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早期癌的X线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食管胃结合部早期癌的X线检出率。资料与方法 应用数字 10 0 0mA胃肠机检查食管胃结合部早期癌 5 8例 ,强调检查体位 ,并按病理分型、局部分区、侵犯粘膜的深浅分别探索检出率。结果  5 8例食管胃结合部早期癌 ,检出 5 1例 ,检出率为 88% ,其中Ⅰ、Ⅲ型检出率为 10 0 % ,Ⅱa和Ⅱc型分别为 89.4%和 81.3%。贲门处检出率为 80 % ,胃小弯近贲处为 94% ,胃底近贲门处为 5 0 %。病变浸润粘膜层检出率为 75 % ,粘膜下层为94%。最小能检出 0 .3cm× 0 .5cm大小病变。结论 数字胃肠机及认真应用体位检查食管胃结合部早期癌显示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出率。方法:应用日本岛津700MA胃肠机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68例。同期追踪其食管镜及病理检查。强调检查体位,按病理分型、局部分区、侵犯粘膜的深浅分别探索检出率。结果:68例早期食管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为90%。其中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X线不易显示。癌组织浸润粘膜下层X线可全部检出,浸润粘膜层检出率91%。原位癌的检出率为35%。结论: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及认真应用多体位检查早期食管癌显示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期贲门癌诊断是胃肠X线检查难点之一,尤其是癌肿尚未侵入食道下端,临床无吞咽困难症状时,胃肠检查极易漏诊。本文通过200例正常人与11例早期贲门癌的对比观察,着重分析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的正常形态及早癌X线征象。同时介绍显示贲门区正面像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有关鉴别诊断问题。认为贲门区正面像显示该区结构清晰,容易发现异常X线征象,对早期贲门癌诊断极为有益,尤其当癌肿未侵入食道下端时,显示病变往往优于其它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钡作为造影剂来检查消化道疾病技术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对胃肠道疾病作出诊断的主要方法,并通过胃肠造影的间接征象来诊断胃肠道以外器官的占位性病变。随着胃结肠镜的应用,其钡剂造影检查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承认胃结肠镜可直接观察胃肠内粘膜变化,并摘取组织作病理检测。大大提高了粘膜表面细微病变的诊断,这就跟钡剂胃肠造影提出了挑战。怎样利用钡剂造影诊断粘膜的微小病变。6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在传统的钡剂造影的基础上,发展并创造了崭新的胃肠道双重对比。即气钡双重对比。80年代气钡双重对比在我国开展得很红火,经不少放射学专家的努力,此种造影结合低张对早期病变,浅表性粘膜糜烂,小的溃疡均能发现。故消化道钡剂造影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0余天收入院。消化道钡餐检查贲门钡剂通过受阻,责门管壁僵硬,粘膜皱袭中断,食道下端略扩张.胃底小弯侧示充盈缺损。胃窦大弯侧亦见充盈缺损,壁僵硬。诊断:责门癌侵入胃底小奇及胃体大弯,胃体大奇侧淋巴结转移不能排除(图1,2)。胃纤维镜检查结果:贲门腺癌。手术与病理:行全胃切除,食道与空肠吻合。病理:贲门处有一大小的6X10X12cm$样肿物偏向小弯侧。幽门前区有一大小约2X5X7cm。溃疡型肿物,偏向大弯例,两肿物之间相隔scm,粘膜未见异常。镜检:贲门区肿物癌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核大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近端胃硬癌X线与内窥镜检查特点。方法:对15例近端胃硬癌手术结果与术前X线、胃内镜诊断作对比,同时将手术切除标本作涂钡X线片与病理组织对照观察。结果:术前X线检查15例全部明确诊断。胃内镜检查11例作出诊断。大体病理特征:胃壁僵硬、增厚;粘膜消失;但无肿块。组织学上:粘膜上皮可完好,粘膜下层,肌层癌细胞弥漫生长,且伴广泛纤维增生。结论:本病的X线特征为:胃壁僵硬、不能扩张;粘膜皱襞消失,胃小区难以显示;胃腔内无隆起性肿块。因癌肿沿粘膜下生长,胃内窥镜检查漏诊率较高。X线检查优于胃窥内镜。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早期癌的钬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钬激光气化切除术在食管、胃早期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食管、胃早期癌患者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 ,年龄 5 2~ 81岁 ,平均 6 6 5岁 )均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食管癌 4例 ,贲门癌 3例 ,胃底癌 1例 ,胃窦癌 3例 ,残胃癌 1例。胃镜下分型为隆起型 (Ⅰ型 ,1例 )、表浅隆起型 (Ⅱa型 ,6例 )和表浅平坦型 (Ⅱb型 ,5例 )。