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nm23-H1的转化及导入BcaCD885细胞株,观察nm23-H1对BcaCD885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完成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后,MTT法观察nm-23-H1对BcaCD885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转染前BcaCD885细胞株对ADM、5-FU、MTX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转染后的BcaCD885细胞株对CDDP明显增敏。结论:nm23-H1可能通过特异笥地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交换过程来达到对CDDP化疗增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研究进展STUDYPROGRESSOFTUMORSUPPRESSORGENENM23史宏男综述何荣根审校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011)(史宏男现在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韬  赖钦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34(5):292-294,I024
目的 研究nm23-H1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19例癌旁粘膜、8例正常口腔粘膜及9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X^2检验及单因素、多因素Cox比较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2检验发现,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在生存期小于3年组和大于7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Cox模型  相似文献   

4.
nm23-H1基因对BcaCD885细胞侵袭、粘附和运动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nm23-H1的转化及导入BcaCD885细胞株,建立稳定、高效、低毒的转染方法,观察nm23-H1对BcaCD885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nm23-H1真核表达质粒;(2)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完成转染方法的建立;(3)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的NDPKA的表达;(4)利用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1)使用重组的pCMV-N-B 的真核表达载体,将nm23-H1转染口腔癌,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2)发现BcaCD885细胞株nm23-H1基因的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3)转染后的BcaCD885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nm23-H1对BcaCD88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舌鳞癌原发灶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分布,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中20例舌鳞癌新鲜标本中nm23-H1mRNA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7.8%(5/18)、42.9%(3/7),在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6.0%(49/57)、92.3%(12/13)。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两者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皆呈负相关(P<0.05)。结论: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阴性表达减弱了抑制舌鳞癌转移的能力,联合检测可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了解该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nm23-H1基因可作为评估舌鳞癌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正常人肝组织中克隆nm23 -H1cDNA基因,构建腺病毒克隆载体。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技术,从正常人肝组织中扩增出nm23- H1cDNA,连接到质粒pMD18- T上,经测序、鉴定,与腺病毒穿梭质粒正向连接,构建腺病毒克隆载体。结果:克隆的基因经测序鉴定,与已知nm23-H1cDNA编码区基因100%符合,以此基因成功构建正向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中国人nm23- H1cDNA基因,构建出正向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颊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32-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nm23-H1mRNA经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表达入nm23-H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进行鉴定.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nm23-H1中提取的nm23-H1基因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基因片段.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穿梭质粒pShuttle-CMV,并转化大肠肝菌DH5α.筛选重组质粒pShuttle-C MV-nm23-H1,电转化已转化了pAdEasy-1的BJ5183细胞.筛选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nm23-H1,用Lipofectamine转染293细胞,制备携带人全长nm23-H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nm23-H1.大量扩增Ad-nm23-H1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采用RT-PCR法检测nm23-H1基因在293细胞中的转录.结果:经PCR、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证实pShuttleCMV-nm23-H1及pAdEasy-nm23-H1质粒正确构建,纯化后的Ad-nm23-H1病毒颗粒感染性滴度为109.5(3.4×109)CCIDs/ml,经RT-PCR扩增出的基因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结论:已成功构建了表达nm23-H1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扩增了30例入口腔鳞癌,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3-H1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组细胞株nm23-H1mRNA水平,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口腔鳞癌外,所有标本均无nm23-H1结构变化。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7例nm23-H1mRNA表达阴性,而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5例表达阴性,且GNM nm23-H1阳性率低于TSCCa(41.2%对63.1%),nm23-H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nm23-H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nm23-H1 m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nm23-H1基因产物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牙龈卟啉菌特异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g与口腔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现根据Pg特异的菌毛亚单位蛋白结构基因设计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其中长542bp的片段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能从5株Pg菌中扩增出大小一致的特异DNA片段,但不能从其它18株异种菌中扩增出产物,故具有高度的种特异性.