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胰管出血     
本文报道一例:男,49岁,长期酗酒,入院诊断为“胰性腹水”。腹穿证实有澄清黄色液,淀粉酶为7500Phadebas单位。两周前曾有黑粪,需输血7个单位。临床检查有发热、上腹部压痛、腹水、大便隐血阳性。腹部平片示胰腺有钙化,超声波示假性囊肿,内窥镜逆行胰管检查时,见血液从乳头流出,未作造影。入院后3周,上腹部出现伴有压痛的肿块,超声波提示为一5  相似文献   

2.
胰腺假性囊肿已普遍采用内镜引流,如存有假性动脉瘤,常易引起致死性出血,作者建议在术前作薄层、快速、增强CT扫描以检出假性动脉瘤的存在。自1989~1994年Portsnd Maine医疗中心共收治57例胰腺假性囊肿,其中38例拖行了内镜引流,5例失败。在另14例中,5例胰管无梗阻,故末作引流,后囊肿自行消散;2例因十二指肠梗阻未能括人内镜;2例内镜穿刺定位时有出血。5例的临床病史提示有假性动脉瘤可能,均作CT扫描、ERCP.血管造影和B超扫描。  相似文献   

3.
胰腺炎所致的大出血比较罕见,据文献报告为1.7~7.5%.本病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很高,必须及早作出诊断和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出血可来自邻近胰假性囊肿的脏器血管,可以成功地手术治疗,但在出血的炎性组织内施行手术相当困难.本文报告4例经动脉内插管栓塞控制出血的经验.病例1:39岁男性,因胰头部假性囊肿行胃囊肿内引流术.术后一周内有几次黑便,在术后11天突然大量呕血,动脉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出血,经胃囊肿吻合口流入胃内.动脉内用明胶海绵检塞治疗成功,少量明胶海绵也进入肝动脉内,但未引起不良后果,以后未再出血.2月后重复动脉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病例2:49岁男性,已知有酒精性胰腺炎和假性囊肿,出现十二指肠和胆道梗阻以及一次呕血.手术  相似文献   

4.
<正>胰管出血或其他原因出血致血液进入胰管是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1 500[1]。常见病因有急、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假性动脉瘤和胰腺肿瘤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胰管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经导管动脉栓塞(therapeu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和外科手术。本文分析3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胰管出血的患者经导管超选择植入钢圈栓塞治疗的资料,以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虽然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有关胰脲炎置管引流的报告甚少。本文报告了17例胰腺炎(急性9例,慢性8例),因胰管扩约肌高张力、胰管明显狭窄,胰管破裂、假性囊肿经内镜置管获得满意的外科引流。常规ERCP术前给镇痛、消炎药,插入OlympusJF 1-T或JF-4.2 mm channel十二指肠内镜。因假性囊肿形成胰管破裂者,经乳头或十二指肠壁切口,插入导丝,顺导丝放置一6或7 Fr引流管(长350cm,Wilson-Cook Medical Inc Winston-Salem,NC),拔内镜时,在荧光屏监视下确保引流管猪尾巴端留置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并发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失败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因“突发上腹剧痛1周,伴一过性高热”入院。入院前10个月于外院行肠系膜上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修补术。体检:上腹轻度压痛,未及腹部肿块。CT示可疑肠系膜上动脉瘤破裂。初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瘤破裂。入院后患者仍诉上腹疼痛,予哌替啶方可缓解。为明确瘤体周围解剖关系,于2004年3月22日行主动脉造影,发现直径约4 cm假性腹主动脉瘤,瘤体位于腹腔于与肾动脉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是指因胰腺炎或其他胰腺损伤导致胰管破裂,胰液在胰腺内及胰周聚集,周围被增生的纤维肉芽组织包裹后形成的囊性病变。囊肿内壁无上皮细胞,故称假性囊肿。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更容易。一般认为当囊肿持续增大(直径6cm)产生症状、出现并发症(如呕吐、发热或破裂致腹膜炎等)及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时,应积极采取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0例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及分支动脉瘤4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随访13.4(4~74)个月。结果术前CT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0%和100.0%。假性动脉瘤的首次治疗包括介入栓塞7例和外科手术3例,手术方式包括2例胰体尾切除术+脾动脉瘤切除术+脾切除术+结肠脾曲切除术,1例胃左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扎+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6例住院期死亡,病死率为60.0%。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再次出血2例,胰周坏死积液感染2例。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介入栓塞和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炎病人个体差异较大,故合并假性动脉瘤时的处理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9.
酗酒者在3~5年内因并发急性胰腺炎而住院者可多达50次以上,一部分病人则转为慢性胰腺炎,常伴胰管狭窄、梗阻或胰石症。作者分析Detroit医院等于1983~1998年所收治的124例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病例,不包括伴有胶性腹水或胸水、单纯胰腺假性囊肿者。计男性81例,女性43冽,平均34岁,118例的病因主要为酗酒。术前合并内科情况有糖尿病24例、高血压24例、溃疡病18例、结肠癌2例等。术后ERCP检查显示远端胰管狭窄38例、近端胰管狭窄37例、胰腺假性囊肿伴导管弥漫病变者引例、呈珠链状导管16例、钙化或导管碎屑20例和胆管狭窄9例等。胰管最大…  相似文献   

