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16例,前臂皮瓣7例,腓动脉肌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 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挽救成功,其余26例组织瓣无血管危象发生,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1例术后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 结论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的l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前臂桡侧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足内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皮瓣、腓骨瓣等6种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27例.结果 术后27例皮瓣均存活,其中3例皮瓣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经平均21个月(5~65个月)随访,术后颌面部外观满意、口腔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根据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种类、部位和范围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可获得较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及功能要求,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65例.供区有:游离前皮瓣50例,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游离腓骨肌皮瓣4例,游离腹直肌穿支皮瓣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2例,游离骨骼骨肌瓣2例,游离肩胛皮瓣1例;修复部位有:口腔33例,口咽部13例,下颌骨6例,颌面部8例,颈部3例,项背部2例.组织瓣大小为4 cm×4 cm~10 cm×16 cm,腓骨瓣长度4~8 cm;受区血管为面动脉35根,甲状腺上动脉30根,面静脉27根,甲状腺上静脉21根,面后静脉9根.颈内静脉3根.颈外静脉5根.结果 65例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63例,坏死2例,成功率96.9%.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11/65(16.9%).结论 游离组织瓣在头颈外科修复中应用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组织瓣的供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探讨较简便合适的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月,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86例。缺损部位:口腔32例,下咽27例,下颌骨12例,颅底5例,中面部4例和头皮/皮肤6例。供区:腹直肌皮瓣32例,股前外侧皮瓣10例,空肠瓣25例,腓骨瓣11例,背阔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3例和肩胛皮瓣1例。其中皮瓣或肌皮瓣大小4 cm×5 cm~14 cm×24 cm,腓骨瓣长度4~16 cm,空肠瓣长度9~20 cm。结果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79例,成活率为92%。其中口腔缺损采用腹直肌肌皮瓣22例(69%)和股前外侧皮瓣10例(31%)修复;下咽缺损主要用空肠瓣修复25例(93%),下颌骨缺损则用腓骨瓣修复11例(92%),颅底缺损由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80%)。腹直肌、股前外侧、空肠和腓骨4种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缺损78例,占同期游离组织瓣的91%。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复杂,利用腹直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空肠瓣和腓骨瓣可解决大多数修复重建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吻合血管的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所致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段。方法对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行死骨扩大切除术,同期用吻合血管的骨肌(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共有髂骨肌皮瓣9例、髂骨肌瓣串联前臂皮瓣5例、腓骨肌皮瓣5例以及腓骨肌瓣串联前臂皮瓣1例修复20例下颌骨骨坏死。结果临床随访1~5年,除1例髂骨肌皮瓣坏死外其余均正常成活。吻合血管的骨肌皮瓣移植成功率达95%。结论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应行死骨扩大切除术,同期用吻合血管的骨肌(皮)瓣移植可以有效修复手术所致的颌面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搭桥式游离组织瓣移植治疗患侧下肢复杂性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1月,对38例足踝及小腿部特殊的组织缺损患者行桥式组织瓣移植修复,并对其行临床总结。应用髂骨皮瓣修复小腿骨及皮肤缺损7例,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及小腿皮肤缺损5例,背阔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3例,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部皮肤缺损21例,腓骨瓣串联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例。术后4~6周断蒂,供区动脉重新吻合修复。结果组织瓣移植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移植骨瓣于术后3~6个月有骨痂形成包裹,创面无一例发生感染,均经组织瓣一期闭合。术后35例获随访6个月~3年,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功能受限。结论搭桥式组织瓣移植是修复下肢严重复杂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将股前外侧皮瓣与腓骨皮瓣的轴心血管串联吻合后移植修复8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大段胫骨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3 cm×12cm~34 cm×16 cm,骨缺损长度为7~16 cm.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6 cm×12 cm~28 cm×15cm,腓骨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1 cm×10 cm,腓骨切取长度为10~18 cm.结果 7例串联组织瓣一期成活,1例术后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伤口逐渐愈合.8例患者术后获7~3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6个月移植腓骨愈合,术后1年移植腓骨直径明显增粗.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及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串联腓骨皮瓣联合移植能有效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伴骨缺损,且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肢体的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游离皮瓣在组合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组合移植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991年1月~2003年12月,行皮瓣或肌皮瓣的组合移植手术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5~41岁,平均27.6岁。分别修复肢体特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大面积皮肤和节段性长管状骨复合缺损,实现合并皮肤缺损的拇指缺失的一期修复和再造。移植的组织包括背阔肌肌皮瓣、肩胛皮瓣、股外侧皮瓣、拇趾皮肤趾甲瓣以及腓骨。移植组织的共同血管蒂与受区血管直接吻合建立血液循环者35例,以桥式交叉方式与健侧肢体选定的血管吻合建立临时血液供应者21例。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0~128个月,平均28个月,除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游离腓骨组合移植失败外,余均成活。涉及骨缺损修复成功的32例,移植的腓骨平均术后14.5周与宿主骨连接。术后修复和重建的肢体均恢复负重和活动功能;其中1例小腿皮肤与骨骼复合缺损成功修复3年后,因足趾压迫性溃疡而要求截肢。结论游离皮瓣在组合移植中的应用能有效实现肢体复杂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复杂缺失的再造。  相似文献   

10.
