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心脉龙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心脉龙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观察心脉龙对大鼠心电图、心肌酶学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心脉龙可明显缩小受损心肌心电图J点的位移,使其接近正常等电位线,显著降低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心肌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心肌组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心脉龙对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且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酸枣叶总黄酮(FZS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是否由其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所介导。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I/R组,低、中、高剂量(50、100和200 mg/kg)FZSL组,以及HIF-1α抑制剂YC-1(20 mg/kg)+FZSL(200 mg/kg)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活性检测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发生显著梗死,血清LDH和CK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胰岛素处理组(1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冠脉穿线(不结扎)、胰岛素干预。在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梗死范围(IS/AAR%)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处理组可明显降低MDA(P〈0.05)、LDH值(P〈0.01),减少心肌IS/AAR%和AI(P〈0.01)。结论 胰岛素对大鼠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丝瓜络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预防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丝瓜络(RLF)对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 预先给予昆明小鼠166.7,333.3,666.7 g/L的丝瓜络煎剂0.01 mL/g灌胃,每日2次,1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0 U/kg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 结果: 各种剂量RLF均能降低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小鼠心电图中T波增高幅度及抑制心率减慢;并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后造成的血清LDH以及心肌组织内MDA含量的增高,增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 结论: RLF对急性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分为SSTF预处理组、缺血再灌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术前给SSTF组大鼠SSTF(50、100、200mg·kg~1·d~(-1))灌胃,制备缺血再灌模型,分别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SSTF预处理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LDH、CK水平。结论:SSTF预处理能通过保护心肌抗氧化酶的活性,抵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冰通颗粒治疗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实验模型,检测心电图ST段、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采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实验模型,检测对T波的影响,并检测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结果丹冰通颗粒能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偏移,使血清LDH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P0.05)。丹冰通颗粒能明显抑制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高度的变化,可明显增加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结论丹冰通颗粒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胆总管的方法制作急性梗阻性黄疽动物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胆总管结扎(BDL)组、胆总管结扎血必净治疗组(XBJ)、假手术组(SO)3组。XBJ组在胆总管结扎后48h开始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BDL组和SO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3、7、14天各取6只大鼠采样,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毒素(ET)含量,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急性胆道梗阻后,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心肌组织SOD含量减少。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心肌组织SOD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心肌损伤加重,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心肌损伤减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胆道梗阻所致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内毒素血症、TNF—α作用及对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1、2、4和6 h组(I/R 1 h、2 h、4 h、6 h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和松结的方法,复制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测定血清LDH、SOD活性和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R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VSP、左室内压±dp/dtmax及SOD活性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低,LDH活性和MDA含量在再灌注2 h时最高;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在再灌注1 h、2 h较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 h、2 h心肌组织CaSR的mRNA表达升高,再灌注4 h、6 h后降低。结论: CaSR mRNA表达多时心肌损伤较重,CaSR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血红素氧化酶-1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等容收缩灌流模型行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缺血预处理方案为停灌5 min后再灌5 min反复3次,持续缺血再灌方案为停灌40 min后再灌20 min,监测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C)心功能指标的同时,测定冠脉流出液LDH活性、心肌MDA含量和HO-1活性变化。结果:IPC组再灌20 min时的心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IR组(P<0.01),心肌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也明显高于IR组(P<0.05),而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少于IR组(均为P<0.01)。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活性增高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_2S)恢复缺血后适应(PC)对老龄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青年和老龄大鼠随机分别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PC组,老龄大鼠另加Na HS干预组。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和PC模型。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LDH、CK活性和心肌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含量及H_2S产率;透射电镜检测心肌超微结构;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结果无论青年还是老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I/R降低H_2S产率、SOD活性和CSE表达,增加LDH和CK活性、MDA含量、心肌损伤、细胞凋亡、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3、caspase-9及Bcl-2的表达(P0.01);与I/R组比较,青年大鼠的PC减轻I/R损伤及细胞凋亡(P0.01),而老龄大鼠的PC丧失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外源性H_2S恢复了老龄大鼠的PC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外源性H_2S能够恢复老龄大鼠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庚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以探讨庚醇预处理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兔64只,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HT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浓度、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变化。结果:IP组和HT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8.97±2.80)%、(19.97±3.80)%,均明显低于IR组(35.67±5.80)%,P0.01。电镜检测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它组线粒体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显著下降(P0.05);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P0.05)。