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琳  班博  耿厚法 《山东医药》2009,49(17):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76例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5%)44例、B组(7.5%〈HbA1C≤10%)82例和C组(HbA1C〉10%)150例,检测三组间血糖、TG、TC、LDL、HDL、脂蛋白a(Lpa)、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C肽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C组与A组、B组比较,TC、LDL、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较高,UA、空腹C肽及餐后C肽较低;B组与A组比较,LDL、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较高,餐后C肽较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HbA1C对T2DM患者的TC、LDL、空腹及餐后血糖、UA、空腹及餐后C肽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19例),A组;那格列奈组(13例),B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观察。结果 纳入病例40例,完成病例32例.两组基础资料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瑞格列奈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那格列奈组,但空腹血糖下降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小时血糖,瑞格列奈组优于那格列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呈有意义的升高.但两组比较。除餐后2小时C肽升高幅度,瑞格列奈组优于那格列奈组(P〈0.05)外,余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饮食和血糖控制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来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饮食和血糖控制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营养状况以及希望水平。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 h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状态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的亲密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饮食和血糖控制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营养状态以及强化希望水平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中饮食营养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菏泽医专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80例小儿糖尿病新诊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饮食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数值(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治疗期间,实施饮食营养治疗,可提升血糖控制质量与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6.
对452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血糖检测,根据结果分为血糖正常(A组)、空腹血糖损害(IFG,B组)及糖耐量减低(IGT,C组)三组。观察住院期间、出院后12个月内心脏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随访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变化。结果B、C组心脏缺血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A组(P〈0.05),C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P〈0.05)。随时间变化,B、C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例数减少,A组增加(P〈0.05)。提示IFG及IGT均能加重ACS病情,是重要的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红蛋白检测者174例为研究对象,健康者、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为(8.02±0.75)mmol/L,健康组空腹血糖为(5.15±0.34)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空腹血糖为(6.58±0.49)mmol/L。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的诊断利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赵敏  韩星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9):621-62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产后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GDM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无其他伴随疾病的妊娠期妇女12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与产后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的年龄和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周期和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的受试者产后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受试者(P均<0.001);妊娠周期>37周的受试者产后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妊娠周期为24~28周和28~37周的受试者(P均<0.05);BMI>25.0 kg/m2的受试者产后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明显高于BMI18.5~23.0 kg/m2和23.0~25.0 kg/m2的受试者(P均<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受试者产后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受试者(P均<0.05)。年龄≥30岁的受试者早产和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受试者(P<0.05);BMI>25.0kg/m2的受试者早产、巨大儿及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为18.5~23.0kg/m2和23.0~25.0kg/m2的受试者(P均<0.05);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受试者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受试者(P均<0.05)。结论GDM患者年龄、妊娠周期、BMI及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与产后血糖浓度和妊娠结局有关,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Li YX  Pan SH  Zeng JB  Yu K  Sun Q  Liu QY  Qin W  Zhang Q  Pan QR  Yu JC  Xu T  Han SM  Wang H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193-196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Diason 0.75 kcal/ml)(1kcal=4,184kJ)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平行研究,对照药物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0.75kcal/ml)。76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最后完成例数试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时间6d,全部热量来自肠内营养液,入组前行标准餐,结束时行肠内营养液餐,服用前(0h)和服用后0.5、1、2、3h取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和安全性指标,并计算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后血糖、胰岛素AUG均明显低于服用标准餐者,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的试验组服营养液后与服标准餐后血糖、胰岛素AUG差值绝对值明显大于对照组[(-6,42±8.62)h·mmol·L^-1比(-1,87±5,30)h·mmol·L^-1,P〈0.01;(-36.9±49.77)h·mIU·L^-1比(-18,20土32,62)h·mIU·L^-1,P〈0,05)]。两种营养液均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标准餐相比,服用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餐后TGAUC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TC、LDL—C、HDL—C没有明显影响。两组安全性指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内营养混悬液(TPF)相比,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影响更小,两者对血清TG有改善作用,对血脂其他项目没有影响。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云 《山东医药》2009,49(17):42-4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成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血糖控制一般组(B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组(C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C组的妊高征、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B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M血糖控制满意,可降低孕期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一年半后的血糖达标与胰岛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开放非随机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入组107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CDS指南按BMI≥24kg/m2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增敏剂(A组),和BMI≤24kg/m2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促泌剂(B组)。