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肺切除手术前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 (DLCO)测定与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13例肺切除手术前作过肺功能和DLCO测定的肺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进行分析。其中2 7例术前DLCO降低 (全肺或二叶切除者 <6 0 %预计值、肺叶切除者 <5 0 %预计值 )者为DLCO降低(LDLCO)组 ,其余 3 86例为对照组。结果 LDLCO组与对照组相比 ,患者年龄偏大、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史、长期吸烟史以及术前化疗或放疗者明显增多 (P <0 .0 5 )。两组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但LDLCO者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术前DLCO降低可增加肺切除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术前DLCO测定对预计肺切除术后风险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弥散功能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复重呼吸法对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弥散功能进行测定。结果:弥散量(DLCOrb)、校正弥散量(DLCOrbc)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及通气功能障碍的组间及不同大体类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肺通气功能正常的肺癌患者弥散系数(DLCOrb/VA)略降低,限制型组校正弥散系数(DLCOc/VA)降低(P<0.01),阻塞型组和混合型组弥散系数降低(P<0.05)。肺通气功能轻度减退和显著减组的肺癌患者校正弥散系数降低(P<0.05).中心型肺癌患者校正弥散系数降低且与周围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呼衰组弥散量、校正弥散系数低于无呼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校正弥散系数<80%和弥散系数<70%预测术后呼衰诊断正确率和诊断指数较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弥散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弥散系数和校正弥散量的异常,肺癌的大体类型和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状态对肺弥散功能均有影响,应选择校正弥散系数<80%和弥散系数<70%预测术后呼衰。  相似文献   

3.
血红蛋白下降、吸烟对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构成气体交换的单位。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通气是否充分、肺内气体和血流灌注是否均匀以及呼吸膜的通透膜的厚度等。肺内气体交换障碍是造成肺部疾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致死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肺切除手术前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测定与手术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13例肺切除手术前作过肺功能和DL CO测定的肺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进行分析。其中27例术前DL CO降低(全肺或二叶切除者〈60%预计值、肺叶切除者〈50%预计值)者为DL CO降低(LDL CO)组,其余386例为对照组。结果 LDL CO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年龄偏大,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史,长期吸烟史以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组织中的DNA加合物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3 2 P 后标记法检测 3 4例肺癌组织中DNA加合物的含量。结果 吸烟组患者肺癌组织中的DNA加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P <0 .0 5 )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肺癌组织中的DNA加合物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织加合物含量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有密切关系。结论 DNA加合物水平有可能作为一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反映放疗前后肿瘤内部的功能变化及肿瘤细胞的存活情况,从而为肺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通过测量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在预测肺癌放疗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01-01-2013-10-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Ⅲ期肺癌患者34例.处方剂量50~66 Gy,单次2~2.2 Gy.放疗前后l周内行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应用CT、DWI ADC表观弥散系数评价放疗疗效,并与生存相结合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可测量原发灶ADC值分别为(1.03±0.12)×10-3和(1.41±0.10)×10-3 mm2/s,治疗后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z=-4.541,P<0.001.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肿瘤退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8,P=0.002.非小细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治疗前(z=-0.527,P=0.598)及治疗后(z=-1.353,P=0.176)原发灶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细胞癌组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更显著,z=-3.337,P=0.001.非小细胞癌组治疗前ADC值、△ADC与肿瘤退缩率之间存在关联性,r值分别为-0.432和0.604,P值分别为0.016和0.001.治疗前低ADC值组(≤1.03×10-3 mm2/s)和高ADC值组(>1.03×10-3 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17.7%,2年为23.1%和0,3年为23.1%和0,x2=5.577,P=0.018.低△ADC值组(≤0.41×10 3 mm2/s)和高△ADC值组(>0.41×10-3 mm2/s)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62.5%,2年为0和37.5%,3年为0和37.5%,x2=6.989,P=0.008.治疗后低ADC值和高ADC值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7.3%和57.1%,2年为0和21.4%,3年为0和21.4%,x2=7.626,P=0.006.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小细胞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ADC值大小、治疗前后ADC值变化为预后影响因素.小细胞癌组仅△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存在负相关,r=-0.840,P=0.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后ADC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Wald=3.935和4.495,P=0.047和0.034.结论 肺癌患者放疗前后ADC值变化、治疗末ADC值大小为预后影响因素,经治疗后ADC值变化显著者及治疗末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良好,对于非小细胞癌患者治疗前高ADC值表达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分析1990年6月~1992年6月收治的134例肺癌放疗前的X线片,CT扫描片的改变。肺癌纵隔各区淋巴结的转移以主支气管旁和肺门区为最多,纵隔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同侧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远处播散与病理类型、锁骨上转移及大血管受侵情况有关:25例出现声哑,为左声带麻痹所致,11例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以右肺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测定并分析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及淋巴细胞所占比例(L%),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外周血1gG、NK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3/DR、CD8/CD38。结果:手术后WBC与术前相仿,L%明显下降(P<0.01);手术后第10天NK上升(P<0.01),CD3、CD4、CD8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第5-10天恢复到术前水平;IgG术后即开始持续性下降,至术后第5、10天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部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围术期免疫保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肺切除患者的术前心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科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局限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1] 。