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53眼)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两步法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第一步术后第3d眼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第二步术后1周、6个月时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结论:两步法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于前房穿刺后即时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小梁切除术则在前房穿刺后3~7天实施,对两组手术疗效、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25.0%,与对照组的80.0%、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后3~7天行小梁切除术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可作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方法 对16例1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情况及观察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患者出院时眼压均<20 mm Hg,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以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虽然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手术风险较高,但只要操作方法得当,可以安全实施小梁切除术,尽可能避免了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从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住院及行24小时眼压监测时接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40名患者于本院或外院接受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于本院接受随访眼压及观察术后滤过泡情况,统计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眼压改变情况以及滤过泡等级。结果: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生相关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患者出院时眼压、末次随访眼压均明显低于入院时眼压(P<0.05);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比为87.50%。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远期疗效可观,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前房穿刺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眼科治疗的76例8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后12 h内经应用眼药水降压无效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术前前房穿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8例。通过术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前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2.1%vs 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较对照组多,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vs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眼压,减少视神经损害,及时挽救视力,且并发症轻微,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接收的8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分成优质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优质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眼压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且优质组干预后的眼压低于常规组干预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就护理满意度而言,优质组(95.5%)显著高于常规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药物超过48 h,而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内反应、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经拆除调节缝线、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等处理,19例眼压维持在10~20 mmHg,成功率82.6%。结论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时,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损害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管理在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为降眼压,其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可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故本研究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法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40例高眼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遵医行为。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杨志强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5):33-34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填充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的12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填充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填充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区医学杂志》2019,(20)
目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并伴有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本研究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PEGS)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9-01-2018-08-31夏邑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为(18.21±4.23)mm Hg,低于对照组的(25.63±7.52)mm Hg,t=30.009,P0.001。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2,P=0.02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效果好,利于降低眼压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We refer glaucoma to a category of eye disorder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dangerous buildup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which can damage the eyes’ optic nerve that transmits visual information to the brain. Because IOP changes over time, it is a function of time, and it is an advantage that we analyze the phenomenon using functional data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treat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IOP of 35 patients with right eye glaucoma, collected in Rasul‐e‐Akram Hospital at Tehran, Iran, over the years 2007–2011. We shall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 in search of the features that describe them, and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give a comprehensible present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variability in the data. We extrac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the data by using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smoothed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obtain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glaucoma and then determine their importance. We als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patterns between the IOP of right and left eyes, and then model the left eye IOP of the glaucoma patients at each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ir right eye IOP in a previous interval of time. We can use the model to predict the values of the former variable by using the latter one in a previous time interval.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徐威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1):128-130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行房角分离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和视力,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较对照组改善更好,前房角宽度和前房深度较对照组宽度更宽、深度更深,组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使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压,加深前房深度、开放房角,安全性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以23例(24眼)接受该项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制订科学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加强术前指导,严密术后观察,督促定期复诊。结果23例(24眼)术后平均眼压(16.67±4.24)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5.63±9.41)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根据疾病特点,制订个体化健教计划,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认真做好术后观察,切实做好督查复诊,是眼压控制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脉络膜厚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另选取同期行常规眼科检查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谱域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扫描(EDI SD-OCT)测定两组脉络膜厚度,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APACG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PACG组脉络膜厚度、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薄(P0.001),两组眼轴长度、玻璃体长度、屈光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眼轴、屈光度与APACG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r=-0.412,-0.358,-0.367,P0.05),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429,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眼轴、屈光度数是影响APACG脉络膜厚度变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APACG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部位有关,年龄、眼轴、屈光度数与APACG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呈负相关,且是APACG脉络膜变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21年3月本院5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与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手术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及滤过泡情况。随诊时间1~36个月,平均13.4个月。结果:术后视力3眼无变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术后1周眼压为0.93~2.67kPa,平均(1.92±0.67)kPa,末次回访眼压为1.33~2.67kPa,平均(2.05±0.53)kPa。与术前用药后眼压(4.67~4.93kPa,平均5.88kPa)相比下降3.69kPa。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安全可靠,适用于小梁组织病变或发育异常的宽房角青光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