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行前臂皮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腓骨皮瓣2例,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皮肤软组织及下颌骨缺损.结果 术后1例舌癌病例死亡.其余病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并获2.O个月~1.5年的随访.修复舌癌根治术后舌部缺损的病例中,发音较好6例,口齿欠清2例,均可正常进食;4例颊癌病例,术后均感外观较满意,吞咽、咀嚼无明显影响;3例牙龈癌根治术后.效果较好:2例下颌骨肿瘤病例,骨折端已愈合,已行种植牙,患者对外观较满意.结论 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皮瓣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基本能够满足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的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吻合血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从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分布、蒂长、管径等.临床设计切取小腿外侧区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与游离腓骨形成复合腓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共16例,皮瓣面积为6 cm×4cm~16cm×8 cm,骨缺损长度6~16 cm,移植腓骨长度8~20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其中40.6%为肌皮穿支、59.4%为隔皮穿支,分布在腓骨后缘3.1 cm范围内.平均直径1.1 mm,穿支间距4~8 cm,外踝后上方15~25 cm、4~7 cm范围内均可发现穿支血管.移植的16例复合腓骨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22.3个月,移植的腓骨在术后3~5个月愈合,随时间延长及患者负重移植骨逐渐增粗.受区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数目及位置相对恒定,根据腓动脉皮穿支的发出位置,可设计复合腓骨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证明是修复肢体长段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总结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外伤性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依照患者肢体复合组织缺失情况及全身状况,采用腓骨骨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2~45岁。胫骨缺损伴腓骨骨折2例,单纯胫骨缺损2例,桡骨缺损2例,尺骨缺损3例,跟骨缺损1例,第1跖骨缺损2例;骨缺损长度4.2~10.6cm,平均7.8cm;皮肤缺损10.0cm×4.5cm~27.0cm×15.0cm。合并胫前和(或)胫后动脉损伤2例,胫后神经损伤2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一期修复4例,延期修复8例。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术9例,推移手术2例,逆行移位手术1例。4例于术后3~6个月行二期肌腱移位动力重建术。行腕、踝关节融合术各1例。结果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及腓总神经牵拉性损伤各1例,经探查、大隐静脉移植等对症治疗,12例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移植腓骨与受区断端均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供区未出现膝及踝关节运动障碍。结论采用急诊或延期的腓骨骨皮瓣移植手术,可较好地修复肢体长管状骨干和软组织复合组织缺损。应注意受区移植腓骨皮瓣术后的感觉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3.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71,自引:26,他引:45  
目的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1994年7月~2002年12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52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47例,慢性溃疡3例,肿瘤切除术后2例.切取皮瓣范围4 cm×6 cm~10 cm×21 cm.结果术后48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术后46例皮瓣经5个月~4年随访,平均2.4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1~17 mm,平均14 mm;有40例皮瓣质地、弹性好,踝关节功能良好,6例皮瓣弹性较差,踝关节功能欠佳.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联合即刻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的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3年2月,对32例口腔癌根治术后下颌骨缺损患者,其中11例下颌牙龈癌行龈颌颈联合根治术,13例舌癌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口底癌行口底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颊粘膜癌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术后遗留下颌骨缺损长度4~12 cm,邻近软组织缺损范围5.5 cm×7.6 cm~8.2 cm×10.5 cm,采用大小为6 cm×7 cm~9 cm×10 cm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即刻修复。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修复效果。结果术后肌皮瓣29例全部成活,3例有小部分皮岛坏死。均获随访2~19个月,27例面部外形基本满意,5例呈轻度不对称畸形;余留的上下颌牙咬牙合关系、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张口度2.7~3.4 cm;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颞颌关节疾病。结论胸大肌肌皮瓣与钛板联合应用是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伴较多软组织缺损和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5例,修复尺骨的腓骨段长度4.5~7.5 cm,修复桡骨的腓骨段长度5.5~7.0 cm,皮瓣大小:5.0 cm×3.0 cm~8.0 cm×5.5 cm.术后12个月按Enneking评分系统测定患肢功能.结果 5例所应用的10块皮瓣全部成活,移植的腓骨段与尺、桡骨完全骨性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4个月~2年,前臂旋转功能优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按Enneking系统评分,平均为24.8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81.3%.