10.
胰性腹水综合征常有长期饮酒史或急慢性胰腺炎的发作史,为无痛性腹水,且量大对利尿剂无反应,必须经特殊处理才能消退。胰性腹水患者往往体重减轻甚至明显消瘦,以及出现Cameron三联征。本征见于成人,主要是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在儿童则是创伤性胰腺炎。过去曾误认为胰性腹水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腹内或腹膜后淋巴管阻塞或胰酶所致的亚急性腹膜炎。现已明确,胰性腹水是由于胰腺管的破裂。胰液漏入小网膜囊或游离腹腔。胰管的破裂可能是继发于急性炎症或者由创伤所致。如胰液进入小网膜囊,可能在胃后壁与横结肠系膜之间形成假性囊肿。在慢性胰腺炎时,由于瘘不能被包裹或者有假性囊肿持续漏出胰液所致。如这个通道位于胰腺的前  相似文献   

11.
治疗胰颈部断裂伤可早期通过内镜放置胰管支架引流,若出现腹痛加重应手术治疗;若术前循环系统不稳,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填塞、暂时关闭腹腔后二期手术;若合并胰体尾严重挫伤,行胰体尾切除及断端修补术;若十二指肠完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若十二指肠有损伤,行十二指肠修补、远端胰腺空肠吻合、胰管结扎、断面褥式缝合术;若胰头十二指肠严重受损,同样遵循损伤控制原则。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瘘、假性囊肿,预防关键在于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若假性囊肿直径<5 cm可保守治疗,若急剧增大可选择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囊肿形成6~8周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5例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资料.发病因素:嗜酒5年以上、胆系结石、急性胰腺炎病史分别占38.2%,29.1%和20.0%.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腹痛、梗阻性黄疸、体重减轻、消化不良、糖尿病分别为98.2%,38.2%,34.5%,20.0%和10.9%.全组均因慢性腹痛或伴有胰管和(/或)胆管梗阻、结石、胰腺钙化、肿块、假性囊肿等行外科治疗,共采用了10种术式. 结果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43例(78.2%),症状减轻好转10例(18.2%),无效2例(3.6%). 结论慢性胰腺炎长期慢性腹痛并胰胆管梗阻、结石、肿块、假性囊肿适于外科治疗,应根据病变类型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术式.胰管梗阻扩张、结石或假性囊肿宜行胰管或囊肿空肠吻合,胰头肿块并胆、胰管梗阻可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或胆胰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治疗胰颈部断裂伤可早期通过内镜放置胰管支架引流,若出现腹痛加重应手术治疗;若术前循环系统不稳,遵循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填塞、暂时关闭腹腔后二期手术;若合并胰体尾严重挫伤,行胰体尾切除及断端修补术;若十二指肠完好,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若十二指肠有损伤,行十二指肠修补、远端胰腺空肠吻合、胰管结扎、断面褥式缝合术;若胰头十二指肠严重受损,同样遵循损伤控制原则。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胰瘘、假性囊肿,预防关键在于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若假性囊肿直径<5 cm可保守治疗,若急剧增大可选择超声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囊肿形成6~8周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胰性腹水多由于假性胰腺囊肿破裂所致,当然也可因胰管直接破裂引起,尚见于腹部钝性伤以及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高价静脉营养、腹腔穿刺和生长抑素药物,手术治疗有胰腺切除或囊肿空肠吻合术,而半数以上病人最终需要手术,死亡率约15%~25%,作者应用经内镜(ERCP)放置胰管支撑物治疗了4例胰性腹水病人,计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37~58岁,3例有慢性酗酒史,1例为克隆病回肠结肠炎和硬化性胆管炎病人.