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型  刘平 《医疗装备》2011,24(2):39-40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联合经颅多谱勒检测椎动脉全程及基底动脉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7例可疑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彩色多谱勒检测椎动脉第1、2段,经颅多谱勒检测3、4段及基底动脉。结果:彩色多谱勒发现第1、2段椎动脉异常151例,TCD发现3、4段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频谱指数异常132例。彩色多谱勒联合TCD发现椎动脉异常者178例,占全部病例90%。结论:彩色多谱勒联合经颅多谱勒检测椎动脉全段及基底动脉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诊断椎动脉(V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34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TCD和CDFI常规检查,其中34例患者确定为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椎动脉的走形、管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检测,通过TCD确定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将TCD、CDFI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分别与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提示VA狭窄或闭塞为31支,阴性37支,CDFI、TCD和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60、59和67支,敏感性分别为87.1%、83.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9.2%、89.1%和97.3%,准确率分别为88.2%、86.8%和98.5%。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5)。结论TCD、CDFI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TCD)对体外反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析统计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测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改变均有显著性异常,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改善VBI患者的缺血。  相似文献   

4.
李秋录 《健康大视野》2005,13(10):29-2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迂曲及其周围炎症等原因.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用西其汀(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 0 0 0 -0 1~2 0 0 2 -11在我院门诊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共5 6例。治疗组3 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对照组2 6例,男性14 ,女12例,年龄44~78岁。病程2~9年,其中颈椎病2 8例,脑动脉硬化11例,以上两种疾病伴有者17例。病例均经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椎动脉供血不足。1·2 诊断依据 ⑴发作性眩晕。⑵眩晕伴有椎动脉缺血症状,如视物模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收集4例经临床或其他影像学证实的椎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各自的超声特点。结果灰阶超声明确发现3例掀起的内膜瓣,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发现了灰阶超声漏诊的1例,而且其中3例具有特征性的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环椎椎动脉沟桥与颈性眩晕关系的临床影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椎椎动脉沟桥与颈性眩晕的关系,提高环椎椎动脉沟桥的认识。方法分析103例环椎椎动脉沟桥X线表现,11例结合脑血管多普勒检查,评价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环椎椎动脉沟桥表现为全环型和半环型,后者又分为前半环型、后半环型和双半环型(中间骨性桥板缺如),沟桥可一侧出现,也可双侧出现。全环型沟桥多呈椭圆型,沟桥桥板厚薄不一,密度也可不一致。11例主诉眩晕,照片仅见沟桥存在,而其他未见异常,头颈部前屈、后仰或旋转时,其眩晕症状加重。显示沟桥与眩晕存在密切的关系,沟桥的发生机制应包括环椎解剖变异和环枕韧带钙化或骨化两个方面。结论环椎椎动脉沟桥可以对椎动脉产生压迫,引起供血不足,产生眩晕,应重视环椎椎动脉沟桥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YQ-2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以2MHz探头分别检测芹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分析各血管的。结果108例患者中,VA、VB的Vs值均在正常值以下为低流速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左右侧椎动脉流速快慢无明显差异,无异常血流方向。结论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性的方法,并可动态观察,适时了解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0例,每天将葛根4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用15天。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作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记录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Vm)和血管阻力(RI),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血管阻力减少(p<0 01)。结论葛根素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特点,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对2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同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测,测量椎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量。同时对20例正常人做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检测,同患者组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脑血流量为110.4~275.8mL/min(均值193.5),较患者组47.5~260.2mL/min(均值147.8)高(P〈0.01)。患者组双侧椎动脉广泛迂曲。椎动脉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的脑血流量均值分别为117.0、137.8、152.3(mL/min)。三者健侧脑血流量占双侧脑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是90.2%、81.5%、67.2%。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测量脑血流量及椎动脉的狭窄和迂曲程度,是有助于诊断的一种量化指标。对提高诊断和研究病理形态学改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徐海波 《工企医刊》2009,22(4):23-2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通心络,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均连续治疗8周后进行评估,并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1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疗效并使用EMS-9经颅多普勒(TCD)测定左右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0%,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与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9例,对照组118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与血栓通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和颅超声多普勒(TCD)指标。结果在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变学和TCD指标上,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与血栓通联合用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其他颈椎病VBA系统供血情况测定的差异。方法应用彩超和TCD检查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与26例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二维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VBA系统TCD与彩超异常率分别为64.3%,53.6%;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的VBA系统TCD与彩超异常率分别为26.9%,19.2%,差异显著,p<0.01。结论彩超与TCD联合检查颈椎病患者的VBA系统,证实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BA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客观存在,揭示了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椎动脉单侧狭窄健侧椎动脉代偿时的MRA直径。方法测量椎动脉MRA,分两组(1)正常组50例。(2)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26例患者中筛选出13例单侧狭窄直径小于1.6mm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做了统计学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健侧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比较,健侧直径明显大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侧椎动脉出现了代偿,MRA表现为椎动脉直径增宽,椎动脉血流丰富。结论当头颈不运动时,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后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但并不能代偿头颈运动不慎时狭窄侧椎-基底动脉系的缺血,而由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纳洛酮注射液静脉滴注7 d;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7 d,两组治疗后经颅多普勒检查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后症状、体征、经颅多普勒检查平均血流速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对基底动脉弯曲及椎-基底动脉连接部脑桥和小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单侧脑桥梗死或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梗死侧别、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及其方向性关系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底动脉弯曲的预测因素.结果 椎动脉优势常发生于左侧(69.8%,60/86),基底动脉弯曲多见于向右侧弯曲(74.4%,64/86).86例患者中71例在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之间存在相反方向的关系.高血压、基底动脉中重度弯曲及右侧椎动脉直径在椎动脉直径差异不同等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0.01).椎动脉直径是基底动脉中重度弯曲的惟一预测因素(OR=2.81,95% CI:1.33~6.09).结论 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弯曲的重要预测因素,且弯曲多朝向优势椎动脉的对侧.椎动脉优势及其造成的基底动脉弯曲增加了椎-基底动脉连接部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椎动脉单侧狭窄健侧椎动脉代偿时的MRA直径。方法 测量椎动脉MRA,分两组:(1)正常组50例。(2)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26例患者中筛选出13例单侧狭窄直径小于1.6mm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做了统计学检验。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健侧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比较,健侧直径明显大于正常人椎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侧椎动脉出现了代偿,MRA表现为椎动脉直径增宽,椎动脉血流丰富。结论 当头颈不运动时,一侧椎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后健侧椎动脉可出现代偿,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的不足;但并不能代偿头颈运动不慎时狭窄侧椎-基底动脉系的缺血,而由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的发作。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9.
彭芳  朱王亮 《现代保健》2011,(26):37-38
目的观察金纳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方法将巳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给予金纳多注射液加丁咯地尔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加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0~14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纳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起效快,疗效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VBI患者79例进行EEG、TCD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37.97%(30/79),TCD异常率为93.67%(74/79).结论:提示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脑供血不足.EEG与TCD联合检查可作为VBI病因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的客观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