平均随访1.5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LDL-C、HD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基线时提高(55.5~70.37%,48.94~65.96%),增敏剂组治疗后HOMA-IR、HOMA-IAI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泌剂组治疗后,HOMA-IS、HOMA-IR以及HOMA-IAI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实行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管理后显著提高血糖的达标率并有利于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观察其对血糖长期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对新诊断T2DM患者给予CSII治疗2~3周,血糖正常后给予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观察3、6个月,1、2及3年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CSII治疗后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1),胰岛素及C-P水平升高(P<0.01).随访结果显示,血糖达标后,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干预,且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血糖保持正常患者比例为:3个月72%,6个月66.7%,1年49.9%,2年45.2%,3年32.1%. 结论 对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给予CSII治疗,能快速解除高血糖毒性,可使血糖迅速达标,从而改善IS,有利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联合低血糖生成指数( LGI )及低血糖生成负荷( LGL )的饮食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三真社区内三个不同小区,分别在各小区内随机抽取已确诊的T2DM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三个小区以抽签的形式随机分为全天饮食干预组(A组)、早餐饮食干预组(B组)及对照组(C组)。通过3个月分组干预,即保持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指导A组患者一日三餐采用LGI及LGL的食物,B组仅早餐采用LGI及LGL的食物,而C组饮食不作要求,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多个独立样本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干预前后三组的 HbA1c 均有改善(均 P <0.05),其中 A 组 HbA1c 改善优于 B、C 组(H =26.749,P <0.0167);干预前后三组的HDL-C均有所下降(均P<0.05),其中A组患者的HDL-C下降幅度大于B组及C组(H=12.671,P<0.0167);干预前后三组的TG均有改善(均P<0.05),其中A组、B组的TG改善优于C组(H=14.921,P<0.0167)。结论联合LGI及LGL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HbA1c、HDL-C及TG,其中全天饮食干预较早餐饮食干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手部不同采血位点的自我血糖监测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手指、手掌部位自我血糖检测测试值的相关性和疼痛感,探讨其实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A组和B组)和正常人群(C组)40人,三组人群均在空腹或餐后2小时采手指和手掌部位血样,用自测血糖仪测定血糖。疼痛程度(PI)用标尺法表示。结果三组人群空腹和餐后不同位点所测试血糖值相关性良好,决定系数分别为r2=0.99,r2=0.95,r2=0.97,r2=0.89,r2=0.96,r2=0.94。三组人群手掌部位采血PI均明显低于手指部位的PI(q=22.0,P〈0.01;q=21.1,P〈0.01;q=26.9,P〈0.01)。结论三组受检人群的空腹和餐后在手掌及手指部位测定的血糖值相关性良好,手掌部位疼痛感明显轻于手指,可作为换位点采血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转流术,手术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FGLP-1)、餐后2h胰高血糖素样肽-1(2 h GLP-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1/FPG×FIns.结果 37例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29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与术前比较,术后FPG、2 h PG、及HbA1c呈显著下降,FGLP-1、2 h GLP-1及ISI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FGLP-1、2 h GLP-1与I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0.58,P<0.01或<0.05).结论 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术后患者肠源性GLP-1的分泌增加进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第二种口服降糖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从全国12个研究中心入选387例接受一种口服降糖药(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5%~11.0%,空腹血糖〉7.5mmol/L),平均年龄54岁。采用随机表法(1:1)将其分为加用甘精胰岛素组(n=193,起始剂量为10U/d)和加用另一种口服降糖药组(n=194,加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药物,按产品说明书用药),治疗24周。调整2组用药剂量,使空腹血糖达到并维持在≤5.6mmol/L。测定0及24周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餐试验空腹及餐后2h血糖、C肽水平。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共有375例患者(男184例,女191例)纳入最终分析,其中加用甘精胰岛素组186例,加用另一种口服降糖药组189例。治疗24周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时显著下降,但2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1.3)%和(1.3±1.3)%,Z=-1.3914,P=0.1641]。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加用甘精胰岛素组中胰岛素剂量〉0.2U·kg^-1·d^-1的亚组(n=114)24周时糖化血红蛋白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大于加用另一种口服降糖药组[分别为(1.6±1.2)%和(1.3±1.3)%,Z=-1.9962,P=0.0459]。加用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降低幅度均优于加用另一种口服降糖药组(Z=-5.5516、-3.9158,均P〈0.01)。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变化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94、-2.7775,均P〈0.01)。2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或增加第二种口服降糖药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前者充分调整剂量后降糖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DM)患者血糖三项[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临床信息进行数据挖掘,评估血糖三项诊断D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地区7614例中老年人血糖三项检测结果及诊断信息,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28-A2文件推荐方法估计55~62岁人群中血糖三项的参考区间,构建诊断和筛查DM的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数据集,用验后概率来扩展Roc数据集。结果55~62岁人群血糖三项的参考区间分别为:餐前血糖3.89~6.64 mmol/L,餐后2 h血糖4.11~7.73 mmol/L,HbA1c <6.2%;血糖三项对DM的诊断价值为餐后2 h血糖>餐前血糖>HbA1c ,其ROC下面积分别为0.975、0.887、0.849。诊断DM的切点:餐前血糖6.8 mmol/L;餐后2 h血糖11.0 mmol/L,HbA1c <6.2%。经临床实践验证,餐前血糖诊断DM符合率为83.02%,餐后2 h血糖为95.57%。结论血糖三项检验数据挖掘明显提高了D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脉压、昼夜血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抵抗指数(IRI),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各组的CRP、糖代谢指标、动态血压参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FPG、2hPG、FINS、IRI、HbAlC及CRP各指标与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FINS、IRI及CRP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组患者脉压(PP)增大,非杓型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后PP、非杓型比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样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CRP水平、P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餐后血糖的控制可能有助于夜间杓型血压的恢复,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与平均血糖(MBG)及漂移幅度的关系,探讨1,5-AG是否可作为糖尿病临床观察及治疗监控的指标之一。方法选取95例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65例,女性30例,年龄70~88(80.1±4.3)岁,连续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统一进餐时间,期间记录每日参比血糖、饮食、服药及锻炼等活动事件。在第3天禁食8h以上,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1,5-A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数值。结果1,5-AG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GSP、3d MBG及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呈负相关(均P<0.05),将1,5-AG与日内不同时段的MBG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其与早餐前1h、早餐后2h、早餐后3h、晚餐后2h、晚餐后3h及2∶00~4∶00的MBG呈负相关(均P<0.05),与其他时段MBG相关性不明显。结论1,5-AG能较好地反映短时间内的MBG水平和血糖漂移,可作为糖尿病筛查和治疗监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