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主产于华东、华北及陕西等地。板蓝根作为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已经对它有记载了。《日华子本草》说其可"治天行热毒",《本草便读》称其能"清热解毒、辟疫、杀虫",这些记载都能够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用板蓝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黄芪是中国劳动人民和医药学家发现较早的药用补品之一。有关黄芪的医疗功效,历代医书都有论述。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列为上品,用于治疗“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本草备要》认为,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清代黄宫绣著的《本草求真》中,把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相似文献   

3.
周贻谋 《长寿》2011,(9):50-51
前面我曾撰文,在本刊介绍过唐代的《新修本草》(即《唐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等药学著作,但这些书的原著均已失传,幸而其主要内容尚保存在《证类本草》之中。除此之外,宋代官修的《开  相似文献   

4.
文茹 《健康世界》2014,(1):97-99
《名医别录》曾记载它,“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新修本草》亦有云,称其能够“下气,消谷,化肉”。《本草拾遗》提及它“久食令人血清”。听起来,这是一味功能强大而名贵的中药;其实,它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大蒜。  相似文献   

5.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早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被誉为治补两益的名贵药材。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黄芪色黄,为补之长”;清代《本草求真》亦总结它为“补气诸药之最”,可见黄芪在中医补益药中的领军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沛沛 《大众医学》2011,(11):60-60
“长生”是道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有许多道士都兼通医学,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由于孙思邈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唐末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并产生了我国现存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相似文献   

7.
周贻谋 《长寿》2010,(7):54-55
余甘子和山楂等,亦为《唐本草》首次收载的药物。它们的保健功效均较为突出。 余甘子又叫“庵摩勒”,《唐本草》介绍说:“庵摩勒生岭南交、广、爱等州。其花黄,实似李、柰,青黄色,核圆有棱,或六或七,其中仁亦入药用。”并说本品“主治风虚寒热”。后来李殉在《清药本草》中又补充说:此物“久服轻身延年长生”。  相似文献   

8.
桑葚子是桑树的果实,又名桑葚,桑果。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于果实红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加蜜熬膏用。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葚子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所以桑葚又被称为“民间圣果”。在《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记载有桑果的防病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食性物语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性凉味甘,入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可用于身热烦渴、热毒疮疡、黄疸热淋、小便赤黄等症。《本草求真》中称黄瓜“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滇南本草》中称黄瓜“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相似文献   

10.
园丁 《药物与人》2006,19(4):68-69
何首乌是一味被历代医家推崇的补益良药,宋代的《开宝本草》称何首乌有“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的功效;明代的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何首乌“气温苦涩,苦则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近代名医张山雷也在其著作《本草正义》中称:“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可见历代中医药名家对何首乌的偏爱。  相似文献   

11.
周贻谋 《长寿》2011,(10):52-53
《证类本草》在叙述药物的性味及主治功效时,总是先引述《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等书的记载,然后再引用《雷公炮炙论》《药性论》《唐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本草衍义》等相关著作的论述。这样,自然可使所论药性功效更全面,同时  相似文献   

12.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10,10(9):48-48,I0003-I0008
23陈藏器与《本草拾遗》中的南药海药 23.1传略 陈藏器(八世纪),唐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精于医药,开元(713—741年)中曾任京兆府三原县尉,后弃官从医。据《类证本草·补注所引书传》谓:陈藏器“以《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日《本草拾遗》,共十卷。”拉”’他不但重视拾遗补缺,而且注意辨析疑难,并创用了“十剂”的方剂分类法。后人对《本草拾遗》的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3.
姜琳 《东方药膳》2005,(1):42-42
麻 黄是常用中药,性温、味辛微苦,入 肺、膀胱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等功效。《本草正义》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本草通玄》亦指出:“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传统上,麻黄多用于风寒外束的表实症和喘咳症,以及水肿兼有表症者。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抗菌、消炎、升压、兴奋 α和 β肾上腺能受体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而呈现升高血压等新的功效;所含的麻黄碱能使排尿次数减少( 足够量甚至会造成尿潴留) 。这些发现,加深了对麻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茶的食疗作用早在古代就有认识。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叙述了茶的药性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遗》也记载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现今,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茶叶中富含茶酚、磷儿茶素、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经常喝茶有益健康,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斌  王洁 《大众医学》2010,(10):60-61
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可以内服与外用。珍珠的养颜祛斑功效自古就有记载,《日华子本草》谓:珍珠“驻颜色”:《开宝本草》谓:珍珠”敷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是知珍珠有养颜美容功效。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自古亦然。《本草》说:”米能养脾.面能补心。“可见米和面对人各有好处。但是如果常年只吃米或者面,这样就与《本草》的理念背道而驰:既亏待了口腹.又不爱惜自己心脾,实在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7.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10,10(10):60-60,I0003,I0004
唐末、五代时期,有两部以岭南所产药材与海上舶来药物的主要内容的本草著作,即《南海药谱》与《海药本草》,原书早佚,幸在《政类本草》与《本草纲目》中存有部分佚文,可供研究唐末、五代时岭南药材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麻雀.又名家雀.黄雀,宾雀,为鸟科动物。中医认为,麻雀性味甘、温,入肾、膀胱经.有壮肾阳.益精髓.暖腰膝,缩小便之功.适用于阳萎,早泄,小便频数,眩晕耳鸣等。《本草纲目》言其”冬三月食之,起阳道,令人有子”。《食疗本草》言“其肉十月之后.正月以前食之,续五脏不足,助阳道,益精髓”。《日华子本草》言其“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太平圣惠方》言其“治下元虚损,阳气衰弱,筋骨不健”。《寿亲养老新书》言其“食治老人脏腑虚损.赢瘦.阳气乏弱”。  相似文献   

19.
《长寿》2005,(8):44-45
俗话说:“夏秋吃西瓜,药剂不用抓。”明代《食物本草》记载:“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  相似文献   

20.
胡明 《东方药膳》2005,(6):31-32
本草学巨著《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在《本草纲目》里面,收载了许多粥疗方。书中粥方记载有三类,一是载于原著专章,如《本草纲目·谷部》第25卷粥部“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莲子粉粥:健脾胃,止泄痢”。二是载于各药物正文,如稻米,“作糜一斗食,主消渴”;粳米,“合芡实作粥食,益精强志,聪耳明目”。锁阳,“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三是载于各药附方,如“老人风痹,麻子煮粥”,“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现集其要者,介绍如下。1、补气类药粥糯米粥: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