手术不仅会程度不一地影响肺功能 ,还对心脏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加之肺癌患者多是吸烟者或曾经吸烟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 /或缺血性心脏病 ,这使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 ,对肺癌患者术前的心肺功能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 ,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或标准。基于此 ,本文对肺切除患者术前心肺功能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常规肺功能检查1.1 肺呼吸量测定 肺呼吸量测定用于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价已有四十多年 ,并仍被认为是术前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依次为咳嗽36例(47.4%),胸闷22例(28.9%),发热20例(26.3%),咯血咯痰18例(23.7%),胸背部疼痛17例(22.4%).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左肺32例(42.1%),右肺35例(46.1%),全肺9例(11.8%);中央型肺癌26例(34.2%),周围型肺癌50例(65.8%);鳞癌45例(59.2%),腺癌21例(27.6%),小细胞肺癌8例(10.5%),未定型2例(3.9%);肿瘤TNM分期Ⅰ期16例(21.1%),Ⅱ期29例(38.2%),Ⅲ期21例(27.6%),Ⅳ期10例(13.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累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35.5%,1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应避免漏诊误诊.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肺结核活动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0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6例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肺部感染死亡者52例,并收集肺部感染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率为27.96%(52/186)。在诸多因素中,年龄(P=0.039)、BMI值(P=0.000)、组织分化程度低(P=0.003)、功能状态评分(P=0.022)、转移部位≥3(P=0.029)、合并症(P=0.034)、多重耐药菌感染(P=0.000)、血红蛋白浓度<90 g/L(P=0.014)等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60岁)、BMI值(<20 kg/m2)、组织分化程度(低)、抗肿瘤治疗药物(≥3种)、靶向药物治疗、转移部位(≥3)、合并症、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红蛋白浓度(<90 g/L)等是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肺癌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4个部分:①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②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问卷;③关于肺癌疼痛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疼痛状态、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以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在接受治疗的98例肺癌疼痛患者的最重程度疼痛中以中度疼痛患者最多,最轻程度疼痛则以轻度疼痛为主,而平均程度疼痛和当前程度疼痛都以中度疼痛患者最多。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有关(P<0.05),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则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关(P>0.05)。结论肺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27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访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顺  郭卫  杨荣利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3):1335-1338
目的 :肺癌是最常出现骨转移的实体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 方法 :本研究随访1997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7例。其中男84例,女43例;平均年龄61.2岁(29~88岁)。应用X线平片、CT、MRI和全身骨扫描确定骨转移灶的部位及数目。根据病理分(16.5%)。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生存相关模型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找到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类将肺癌骨转移分为腺癌转移80例(63.0%),鳞癌转移17例(13.4%),大细胞癌转移9例(7.1%),小细胞癌转移21例各个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肺癌骨转移后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4%、25.8%和8.0%。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诊断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单发或多发)、以骨破坏为首诊症状、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从诊断肺癌到出现骨转移的时间间隔)、是否存在骨科并发症(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肺癌骨转移后影响生存的有效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灶数目、有无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 结论 :明确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有助于确定手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移抑制基因nm23、抑癌基因p1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肺癌标本四种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CD、EGFR、nm23和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5.6%、67.2%、60.9%和51.6%,p16蛋白表达缺失率达48.4%,CD和EGFR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分期(P<0.05,P<0.01)、淋巴结转移(P<0.01,P<0.05)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和EGFR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NSCLC中nm23、p16、CD和EGFR异常改变的频率很高,在NSCLC的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CD和EGFR可作为评价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肺癌患者凝血状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1例肺癌患者11项凝血指标进行了分析,28例(61%)属高凝状态。腺癌惠者TT及FDP远高于其他类型肺癌;Ⅲ~Ⅳ期肺癌患者FI高于Ⅱ期患者水平。高凝状态可能增加深部静脉血栓、DIC,甚至肿瘤细胞扩散的危险性,因此抗凝治疗可能是这些合并症的预防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血清新喋呤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新喋呤水平与肺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抑制法检测了 3 2例健康献血员、43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 初诊肺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为 ( 5 .7± 3 .4) μ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 1.5±0 .7) μg/L(P <0 .0 1)。除N2 期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较高以外 ,不同病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 ,检测血清新喋呤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 1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Detection of MAGE-4 Protein in Sera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We investigated the level of MAGE-4 protein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the MAGE proteins. MAGE-4 protein was detected as a non-degraded form in botb the supernatant of a MAGE-4+ tumor cell line and in a patient's serum. Serum level of the MAGE-4 protein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 n = 100, mean = 1.17 ng/m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either patients with benign pulmonary diseases ( n = 80, 0.33 ng/ml) or healthy donors (n=68, 0.32 ng/ml). It was higher than the cutoff level (1.15 ng/ml) in 34 of 100 cancer patients, but not in anyone in the other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