高价静脉营养补充和利尿剂均无效,3例还同时使用了生长抑素.CT扫描均显示大量腹水和2例假性囊肿,腹水中总蛋白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12例病人的117次手术,做术中胰管造影(OTP)124次。术前做了内窥镜逆行胰管造影(ERCP)84次,成功率为73%。当ERCP胰管显示不清时,OTP可提供重要资料。OTP可充分了解胰管解剖,且因低张可避免并发严重胰腺炎。对胰腺假性囊肿可显示出大小,轮廓和胰管的交通情况。 OTP有五种途经;一是经十二指肠进入乳头或副乳头,或在胰头切除术后从胰颈部插管的逆行造影,也可行括约肌成形术造影。二是在胰尾切除术后经体颈部插管显示胰头部胰管的顺行造影。三是双向造影,用针直接穿刺胰体颈部扩张的胰管进行造影。四为囊肿造影;可用针或Folyg管插入囊肿造影,了解它的大小,范围和胰管的关系。最后是袢式造影: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0岁,因"搬重物后突发腰腹部疼痛不适1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服用药物治疗.近5年于家中饲养山羊,自诉未出现病羊.查体:腹软,脐周偏左轻压痛,未触及搏动性包块.CTA: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血培养:布鲁杆菌(+).诊断: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高血压3级.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4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胰腺炎治疗中外科干预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友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2):812-814
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实质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改变,病变持续发展且呈不可逆性,临床上表现出持续性腹痛,进行性的内、外分泌功能减退,同时出现胰管狭窄和/或扩张,胰石、胰腺潴留性或假性囊肿形成等合并症,因胰头炎性肿块导致胆道、十二指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等  相似文献   

18.
成人所罹患的胰腺疾病(除酒精性胰腺炎外)小儿均能见到。但是,其发病率、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都有所不同。胰腺炎小儿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是外伤。轻微的上腹部外伤就能致病,这是本病的突出特点。早期症状很轻,仅有少许腹部压痛,常被忽略。几天或几星期后出现了假性胰腺囊肿或胰性腹水,诊断才定下来。尽管小儿外伤性胰腺炎经常延迟诊断。假性胰腺囊肿又难辨认。可是,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胰源性腹水实际上比人们通常预想的要多,1958年以来,作著先后报告42例胰源性腹水,并指出任何有酒精性和腹腔液体集聚的病人均应怀疑胰源性腹水的可能性。如腹水淀粉酶升高,蛋白含量大于2.5g%便可确诊。这些特点有别于肝脏疾患、结核及转移性癌所致的腹水。有关胰源性腹水病理改变,Cameron 曾提出,90%病例是因囊肿或胰管本身破裂(无论有无胰管狭窄)、分泌物流入腹腔所致,其余  相似文献   

20.
牌动脉向胰管内破溃致胃肠道出血在临床上不常见。本文报告三例的诊治经验并进行了讨论。[病例简解]例1,男性38岁,因酒精中毒性胰腺炎并黑便住院。病人1年前因黑便、贫血曾住院,但未找到出血原因。本次住院,病人面色苍白,大便潜血阳性,血红蛋白2.8gm/dl,红细胞压积10%。各种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当住院14天时,突出现无痛性呕血,当即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见鲜血来自乏特氏乳头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见胰管中部狭窄,胰尾部造影剂多处集聚,证实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形成。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见脾动脉中部下侧不规则改变。剖腹探查见胰腺周围组织广泛水肿,脾动脉假性血管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紧密粘连。行远侧胰腺包括假性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