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Glu-Con-G、Glu-Con-G[1-11]和Glu-Con-G[S16Y]抗吗啡精神依赖的药效,为进一步设计、筛选抗吗啡依赖的芋螺毒素类似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检测侧脑室给予3种芋螺毒素类似物对小鼠吗啡精神依赖效应及行为学的影响。结果:120、240、480、960 pmol Glu-Con-G,120、240、480 pmol Glu-Con-G[1-11]和480、960 pmol Glu-Con-G[S16Y]对吗啡诱导小鼠CPP的表达和复燃有抑制作用,且在最高受试剂量时均不影响小鼠的运动活性及探索行为。结论:Glu-Con-G、Glu-Con-G[1-11]、Glu-Con-G[S16Y]可拮抗吗啡诱导小鼠CPP的表达和复燃,具有抗吗啡依赖作用,且不影响其运动活性和探索行为,有望成为抗吗啡依赖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及评价NMDA受体抑制剂芋螺多肽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7d,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观察conantokin及类似物con-G(2.5,5,10,15nmol·kg-1,icv),con-G[S16Y]〗(15nmol·kg-1,icv),con-R(1-17)(15,30nmol·kg-1,icv),对照药美金胺(46.3μmol·kg-1,ip)以及艾芬地尔(1.25μmo·lkg-1,icv;25μmol·kg-1,ip)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的跳跃次数及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吗啡依赖组相比,icv15nmo·lkg-1con-G使吗啡依赖小鼠平均跳跃次数减少89.0%,并呈剂量依赖性(2.5-15nmo·lkg-1);icv15nmol·kg-1con-G[S16Y]〗可完全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con-R(1-17)(15-30nmol·kg-1,icv)使吗啡依赖小鼠平均跳跃次数仅减少40.2%-58.3%。结论:con-G、con-G[S16Y]〗和con-R(1-17)对抑制小鼠的戒断症状非常有效。相对于con-R(1-17),con-G和con-G[S16Y]〗对小鼠的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是由于con-G、con-G[S16Y]〗对NMDA受体NR2B亚基的选择性更高。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在抑制吗啡依赖方面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作用于α6/α3β2β3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α-芋螺毒素TxIB对吗啡/尼古丁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为进一步设计筛选抗药物依赖的芋螺毒素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尼古丁(0.5 mg/kg)建立CPP模型。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α-芋螺毒素TxIB,记录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结果 皮下注射吗啡(5 mg/kg)或尼古丁(0.5 mg/kg)均可成功建立CPP模型,经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TxIB后测值,发现TxIB能显著性抑制吗啡/尼古丁诱导小鼠CPP的表达(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效果。侧脑室注射最高剂量TxIB(10 nmol)对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 α-芋螺毒素TxIB可以抑制吗啡/尼古丁诱导小鼠CPP的表达,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戒烟戒毒的候选新药。  相似文献   

4.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5.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济泰片对诱发的小鼠疼痛的镇痛作用和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1)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经胃给予2.4 g.kg-1,3.6 g.kg-1,4.8 g.kg-1三种浓度济泰片的镇痛作用;(2)采用小鼠热板法,观察经胃给予6.0 g.kg-1,9.0 g.kg-1,12.0 g.kg-1三种浓度济泰片的镇痛作用;(3)采用连续递增给药法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观察经胃给予1.2 g.kg-1,2.4 g.kg-1,3.6 g.kg-1济泰片后对吗啡依赖小鼠的纳洛酮催促戒断跳跃反应的影响。结果:(1)济泰片溶液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P<0.01),对扭体次数的抑制率最高可达71.7%;(2)济泰片溶液能明显提高热板法诱发的小鼠疼痛痛阈值,其镇痛的ED50=8.34 g.kg-1;(3)伴随给予济泰片溶液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所引起的吗啡躯体依赖戒断症状,使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济泰片对诱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吗啡躯体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单体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及成瘾过程中一氧化氮(NO)递质水平改变与小鼠精神依赖的相关联系。方法:利用CPP实验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模型。侧脑室注射(icv)隐丹参酮单体,观察其对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用NO试剂盒测定小鼠全脑NO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吗啡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20ug.kg-1,40ug.kg-1,80ug.kg-1,icv)均能降低吗啡诱导的CPP得分,其中,中剂量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给药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小鼠全脑NO含量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全脑NO含量,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和吗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能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形成,可能与抑制CPP效应形成过程中小鼠全脑NO递质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黄芪小复方抑制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小鼠复吸模型,给予丹参、黄芪小复方,研究其对吗啡依赖小鼠复吸行为的作用。