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策略及疗效。 方法: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例氟性髋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置换后1周摄X射线片示假体在位。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8个月,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3.6分,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87.8分,与置换前均分38.4分相比明显改善;发生异位骨化2例,按Brooker分级Ⅰ、Ⅱ级各1例。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氟性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短期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关节功能改善优良,但置换后注意预防异位骨化。 关键词:氟骨症;髋关节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策略;疗效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06  相似文献   

2.
背景: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在继发骨关节炎时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置换中髋臼的重建是重点和难点。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并结构性植骨治疗CroweⅢ型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骨科2006-01/2009-08收治的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15例(18髋),均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髋臼自体结构性植骨。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髋臼旋转中心都接近正常,置换前双下肢长度差为2.0-3.5 cm,置换后双下肢长度差为0-1.5 cm。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38分(17-69分)升高至92分(86-96分)。提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中,将髋臼重建于真臼内、把髋臼旋转中心内移、辅以结构性植骨,可有效恢复髋臼覆盖、维持臼杯稳定并恢复下肢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22髋因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6例7髋,女12例15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I型2例2髋,Ⅱ型10例13髋,Ⅲ型5例6髋,Ⅳ型1例1髋。术前均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1例下肢短缩3~6cm。术前Harris评分30~65分,平均40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下肢延长2~6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未出现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Harris评分60~95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4.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随访25例25髋,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关节局部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术后随访X线片示:骨质愈合好,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征象。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6.8分,术后平均93.2分。翻修距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平均13.7年。髋臼部骨质缺损,在髋臼覆盖大于80%的情况下可不植骨;若髋臼覆盖大于50%、小于80%,行颗粒性植骨结合结构植骨;髋臼覆盖的比例低于50%,结构植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股骨侧骨质缺损,打压颗粒植骨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Crowe Ⅱ、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真臼发育差,且受股骨头蚀损影响,外侧壁常有缺损,因此大部分患者均需采用自体植骨、假臼重建。 目的:观察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7-03/2009-11四川省骨科医院髋部创伤科收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15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7±0.8) cm,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1.6±12.8)分。术中15髋采用标准全髋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置换后随访摄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和股骨假体位置、植骨块愈合情况以及双下肢长度。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一两年,平均1年。置换后12个月X射线平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0.8±0.3) cm,Harris评分为(89.3±6.5)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X射线平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提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自体股骨头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配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 Puy;S-R,Akon)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15例(20髋)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34~64岁,平均49岁。左髋8例,右髋12例。患髋Harris评分(35.79±7.81)分,髋关节活动度(131.74±12.72)°。患肢较健侧短缩4~6 cm,平均5.1cm。X线片示患髋完全性高位脱位。术中采用S-ROM髋关节假体12例,S-R假体3例。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年。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前跛行步态明显改善,并恢复日常工作。髋关节Harris评分(82.58±4.7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095,=0.00);髋关节活动度(215.26±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09,=0.00)。X线片复查示,股骨截骨处均在术后3~6个月愈合;股骨假体-骨界面稳固,无松动。随访期间无假体翻修。结论应用组配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 Puy;S-R,Akon)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处理股骨近端严重畸形,术中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但假体远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12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对髋关节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定(活动度和Harris评分)和放射X线评估。结果随访35~72个月,平均48.3个月。手术时间82~137分钟,平均102分钟;术中出血量208~615m L,平均346m 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术前髋关节疼痛VAS评分(8.2±0.8)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0.4)分,末次随访VAS评分(1.8±0.3)分。患者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为(62±9)°、后伸活动度为(5±1)°、外展活动度为(23±4)°、内收活动度为(1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3±16)°、后伸活动度为(11±1)°、外展活动度为(46±7)°、内收度活动为(28±3)°;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平均Harris评分(89.4±3.0)分,随访末次平均Harris评分(94.6±3.0)分。结论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S-ROM假体可以进行多种组合,使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最佳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目的:观察使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11/2007-02收治的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7例(63髋),均应用S-ROM型假体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进行Harris评分比较置换前后髋关节功能,拍摄X射线片随访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4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予以手法复位牵引,肌力恢复后不再脱位。其余患者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Harris评分为70.20~92.10分,平均88.30分,与置换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X射线片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断裂、骨质吸收和骨折等现象。结果提示,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结合筛眼技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筛眼技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随访时间3年(24~60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根据全髋置换预期目标实现调查表评估患者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愈合。无植骨块塌陷和髋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增加到88分。根据全髋置换预期目标实现调查表,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9%。