其检测的敏感性为0.lng,为PCR应用于口腔致病菌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nm23基因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通过对nm2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NDPK的深入研究揭示,nm23/NDPK以组氨酸依赖性磷酸转移酶活性和丝氨酸自磷酸化为基础,对细胞信号传递系统、微管相关蛋白和基底膜形成微环境的调节,以及nm23-H2的转录激活因子作用和DNA结合特性,是nm23基因调控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人nm23-H1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Tca8113细胞,检测nm23-H1基因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制备人nm23-H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转染人舌癌Tca8113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到nm23-H1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Ad-nm23-H1成功介导了Tca8113细胞内nm23-H1基因的表达,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nm2 3-H1的转化及导入Tca81 1 3细胞株 ,建立稳定、高效、低毒的转染方法 ,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转化技术 ,制备高纯度的nm2 3-H1真核表达质粒。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 ,完成转染方法的建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转染前后的nm2 3-H1的蛋白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A (NDPKA)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 ,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的变化。MTT法观察nm2 3-H1对Tca81 1 3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 使用重组的pCMV-Neo-Bam真核表达载体 ,将nm2 3-H1转染口腔癌细胞 ,并获得稳定表达。Tca81 1 3细胞株nm2 3-H1基因转染前后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 ,转染前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阿霉素 (ADM)、5-氟尿嘧啶 (5-FU)、甲氨喋呤 (MTX)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转染后Tca81 1 3细胞株对顺铂 (CDDP)明显增敏。结论 nm2 3-H1对Tca81 1 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nm2 3-H1可能通过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交换过程来达到对CDDP化疗增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研究52例颊癌及相关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和nm23-H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颊癌组织中nm23-H1和nm23-H2mRNA表达比正常颊粘膜、白斑、癌旁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颊癌有转移组中nm23-H1mRNA表达比无转移组明显降低,转移灶中nm23-H1mRNA的表达更低(P<0.05)。11例有转移颊癌患者中有9例(81.8%)为nm23-H1低表达;而19例无转移颊癌,有15例(78.9%)为高表达(P<0.05)。nm23-H2mRNA表达在有无转移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在颊癌的转移过程中,nm23-H1比nm23-H2起着更重要的作用。nm23-H1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有无颊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nm23表达,并分析nm23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nm23能抑制SACC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昌龙  卢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4):322-324,I0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nm23-H1和nm23-H2特异性DNA片段,与载体pGEM-3zf平端连接,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宿主菌JM109,在含X-gal和IPTG的平板上直接筛选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及PCR扩增鉴定,确定pGEM-H1和pGEM-H2重组体。  相似文献   

18.
p16和nm23基因在唾液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16和nm23基因在唾液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唾液腺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9例正常唾液腺和唾液腺肿瘤存档石蜡标本中P16蛋白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6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呈棕黄色。在正常唾液腺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均为100% (4/4)。在良性和恶性唾液腺肿瘤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10/13)和40·9%(9/22),良恶性之间P1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4·6%(11/13)和45·5%(10/22),良恶性之间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腺肿瘤中P16与nm2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p16和nm23基因在唾液腺肿瘤发生中可能分别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其表达下降可能有利于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nm2 3 H1基因的表达、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者术后新鲜肿瘤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瘤细胞nm 2 3 -H1基因表达、异倍体 (aneuploid)和S期细胞比例 (S phasefraction ,SPF) ,探索这 3个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nm 2 3 H1的阳性率为 60 % ,异倍体检出率为 66.7%。nm 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均为P <0 .0 1)。nm 2 3 H1表达与DNA倍体无关 (P >0 .0 5 ) ,nm 2 3 H1表达与SPF有关 (P <0 .0 5 )。结论 :对nm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的检测可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 ,是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nm23-H1质粒和顺铂白蛋白联合治疗裸鼠移植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nm23-H1质粒和顺铂白蛋白联合应用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BALB/C雌性裸鼠随机等量分为3组,即对照组、顺铂白蛋白组和顺铂白蛋白+nm23-H1质粒组。每只裸鼠均皮下注射浓度为每毫升 3.1×106个的舌鳞癌Tca8113细胞,2周后顺铂白蛋白+nm23-H1质粒组移植瘤瘤体内注射质粒-脂质体复合物,3 d后顺铂白蛋白+nm23-H1质粒组和顺铂白蛋白组瘤体内注射顺铂白蛋白。观察裸鼠的重量、移植瘤体积和瘤体重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裸鼠重量最轻。nm23-H1质粒和顺铂白蛋白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最小,瘤体重量最轻。结论 nm23-H1基因治疗和顺铂白蛋白联合可以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