结果:与吗啡对照组比较,在sc小剂量(3mg·kg-1)吗啡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丹参、黄芪小复方60、120mg·kg-1急性治疗,可以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丹参、黄芪小复方30mg·kg-1急性治疗使小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有一定程度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黄芪小复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给予吗啡依赖大鼠可乐定治疗对吗啡奖赏效应和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5-40mg·kg-1,每天3次,30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在自然戒断后7d内给予可乐定(0.1mg·kg-1,每天3次)进行治疗;停用可乐定后训练大鼠吗啡(1mg·kg-1)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观察CPP的形成速度和维持情况;期间利用热痛甩尾法,观察吗啡(5mg·kg-1)的镇痛作用。结果:CPP训练4d后,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形成了吗啡CPP,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没有形成CPP;经过8d训练后,经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的大鼠均形成了明显的吗啡CPP;在训练停止后14d,经可乐定治疗大鼠的CPP已消退,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CPP没有消退。在镇痛实验中,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大鼠应用吗啡前后的甩尾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可乐定治疗能改变吗啡依赖大鼠的吗啡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大鼠对吗啡镇痛作用的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吗啡联合使用对吗啡依赖性及镇痛耐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性小鼠模型及热板实验,评价单独使用吗啡(2.5 ml.kg-1)以及联合给药(吗啡2.5 mg.kg-1+TTX 0.5μg.kg-1、吗啡2.5 mg.kg-1+TTX 1.0μg.kg-1)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及镇痛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性小鼠戒断后体重的丢失,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的跳跃反应,抑制小鼠热板实验的潜伏期时间的增加。结论:TTX与吗啡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的依赖性与镇痛耐受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海马和纹状体μ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并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 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 mg.kg-1孕酮可使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升高(P<0.05),而在海马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纹状体中μ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多巴胺D_1受体参与吗啡介导的小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探求吗啡对小鸡的奖赏作用及其相关的多巴胺机制。方法 :ip 2mg·kg-1吗啡对小鸡进行 4次条件化训练后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测试 ,测试前 15min分别ip生理盐水、0 .2 5mg·kg-1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 3390或者等剂量的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雷氯必利 (raclopride) ,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吗啡诱导出小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P <0 .0 1) ,条件性位置偏爱的表达被SCH2 3390阻断 (P <0 .0 5 ) ,而不受雷氯必利的影响 (P >0 0 5 )。结论 :吗啡的奖赏作用在鸟类中也有体现 ,小鸡可以成为研究药物成瘾的合适的模型。多巴胺D1受体可能参与对吗啡药物渴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胡索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HP)是否具有精神依赖性。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l-THP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组。前6组大鼠每天分别灌胃(ig)延胡索生药0.5、1.0、2.0g·kg-1,l-THP1.0、2.0、4.0mg·kg-1,吗啡组每天皮下注射(sc)吗啡(10m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训练,时间10d。结果:高、中、低剂量延胡索和l-THP组大鼠在伴药箱中的停留时间均无明显延长,且同一组大鼠在伴药箱中的停留时间与训练前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未形成CPP;而吗啡组对伴药箱明显形成CPP。结论:延胡索和l-THP不具有精神依赖性,无成瘾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最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Y-IP5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化合物Y-IP5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发活动,观察Y-IP5对小鼠自发活动及急性给予吗啡所诱导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小鼠,建立小鼠吗啡行为敏化和CPP模型,观察Y-IP5对行为敏化形成、转化、表达及CPP形成的影响。结果单次或多次给予Y-IP5都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但能抑制急性给予吗啡所致的小鼠高活动性(P<0.05);Y-IP5本身不诱导小鼠形成行为敏化和CPP,但能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形成行为敏化和CPP(P<0.05),但Y-IP5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转化和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Y-IP5对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可能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轮运动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建立、消退及重建的影响。方法:每次吗啡CPP训练之后,均将动物置于特制的带有转轮的饲养笼内6 h;在CPP测试之后,动物每天在训练箱中自由穿梭,进行CPP消退训练;待CPP消退之后,皮下注射(sc)10 mg.kg-1吗啡点燃。结果:非转轮运动组和转轮运动组的小鼠经过吗啡CPP训练后,在伴药箱的时间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P<0.001),但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小鼠的吗啡CPP消退过程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sc吗啡点燃后,非转轮运动组CPP能够重建,而转轮运动组CPP未能重建;结论:转轮运动对吗啡CPP的建立及消退均没有影响,但可以抑制吗啡CPP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