结论:结合筛眼技术加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重建髋臼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结果。该方法髋臼固定可靠,可保留髋臼的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9例9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男4例,女5例,年龄27~48岁,Crowe分期Ⅰ期4髋;Ⅱ期3髋;Ⅲ期1髋;Ⅳ期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2~24分,平均42.6分。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7髋术后肢体恢复等长,2髋患肢较健侧短5~10mm。Trendlenburg征术前全部阳性,术后阴性8髋,阳性1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0~87分,平均85.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DDH)的髋臼重建与术式选择。方法对25例(28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Ⅰ期4髋,Ⅱ期12髋,III期9髋,IV期3髋。术前Harris评分20~55分,平均46分。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4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5,平均90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时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和大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院行THR的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45髋);以同期行THR的38例(45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对照组,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螺旋CT扫描片上观察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测量骨囊性变的大小。结果DDH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1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扫描片发现21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髋臼冠状面测定囊变面积为(4.7±5.1)mm2。对照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片发现10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囊变区面积为(1.3±2.4)mm2,两组间骨囊性变的发生率和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存在高发的骨囊性变。在THR髋臼重建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刮除植骨,否则可能影响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I型14例、CroweⅡ型4例、Crowe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mweI型2例、CmweⅡ型16例、Crowe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Ⅱ型5例、Crowe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5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肢体长度平衡的调整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6月行THR治疗的39例(4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按分型设计并实施手术,分析随访结果。结果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IIIB型9例、Ⅳ型4例。术前患者两下肢长度平均差异为5.1cm,术后为~1.4cm。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最终随访的平均SF-12健康评分为16分(区间为13~22分)。结论根据不同分型对CroweⅣ型DDH患者设计个体化重建手术方案,按设计方案可有效调整下肢长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非瘫痪侧因DDH行THA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2岁;CroweⅠ型6髋,CroweⅡ型5髋,CroweⅢ型1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Harris 髋关节评分和疼痛VAS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91(64.9±11.0)min;术中出血量203~347(282.7±44.4)mL,术后急性失血量353~485(414.2±51.6)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术后无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8±7.52)和(90.2±2.64)分;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00(0.00, 0.00)分和4.00(3.00, 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Z=10.864,P值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评定:优10髋,良2髋。结论 通过对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采用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DDH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roweI型和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临床结果。方法前瞻性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80例CroweI型和Ⅱ型DDH患者随机分入HR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HRA组中3例改行THR、3例失随访,THR组中2例失随访,故34例37髋接受HRA,38例39髋接受THR。在术后6周、3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结果HRA组和THR组分别平均随访59.4个月(52~70个月)及60.6个月(50—72个月),2组都未出现假体失败。2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但HRA组的屈髋活动度显著优于THR组(P〈0.01)。两组间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HRA组的髋臼假体直径大于THR组(49.5ramvs46.1mm,P=0.001)。结论CroweI型和Ⅱ型DDH行HRA的临床结果与THR相近,但HRA术后屈髋活动度更佳,HRA在使用较大股骨假体的同时,髋臼会有额外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37髋)CroweⅣ型DDH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35.9岁。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时采取了不同的截骨方式,其中28例(30髋)接受了改进的转子间截骨、5例(7髋)采用了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均用改良的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进行效果评定,术前平均分别为9.4分、9.7分,下肢长度差异平均分别为44.7mm、57.5mm,收集评估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数据。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83.6个月,术后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患者下肢的平均长度差异分别是9.2mm、9.4mm,末次随访Meded Aubigné评分平均分别为15.9分、15.8分。转子间截骨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但是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末次随访中转子间截骨组有2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在随访期内均无假体翻修的患者。各组手术前后Med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缩短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时,无论是转子问截骨还是转子下截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国产髋关节假体与国际品牌髋关节产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进行的国产髋关节假体全髋关节置换26例患者(26髋)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本手术组医生所进行的国际品牌的26例髋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行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前平均(37.6±4.32)分,对照组术前平均(38.7±4.16)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7个月随访。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统计术后1周、4周、3个月、半年Harris评分。实验组术后Harris平均分较术前明显提高(<0.05),两组间术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病例术后出现1例置换关节脱位,两组均无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感染、下肢不等长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实验组在近期疗效上能达到与对照组同样的满意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解除患侧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早期恢复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使患者术后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成人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早期干预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引起髋关节严重畸形,晚期致残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治疗晚期成人DDH较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髋臼和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病理性异常使THA手术难度较大。本文就DDH的分型、手术难点及处理策略等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以期为THA治疗成人DDH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