病理检查为高分化鳞癌、高分化腺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局灶性癌变 (各 4例 )。内镜超声检查示病灶位于粘膜层。 9例患者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行外科手术 ,3例患者因拒绝外科手术 ,而行胃镜下钬激光气化切除治疗。术后 1~ 3个月胃镜复查 ,在原病灶部位及周围粘膜多处取组织行病理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随后进行 5~ 33个月的中长期胃镜随访。结果 所有癌灶均气化切除成功。未发生任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 1~ 3个月全部患者做胃镜复查 ,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残存癌灶。随访 5~ 33个月 ,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胃镜下钬激光气化切除术治疗食管、胃早期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以来,我们相继开展了胃、结肠、食管的双重对比造影X线检查和研究。资料完整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癌38例(食管10,胃24,结肠4),胃溃疡25例,胃息肉16例,经内窥镜活检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息肉42例,食管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2例,共134例。本文以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正常X线表现和上述病变为重点,介绍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胃贲门下区癌X线诊断(附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贲门下区癌肿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9 ̄59岁。全部病例均经钡气双对比造影及胃镜确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块型12例;平坦型6例中云雾样染钡区2例,树根样染钡区4例,溃疡型42例中不规则钡斑36例,圆形钡斑6例,龛影周围粘膜变形、中断,均显示不同程度“环堤征”。结论:半立左前斜位是显示胃贲门下区癌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10.
胃底部神经鞘瘤较少见,我院遇见二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68岁。因上腹部隐痛伴恶心进食后加重1月而入院。查体:左上腹部轻压痛,胃肠钡餐检查:见胃底部有一软组织块影突向腔内,行胃双重对比造影,见胃痛外上部有4.2cm×3.3cm充盈缺损。该区的粘膜纹有轻微受压变细改变。缺损与胃壁相交成锐角、X线诊断:胃痛良性肿瘤(图1),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底神经鞘瘤。例2女,47岁。右上腹痛10天、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包块,剑突下偏右压痛。胃肠钡餐检查:食管-胃角变大.胃底及部分胃体的大弯侧有受压改…  相似文献   

11.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患者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 3~ 66岁 ,平均 47岁。临床表现腹痛 5例 ,腹泻 3例 ,恶心 4例 ,呕吐 3例。 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 ,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 ,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 1例 ,胃部 5例 ,十二指肠 4例 ,小肠 3例 ,结肠 2例。结论 :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 ,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食道的X 检查方法,以前学者们作过各种试尝,直到目前,对食道粘膜的细微病变,能显示的比较清楚,仍莫过于双重对比法,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双重对比像,也并非很容易办到的。作者使用近距离及远距离X 线电视装置,加以改进,对食上上难以显示的细微病变作如下讨论。近半年来作者常规检查1986人,其中发现食道癌9例,息亮4例,食道炎及溃疡5例,静脉曲张20例,食道白斑证3例。检查方法是用X 线电视装置在肉室内进行,胃及食道同时进行检查,食道检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16例分别占68%和32%;50岁以上38例,40-50岁8例。40岁以下2例。使用意大利多功能数字胃肠机组气钡双重对比下透视和摄片方法检查。X线检查:检查前一天晚上食易消化食物,当天早上禁食、水,操作前20分钟肌肉注射654—220ml,操作时给产气剂3克,140-220%硫酸钡200克。采用立位及卧位多角度观察,清晰显示食道、胃肠及十二指肠的粘膜及充盈像。现就贲门癌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4.
