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静脉窦区高密度影,MRI平扫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3D CE-MRV显示静脉窦内稍高信号充盈缺损影.结论 MRI、CE-MRI、3D CE-MRV联合运用可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CT扫描用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筛及并发症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静脉窦密度略高信号增高、窦腔增宽(n=5/12),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征(n=3/3);随着病程的改变,MRI可表现为静脉窦T1WI(n=15/17),T2WI(n=13/17)流空效应消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增强MRV可显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窦内充盈缺损(n=17/17;n=4/4);CT及MRI还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多发、散在的出血性脑梗塞(n=7/12;n=13/17),基底节区脑梗塞(n=3/12;n=4/17)等间接征象。结论:CT增强可以显示静脉窦血栓,MRI、MRV及增强MRV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脑静脉窦及深静脉血栓,MRI优于CT平扫。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查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rombosis,CVST)的CT与MRI影像特征,结合病因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CVST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30例均行CT、MRI扫描。结果:CT平扫12例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如静脉窦异常高密度影、皮层下出血性脑梗死等;18例未见确切异常表现,其中10例CT静脉成像(CTV)表现为颅内静脉窦充盈缺损及闭塞。MRI见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静脉窦不显影或条状低信号影。MRI静脉成像(MRV)少部分有乙状窦、横窦、直窦闭塞表现,大部分以矢状窦闭塞为主要表现。结论:头颅CT扫描能简单、快速地检出急性CVST;而亚急性和慢性者,常规MRI及MRV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CVST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的CT、MRI资料,探讨CVST的起源部位、发展延伸和分布规律以及血栓与脑实质病变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 统计静脉窦血栓的累及部位,并以SE序列矢状位T1WI血栓的早期信号演变为依据,推断受累的先后顺序.比较血栓累及上矢状窦和侧窦时与单纯侧窦血栓时脑实质病变的差异.统计学方法 为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常为全程上矢状窦经窦汇与至少一侧侧窦同时受累,此时早期T1WI上矢状窦常最早出现高信号.血栓累及上矢状窦、侧窦与单纯侧窦血栓时颞枕叶脑实质病变的发生率不同,P值≈0.0004. 结论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上矢状窦常最先受累.血栓常顺血流方向延伸,首先发生血栓的部位容易造成脑实质损害,而延伸累及的部位不易造成脑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严0重的疾病,临床及时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一些病变进展迅速,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各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CT静脉成像、MR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新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严重的疾病,临床及时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一些病变进展迅速,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各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CT静脉成像、MR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朝勇  陈宁  刘文  蔡宗尧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09-711
目的 :探讨MRI和MR血管成像 (MRA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病例行常规MRI和MRA( 3DTOF)、MRV( 2DTOF)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MR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 ,仅 1例T2 WI未见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 9例全部出现静脉异常强化。有 5例MRA除可见动脉正常显影外 ,还可见受累的静脉和静脉窦显影。MRV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结论 :常规MRI结合MRA、MRV是诊断CVST的无创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9~ 5 4岁 ,平均 3 5岁。全部有MRISE序列平扫 ,10例有TOF法静脉MRA ,3例有MRIGd -DTPA增强 ;13例有平扫CT对照。急性期 ( <1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例 ;亚急性期 ( 1~ 2周 ) 13例 ;慢性期 ( >2周 ) 4例。结果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MRISE序列扫描确诊 19例 ,1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 ,后经MRA确定。 13例CT平扫均未能确定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MRI信号复杂 ,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 ,T2 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和长T2 信号 ,表现典型 ;慢性期由高信号到低信号 ,最后血栓吸收 ,静脉窦再通。MRA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A是诊断和随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 ,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外伤CT与MRI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脑外伤CT与MRI检查各自的优势,探讨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54例中,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脑出血及骨折的显示,CT较MRI好,但CT漏诊脑挫裂伤5例、轴突剪切伤5例、急性脑白质水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DWI对轴突剪切伤及急性脑白质水肿优于CT及常规MRI。结论对诊断急性外伤性脑出血及颅骨骨折CT优于MRI,其他方面MRI更优于CT。DWI应作为急性脑外伤的常规扫描方法。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包括MR I,CT和DSA)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23~59岁。结果MR上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脑实质内出现异常信号26例,其中散在脑实质内出血并长T1长T2异常信号者16例,长T1长T2信号者6例,4例可见脑室扩大,4例脑肿胀,显示脑沟、池变窄。25例脑静脉窦不强化,但可见皮层静脉异常强化。CT上见脑肿胀并出血者10例,伴脑缺血性低密度者5例,且可见随时间推移静脉窦密度减低;DSA证实,上矢状窦闭塞15例,单侧横窦闭塞8例,乙状窦闭塞7例,直窦闭塞4例,下矢状窦闭塞2例。结论脑静脉窦闭塞的影像表现与动脉性闭塞完全不同。CT和MR检查对诊断脑静脉窦闭塞具有重要意义,DSA仍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再探讨和MR静脉成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内MRI表现和MR血管造影的诊断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共9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30-56岁,平均38.2岁。使用Siemens-vision-plus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uberSE,TOF血管成像(用于动脉血管显示),PC法20静脉血管成像和增强3D静脉血管成像(用于矢状窦显示)。结果:MR的动脉血管成像显示阳性率为0%,2D和3D静脉血管成像阳性率为100%,3D增强静脉血管造影可更好地显示阻塞的静脉。脑实质内均有阳性表现,表现为矢状窦旁白质区对称或非对称性异常改变,呈斑片状和片状,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强化2例。合并脑内出血5例。结论:MRI结合MR静脉血管造影,尤其增强3D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以脑静脉回流障碍为核心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因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若不能在早期得到诊断与治疗,轻者表现为头痛,严重者可引起瘫痪甚至死亡。综合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笔者就该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内原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10例、多发2例,CT表现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MR/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V表现。结果 40例CT平扫中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27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1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0例。40例CTV中空三角征及静脉窦充盈缺损35例,大脑镰和\或小脑幕异常强化23例,脑穿通髓静脉扩张16例,脑室扩大或缩小18例,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区18例。结论 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完全能满足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静脉窦血栓患者中,行CT检查11例,MRI+ MRV检查15例,DSA检查8例.结果 CVST直接征象12例,即血栓本身征象:急性和亚急性期CT平扫静脉窦区可见三角形或条索样高密度灶,慢性期为低密度灶;MRI平扫,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其内见不同时期血栓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见静脉窦内三角形或条索样充盈缺损.MRV和DSA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或静脉窦不显影.间接征象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水肿、静脉性脑梗塞及不典型部位脑出血、脑静脉扩张.其中3例同时可见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SA检查是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