乘积保持稳定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血清磷进一步降至正常范围(0.8~1.5 mmol/L),iPTH则维持在150 ng/L左右,与标准钙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低钙浓度腹膜透析液有助于减轻尿毒症CA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钙磷代谢紊乱已成为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笔者就透析中相关因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分析如下. 1 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 相对于以往Ca2+浓度为1.75 mmol/L的标准透析液(SCD)的统一使用,如今美国NFK K/DOQI更主张低钙透析液(LCD,如1.25 mmol/L)的采用及个体化调整[1].有研究发现LCD有利于避免高钙血症,但不利于控制血PTH的控制[2,3].  相似文献   

18.
何丰海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97-2198
目的探讨根据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个体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临床指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8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前8个月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后8个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观察两个阶段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第二阶段治疗后,患者血清尿素氮(BUN)、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与第一阶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个体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透析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变化影响及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改善。方法选择符合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20例先后行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将血压变化的差值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比较血液透析前后及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前后血管紧张素Ⅱ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在行HD+HP时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升高,P〉0.05透析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液灌后血管紧张素Ⅱ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血液透析时,血中ATⅡ水平升高。与患者透析相关性高血压有一定关联。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可清除ATⅡ及PTH等引起血压升高的中分子毒素,减少了透析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9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Ca)、磷(P)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情况,以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PTH、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1,5.746,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C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BUN和Cr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和iPTH降低作用显著,但高通量透析是否联合血液灌流对血Ca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