结论 带血供的骨移植,骨细胞保持活性,利于骨质愈合,同时,该术式可以一次手术完成前臂多部位、多组织缺损的修复,因此,应用带双皮岛的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of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Methods From June 2005 to July 2009, 5 cases with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the fre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lnar defect ranges from 4.5 to 7.5 cm. The length of fibular segme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radial defect ranges from 5.5 to 7.0 cm. The size of the flap varies from 5.0 cm × 3.0 cm to 8.0 cm × 5.5 cm. At the 12 month follow-up, the function of reconstructed forearm was evaluated based upon Enneking scoring system.Results Ten flaps in the 5 cases all survived. The time for the transplanted fibula healed on the radium and ulna was 4-6 months. The 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4 months to 2 years. The forearm rotation functions were excellent in 2 cases, good in 2 cases and poor in 1 case. The eligible rate was 80%. The average Enneking score was 24.8, which indicated an average of 81.3%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Conclusion Bone graft with blood supply can ensure the activity of osteocytes, which facilitates the fracture union.Whilst, the procedure can reconstruct multi-location and multi-tissue defects in the forearm. Therefore, the double-skin paddle string-type composite fibular flap is an ideal alternativ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ed defects of ulna and radium and the skin.  相似文献   

16.
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以腓动脉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吻合血管游离移植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方法解剖20具40侧成人尸体小腿,测量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的有关数据。多普勒血管仪测定30侧成人活体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血管穿出点。临床行21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手术。结果40侧小腿共观察到皮支140支,每侧1~7支不等,平均3.5支,其中一侧只有1支高位皮支。皮支的穿出点大多(76%)在腓骨头最凸点下方7~21 cm范围。每侧最粗的皮支动脉外径平均为(1.8±0.4)mm(1.4~2.9 mm),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平均(3.0±0.5)mm和(2.4±0.4)mm。30侧活体小腿共测到小腿外侧皮支血管穿出点145个,平均每侧4.8个。临床切取皮瓣大小5.0 cm×3.5 cm~28 cm×11 cm,21块皮瓣均成活。结论小腿外侧皮瓣由不同数目的腓动脉皮支供养,其主皮支能满足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的要求。以皮支血管为蒂的小腿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比以腓血管为蒂创伤小、操作简单、血运重建符合生理。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带肌袖和不带肌袖的游离腓骨(肌)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以皮岛修复瘘周软组织缺损,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情况,供区、受区并发症,术后张口度和余留牙咬合情况,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3~16个月,4例带肌袖腓骨肌皮瓣、5例不带肌袖腓骨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下颌骨截骨长度6、0~17.0cm,切取腓骨长度8.6~17.0cm。腓骨截成三段2例,二段5例,截成二段后折叠2例。无1例发生严重供区或受区并发症。所有病例外形恢复良好,双侧下颌角处于同一平面,无中线偏斜,开口度2.5~3.3cm,余留牙咬合正常。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满意。结论 游离腓骨(肌)皮瓣存活率高,外形和功能恢复好,适合于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即刻重建。  相似文献   

18.
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下肢4种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0例足部创面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8~61岁,平均28.5岁;左侧7例,右侧13例.缺损创面部位:足背12例,足跟足底部5例,足踝部3例;创面大小为2.0 cm×3.5 cm~12.0 cm×18.0 cm.皮瓣选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例,股前内侧穿支皮瓣7例,腓浅动脉穿支皮瓣5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中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血运恢复.20例患者术后获3~6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均良好,其中13例吻合皮神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可,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缺损,临床效果满意,是修复此类创面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