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平均分为4组,采用改良的Allen’s造模方法建立大鼠SCI模型,电针对照组取"大椎"、"命门"和"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电针治疗。7天后,通过取各组大鼠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DNF的表达水平和分析BBB行为记分法进行各组比较。结果:电针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治疗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显著差于空白对照组(P<0.01);两组BDNF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SCI后BDNF的表达,促进SCI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小鼠模型运动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96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疏密波(2/100Hz),0.2mA,15min],每组24只,采用腹腔注射麻醉剂制备T10SCI模型。选择T8和T12两对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干预28d。观察CatWalk步态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P5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14、28d小鼠爪印面积、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28d下肢摆动速度加快(P<0.05);针刺组28d小鼠下肢摆动速度、支撑时相比增加,7、14、28dP53表达降低(P<0.05);电针组和针刺组3~28dBax表达降低,7~28dBcl-2表达升高(P<0.01,P<0.05)。与针刺组同期比较,电针组28d爪印面积变大、支撑时相比增加,P53表达降低,7、14dBax表达降低,7、28d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抑制P53、Bax和促进Bcl-2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尼氏体和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造模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取"大椎""命门"和"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电针治疗.28 d后,通过硫堇染色法观察尼氏体变和分析斜板试验结果 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电针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治疗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P<0.01)而显著差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尼氏体染色细胞数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而非常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 <0.01),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SCI后尼氏体的恢复,促进SCI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行为学和红核神经元数目等角度来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应用ALLENg致伤法制成大鼠T12中度脊髓损伤模型,设立电针组进行治疗,并同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作为对照;应用斜板实验对不同组的大鼠在造模后12h、1星期和4星期作行为学评分,4星期时,利用HRP逆行示踪技术,计数各组每个大鼠红核神经元数目。结果在脊髓损伤后12h和1星期,电针组大鼠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相比,在斜板实验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脊髓损伤后4星期,电针组大鼠在斜板实验方面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在斜板实验方面,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只在伤后12h有差别,在伤后1星期和4星期,两组无明显差别。同时,在脊髓损伤后4星期,电针组大鼠的红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大鼠的红核神经元数目。结论电针治疗能促进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行为学评分,并能减轻红核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BS及HRP追踪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外伤而导致的脊髓损伤(SCI),以其水平以下脊髓各项功能包括运动感觉、括约肌及反射功能障碍为临床主症。中医认为该病属痿证范畴。目前,有关中医治疗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表明中医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本研究从实验角度以探究电针治疗SCI的机理。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60~200g,8~l0w,至实验结束时 180~23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试剂及仪器戊巴比妥钠,多聚甲醛,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1.25%戊二醛,HRP(sig…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14天,选用双心腧、双脾腧作为治疗穴位,测定脊髓中的SOD、MDA和GSH-Px含量变化.结果:电针组SOD、GSH-Px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MAP-2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元的修复再生过程中的有关因素MAP-2(微管结合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严格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西药激素组作为实验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MAP-2的不同时间点(1周、2周、4周)的mRNA表达。结果:电针组的MAP-2mRNA从1周起就开始表达,2周、4周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较其他非电针组表达明显。结论:电针可使MAP-2的mRNA表达较非电针组较早且较明显上调而提高微管的聚合能力,从而对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利其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不同治疗周期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ASCI的时效关系。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分1、3、7、14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14d组评分高于3d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1d的脊髓组织广泛出血;3d的脊髓组织结构破坏较明显,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增多;7d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正常神经元减少;14d的脊髓组织形成大量空泡,炎性细胞浸润。夹脊电针组从3d开始可见神经元数量增多;7、14d两个时间点可见较大神经元,结构较好。TUNEL检测结果可见,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降低(P0.05),尤以14d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以显著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且治疗3d后即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表达及变化规律。试图从线粒体启动凋亡途径相关主要因素的研究角度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1len’s法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分为电针组、药物组(Caspase-3抑制剂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Tu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标记。