食道癌的浸润深度,对予后有直接影响,为了提高食道癌的治疗率,必须发现早期癌。过去大量切除的食道癌中粘膜下层癌也为数不多。作者收集10年间切除的318例食道癌,其中粘膜下层癌仅有14例(4%),对此作了回顾性探讨。 318手术例中,早期癌14例,仅有轻度食道壁硬化。表层癌22例,食道壁有轻度不整及对侧食道壁硬化。中间层癌187例,X线所见有明显的管壁不整及食道狭窄。深层癌除壁不整及狭窄外,多合并有穿孔,食道弯曲,膨隆及凹凸不平。 14例早期癌中有11例是粘膜下层浸润,另外3例为表层癌,此14例早期癌的X线表现,有12例为浅表型,2例为肿块型。浸润范围为2-6公分。食道周径侵犯的范围;侵及1/2周径者10例,侵及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胃肠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溃疡型胃癌34例,手术前1周分别行MSCT和数字胃肠检查。所有MSCT图像(包括轴位、CTVG、SSD、Ray sum)和数字胃肠图像(经后处理的多相位图像)分别由2位胃肠组放射医师实行双盲阅片,阅片结果分别与手术标本及病理比较。结果:34例患者的38个溃疡,MSCT检出35个,数字胃肠检出37个;MSCT定位正确35个,数字胃肠定位正确37个;MSCT定性正确35个,数字胃肠定性正确37个。对34个进展期癌的BormannⅡ、Ⅲ型分型,MSCT正确31个,数字胃肠正确22个。结论:在溃疡型胃癌的检出、定位、定性方面,MSCT与数字胃肠无显著性差异,在BormannⅡ、Ⅲ型分型方面,MSCT明显优于数字胃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肠系统淋巴瘤的CT、胃肠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胃肠系统淋巴瘤的胃肠道造影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5~71岁。20例均行胃肠道造影检查,15例行腹部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1.胃肠道气钡造影检查①浸润型胃8例,小肠1例;②肿块型胃5例;③溃疡型胃2例;④息肉型近端空肠1例,末端回肠及盲肠3例。2.CT表现向心性壁厚20~25mm局限性肿块,脾大,脾内低密度灶2例;淋巴结增大。结论1.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肠系统淋巴瘤的首选方法,CT检查可以补充其他器官及淋巴结情况。2.胃肠系统淋巴瘤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速溶型助显剂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5例患者进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胃肠超声造影检出各类胃炎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癌8例,胃间质瘤1例,胃息肉2例,胃下垂4例。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病理检查符合率约90%。结论口服速溶型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胃镜、X线钡餐造影的互补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胃双对比造影,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回顾性分析了18例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表现。隆起型病变9例,其中3例为异型增生。凹陷型病变9例。分析结果表明,隆起型病变较凹陷型病变容易发现;周围背景粘膜有胃小区者病变较易显示,特别是凹陷型病变,胃小区的显示对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增大紊乱的胃小区中,很可能有小癌灶存在。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多原发恶性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MPMT)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8例(同时性25例,异时性3例)由胃肠造影和(或)CT检查确认,并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多原发恶性肿瘤资料。就其中25例同时性MPMT的病变器官组合,52个病灶的发生部位、大体病理类型,以及MPMT的临床意义,影像学检查价值进行讨论,并结合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理论,初步探讨MPMT的发病机制。结果:25例同时性MPMT的52个病灶,仅1个胃幽门前区早期癌病灶术前检查被遗漏;余51个病灶中位于胃30个,结直肠10个,食管9个,小肠2个;癌灶发生于同一器官者20例(80%);23例为癌-癌组合,2例为癌-肉瘤组合;6例(24.0%)为早癌-早癌组合5例进展期双癌组合中,大体病理类型相一致者11例(73.33%)。结论:MSI可作为预示多发癌的一个分子学标记。重视癌症患者的治疗和综合运用胃肠造影、内镜和CT检查技术进行随访,可提高MPMT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本文提出的有关MPMT的病理学特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9岁。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暧气半年余。胃镜检查:鲁窦部粘膜充血糜烂,取活检3块,病理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鲁窦部不典型增生、部分腺体癌变(腺癌)。故行冒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鲁窦部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化,局部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癌细胞。胃切除标本经详细病理检查,未见癌组织,鲁周围淋巴结阴性。最后诊断:胃窦部“一点癌”(腺癌)。讨论胃的“一点癌”是指胃镜检查中,对粘膜可疑病变处钳取组织活检,经病理确诊为癌,而手术切除胃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再发现癌组织而言。这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