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28.1%),P=0.001;乳腺癌组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骨架蛋白成束蛋白(FASCIN)(能和f-actin紧密结合的骨架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和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71.2%(57/80),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5.0%(3/20),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2.5%(58/80),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病理分级Ⅱ级、Ⅲ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Ⅰ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结论 VEGF、FASC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检测VEGF与FASCIN的表达水平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因此也可为临床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标本中P63及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型(T13R-Ⅱ)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及TβR-Ⅱ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共162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及其癌组织中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1),TβR-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则呈递减趋势(P<0.01).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性别无关(均P>0.05),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各级病变呈负相关(rs=-0.498,P<0.05).结论 P63和TβR-Ⅱ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预测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TopoⅡα及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及E型依赖钙黏附蛋白(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及E-cad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opoⅡα在正常口腔黏膜、炎性增生组织中均为低表达,其在不典型增生组中的高表达率与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E-cad在口腔正常黏膜、炎性增生中的阳性率与其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TopoⅡα及E-c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检测两者蛋白表达状况,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1(ERβ1)在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腺癌石蜡标本91例,制作石蜡组织芯片,并以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ERβ1、ERα、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联系.结果:91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ERβ1阳性率为46.15% (42/91),周围正常肠黏膜ERβ1阳性率为62.64% (57/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直肠腺癌中ERβ1表达情况与患者性别有关,男性(61.54%)高于女性(34.62%)(P=-0.01),而与年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无关.正常大肠黏膜中ERβ1的阳性表达率男性(74.35%)高于女性(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ERα、AR、PR在结直肠腺癌及周围正常肠黏膜中阴性表达.结论: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黏膜都可表达ERβ1,ERβ1的失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腺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的影响,探讨益坤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然衰老的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围绝经期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实验组;另取5 月龄青年雌性大鼠做青年对照组.各组大鼠分别连续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利维爱、中药益坤宁和生理盐水4周.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大鼠下丘脑ER蛋白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大鼠下丘脑Erα和Erβ蛋白表达.结果 Erα、Erβ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中.围绝经期对照组与青年组相比,Erα、Erβ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实验组与围绝经期对照组比较,Erα、Erβ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5,P<0.01);西药对照组与围绝经期对照组相比,Erα、Erβ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结论 益坤宁通过提高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组织中Erα、Erβ蛋白表达水平,使ER的合成增加,从而提高雌激素靶组织中ER的含量以增强雌激素的生物活性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内膜、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29.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83.3%(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阳性表达率22.6%,与正常子宫内膜的2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ER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ERα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亚型(Estrogen Receptor,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ɑ亚型(ERɑ)、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显色系统二步法(EnVision系统)测定75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ERβ与ERα、PR的表达,并对临床诊断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β阳性表达率为53.33%(40/75),共同表达46.66%(35/75),ERα和ERβ共同表达,二者无相关性(P>0.05),ERβ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ERβ表达与乳腺癌高危患者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不能通过ER、PR及ERα联合测定来代替ERβ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万溅  周琳 《广西医学》2011,33(11):1449-145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1%)(P=0.001);乳腺癌组织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 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和68.3%(41/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15.912,χ2=25.616,χ2=7.455,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40.0%,Ⅱ级73.9%,Ⅲ级90.9%;χ2=11.532, P<0.05);浅层浸润癌组织与深层浸润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浅层26.3%,深层92.7%;χ2=24.989,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发生转移91.3%,未发生转移59.5%;χ2=5.602,P<0.05)。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和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增高,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TAT3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AT3有望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