结论:庚醇预处理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和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IR+IPostC组)。制作大鼠LIR模型,IR+IPostC组在缺血后,实施肢体松解-结扎各5 min,反复5次,即缺血后适应,然后再进入持续的血流再灌注阶段。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MB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及IR+IPostC组血清CK、CK-MB、AST、LDH、α-HBDH及cTnI水平均升高,心肌组织及血清MDA及XOD水平升高(P<0.05),而SOD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IPostC组血清CK、CK-MB、AST、LDH、a-HBDH及cTnI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及心肌组织的MDA及XOD有所降低而SOD水平升高(P<0.05)。电镜下可见C组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明暗带清晰,线粒体基质致密,嵴排列紧密整齐。IR组可见肌丝排列紊乱或消失,基质明显水肿,线粒体大部分或全部的嵴和膜融合或消失,空泡化明显,糖原数量明显减少。IR+IPostC组心肌上述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 LIPostC可减轻LIR对心肌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外源性精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盐水对照(NS)组和精胺干预(Sp)组(n=10)。结扎冠脉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缓慢静脉推注 0.5 mmol/L 精胺 2 mL/kg。观察指标:心电图,心功能参数,血清SOD、LDH、NO、MDA水平和心肌超微结构等。结果: 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90%,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LVSP 和±dp/dtmax明显降低,血清中NO、MDA及LDH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P<0.01 vs Sham组)。Sp组与I/R组及NS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 低浓度外源性精胺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上分别给以bFGF和bFGF抗血清,以生理多导仪测定心率、±LVdp/dtmax及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变化,并测定冠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乳酸盐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肌组织钙、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蛋白激酶(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I/R组心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LDH活性及心肌MDA、钙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bFGF组±LVdp/dtmax较I/R组分别高42.8%和25.6%,LVEDP低40.0%,再灌末心率/预灌末心率(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高42.3%和20.3%,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及LDH活性分别少28.8%、30.2%(均P<0.01)和32.3%(P<0.05),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少44.4%和35.6%,ATP含量高33.8%。心肌PKC、MAPK活性分别高41.3%和10.1%(均P<0.01);bFGF抗血清组±LVdp/dtmax较I/R组分别低35.1%和38.1%,LVEDP高92.5%,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少36.0%和45.4%,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漏出分别多54.3%、96.2%和34.4%,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高23.6%和49.7%,ATP含量低27.8%,心肌PKC及MAPK活性分别低20.9%和7.7%(均P<0.01)。结论:内源性bFGF是大鼠对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Ligustrazine and Shenmai Injection on ATPase and free radical metabolism in the aged rats with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中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预处理(IP)组和假手术(SH)组;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得分;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apelin-36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apelin-36的表达。结果: (1)心律失常得分:IP组(2.1±0.5)仅为IR组(3.6±0.8)的58.3%(P<0.01)。(2)血浆和心肌apelin-36浓度:IR组分别比SH组低36.1%和45.6%(均P<0.01);IP组比IR组分别高18.9%和38.5% (均P<0.05),但IP组仍分别比SH组低23.8%和24.7%(均P<0.01)。(3)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值:IR组比SH组低 65.1%(P<0.01),IP组比IR组高80.8%(P<0.05),但比SH组低36.8%(P<0.05)。(4)心率失常得分与心肌组织中apelin-36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847,P<0.01)。结论: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过程中,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apelin表达下调,提示apelin在该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 mL·kg-1·d-1)连续3 d,末次灌药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以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为评价指标,测定心肌中NO2-/NO3-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p38 MAPK及PKC的表达。 结果: 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的值明显少于I/R组,NO2-/NO3-含量显著高于I/R组,p38 MAPK和PKC发生转位且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 结论: 四逆汤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其机制与p38 MAPK的激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预处理减轻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分别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预处理后构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HSP72表达变化;测定心肌MDA、SOD、CAT、GSH-Px水平及心肌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室性心律失常的积分减少(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5);HSP72的表达增加(P<0.05);MDA降低(P<0.01),SOD、CAT、GSH-Px均升高(P<0.05);Na+-K+-ATP酶增加(P<0.01),Ca2+-Mg2+-ATP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地塞米松预处理减少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HSP72、Na+-K+-ATP酶、抗氧化酶的表达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阻断3h,再灌注1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测定并对比AMI前、后3h和再灌注后1h血清及再灌注后正常、再灌注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冠脉结扎3h,血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更显著(均P0.01)。(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心肌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无再流区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比再灌注区更显著(均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血T-AOC、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均P0.05),并显著提高再灌注1h血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和再灌注1h血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均P0.05)。(4)中剂量通心络仅能显著提高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P0.05);而大剂量则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均P0.05),抑制MDA的合成(P0.01),并显著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均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结论: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心肌局部的氧化损伤,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多糖对抗大鼠慢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AP)对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后每天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4周。银杏叶提取物作为阳性对照。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脑做冰冻切片进行Nissl染色,观察存活神经元数量,并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AAP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数量,并且能够使脑组织长期MCAO诱导的MDA生成减少,使SOD活性显著升高。高剂量AAP(200mg/kg)的作用和银杏叶提取物相比更明显。结论:AAP明显减轻大鼠慢性脑缺血损伤,其作用与其对抗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