结果:脊髓损伤后1d即发现神经细胞凋亡,1d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细胞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是脊髓继发性损伤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再分为即刻组、24h组和48h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损伤组织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钙离子(Ca2 )含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h、48h电针组的ET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组损伤组织的NO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术后48h组Ca2 含量也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ET、NO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脊髓损伤是指因多种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伤,患者在神经受损相应平面以下出现感觉、运动、括约肌等功能障碍以及病理反射和肌张力改变等症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受损相应平面以下尚保存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程黛静 《光明中医》2016,(12):1777-1778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实践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早期干预,B组给予晚期干预,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痛觉功能评分均大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维吾尔特色药材牛舌草开展抗氧化和美白作用的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不同极性部位;200~6.25 mg·L-1,6个梯度浓度下,测定样品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评价牛舌草不同化学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和美白作用。结果:在样品质量浓度为0.05 g·L-1时,牛舌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7%,76%,高于其他部位70%以上,而接近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VC);在样品质量浓度为1.0 g·L-1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0%,56%,接近于阳性对照熊果酸,而其他部位无活性;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76%,44%,高于其他部位30%以上,且高于阳性对照VC。结论:牛舌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牛舌草的高活性部位并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剂和美白作用,今后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美白剂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采用压迫法造成大鼠 T_(11)脊髓损伤,蛛网膜下腔给药,治疗组给丹参注射液15μ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5μl。以激光多普勒监测伤前、伤后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于伤后24h 测定伤段脊髓的丙二醛(MDA)含量和组织含水量,同时行后肢功能 Gale 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脊髓损伤后短时间内血流量显著下降,MDA 含量显著升高,组织含水量增加,后肢功能出现明显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 SCBF 及MDA 差异有显著性;含水量及后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损伤脊髓血流量,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损伤脊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 ( SCI)后的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明显下降 ;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针刺组的坏死面积明显减小 ,残存的神经组织较损伤对照组多。结论 针刺能明显地提高 SCI大鼠的运动功能 ,明显改善大鼠 SCI后的病理损害 ,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 ,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神经生长因子(NGF)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为模型,探讨NGF温敏凝胶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NGF温敏凝胶,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GF注射剂组(10 mg·L~(-1)),NGF低剂量温敏凝胶组(10 mg·L~(-1))和NGF高剂量温敏凝胶组(20 mg·L~(-1)),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以大鼠行为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撤回反射时间的测定实验,腓肠肌湿重比的测定以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指标,综合考察NGF温敏凝胶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处方优化后NGF温敏凝胶的胶凝温度35. 2℃,符合注射用标准。术后4~8周,各时间点测得NGF高剂量温敏凝胶组大鼠的SFI和腓肠肌湿重比都显著高于模型组和NGF注射剂组,但其撤回反射时间显著低于模型组和NGF注射剂组,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由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试验可知,NGF高剂量温敏凝胶组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较模型组整齐、密集,而且连续性也较好。结论:NGF温敏凝胶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针灸对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针治疗,并以西药口服对照。结果电针组的优良率为92.86%,西药组的优良率为54.55%,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说明电针组治疗神经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8.
An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is the result of a traumatic injury to the spinal cord caused by a contusion, compression, or severing of the spinal cord.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17,000 new cases each year, of which, males account for 80%. Approximately 65% of these injuries cause incomplete or partial damage to the spinal cor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essential to restore maximum function. Surgical procedures, stem cell therapy, pharmaceutical agents, and physical therapy are employed to minimize and repair damage done to the nervous system. The majority of motor and sensory recovery occurs during the first 12 to 15 weeks after the injury. Acupuncture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mediating neural plasticity and could be a useful treatment modality in hospital and rehabilitation settings. This case presents the treatment of an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level T5, incomplete, with scalp acupuncture both within and beyond the optimal recovery window. The treatments given within the optimal window seemed to facilitate better restoration of nervous system communication when performing specific action.  相似文献   

19.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 ,脑组织甲醛固定切片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6hr与术后 15天组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电针组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组间 15天时比较 ,电针组与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 >0 .0 5) ,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第 15天时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电针组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针刺组与电针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头皮针可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并延长神经生长因子产生时限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比较2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组组(P<0.05)。治疗后2组Gesell量表5个功能区发育商和发育周龄、GMFM-88量表中A、B、C 3个功能区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