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儿童哮喘患儿峰流速值(PEF)、血清ECP和TNFα水平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发作组、治疗组及缓解组的哮喘患儿各30例和30例对照组,用瑞典Pharmacia CAP试剂盒检测血清ECP;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峰流速仪测定PEF,并计算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结果 血清ECP在急性发作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血清TNFα在急性发作组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PEF%在发作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 血清ECP、TNFα均参与了哮喘发病,ECP较敏感,PEF测定更方便,可作为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儿童哮喘患儿峰流速值(PEF)、血清ECP和TNFα水平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发作组、治疗组及缓解组的哮喘患儿各30例和30例对照组,用瑞典Pharmacia CAP试剂盒检测血清ECP;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TNFα;峰流速仪测定PEF,并计算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结果血清ECP在急性发作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血清TNFα在急性发作组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1),治疗组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PEF%在发作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血清ECP、TNFα均参与了哮喘发病,ECP较敏感,PEF测定更方便,可作为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室温(20℃)是广泛接受的血清ECP测定凝血温度,但存在一些问题。设想体温37℃可能是血清ECP测定的有效凝血温度。为此,对68例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在7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凝血温度分别为20℃和37℃时同一患者血样本的EC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37℃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50.9±3.1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7.27±1.36μg/L,P<0.01)。在68例病人中,37℃凝血下有28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而20℃凝血下只有17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与哮喘症状计分显著相关(r=0.77,P<0.01)。此外,尚测定了37℃凝血温度下101位10~50岁的健康人血清ECP水平,结果显示37℃下正常人血清ECP水平的几何均数是17.81μg/L,血清ECP水平的正常值为70μg/L以下(95%的可信限)。本研究表明,在血清ECP的测定中设凝血温度为37℃不仅是有效、简化的方法,而且还可减少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EC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和放免法测定哮喘病人中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变化值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监测的关系。结果 :哮喘发作组ECP和IL - 4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组 (P <0 .0 1) ,非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ECP与缓解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与急性发作组 ,非急性发作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CP和IL - 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ECP有可能作为哮喘病情变化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哮喘急性发作组30例及哮喘缓解组25例,分别采集各组患者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SLP,ECP浓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血清中TSLP,EC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均<0.05).且哮喘患者血清TSLP,ECP表达成显著相关(r=0.795,P<0.01).结论 血清TSLP,ECP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有密切关系,可反映哮喘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发病炎症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ECP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Uni CAP100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111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患者组血清EC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及哮喘组患者组血清ECP水平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CP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患者血清ECP的含量变化与性别无关。ECP对于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哮喘的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完善哮喘的气道炎症理论.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1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CCSP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的肺活量(FEV1)及呼气中段流量(MME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显于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肺功能FEV1、FVC、MMEF值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顺尔宁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顺尔宁对婴幼儿哮喘患者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婴幼儿哮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期给予抗炎、平喘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干预加用顺尔宁联合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症状评分、喘息和感染发生情况及ECP、Eos、a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后ECP、Eos、age水平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一年喘息和感染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顺尔宁,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婴幼儿哮喘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婴幼儿哮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炎、止喘以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疗程为一年。比较各组惠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干预结束后对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以及血总IgE(tIgE)水平的影响。结果孟鲁司特钠干预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予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且经过一年的干预后治疗后孟鲁司特钠干预组血总ECP水平、Eos水平以及tIg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一年内孟鲁司特钠干预组喘息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孟鲁司特钠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婴幼儿哮喘患儿喘息的发作次数,可以减少其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同时在急性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活化的关系;糖皮质激素对其抑制作用。方法设置三组分别为鼻息肉组、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鼻黏膜对照组;其中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入院后,术前接受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qd×5。Pharma-ciaCAP系统测定样本血清中ECP的水平;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Eos和Eotaxin在标本黏膜中的表达;分别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比较,鼻息肉组血清中ECP水平(16.47±5.38μg/L)及组织中Eotaxin(50.85±32.22)表达明显增强(P<0.05),Eos活化增多;ECP水平与Eotaxin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性(r=0.647);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6.26±3.13μg/L)及组织中Eotaxin(15.21±11.32)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3.57±1.49μg/L)及组织中Eotaxin(13.08±10.62)表达水平低;鼻息肉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黏膜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息肉血清中ECP水平升高,组织中Eotaxin表达增强,且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外周血中Eos、组织中Eotaxin表达和Eos活化。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儿童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显示,哮喘发作组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ECP水平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清ECP测定可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程度及病情轻重,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嗜酸细胞(Eos)、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L-5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做肺功能测定,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ELISA检测诱导痰Eos数量、ECP和IL-5水平.选择3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2例临床控制哮喘患者中,小气道功能异常43例(69.4%),正常19例(30.6%),诱导痰Eos数量(5.6±2.9)%、ECP(129±100)μg/L、IL-5(21±12)μg/L,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哮喘组(P<0.01),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小气道功能异常哮喘患者诱导痰Eos数量(6.9±3.1)%、ECP(148±90)μg/L、IL-5(24±12)μg/L,显著高于小气道功能正常患者[痰Eos(2.0 ±1.1)%,ECP(54 ±29)μg/L、IL-5(13 ±5)μg/L,P<0.01].结论 临床控制的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和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测定患者小气道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有助于指导哮喘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24例、哮喘急性发作组23例及哮喘缓解组23例,分别采集各组患者静脉血,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NO浓度,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β水平,并分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血清NO浓度、IL-1β水平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q检验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清NO、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缓解组(P<0.05),对照组与缓解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11,-0.853;均P<0.05),但与Vmax25和Vmax50则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6,-0.299;P>0.05)。结论:血清NO、IL-1β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影响肺通气功能,在哮喘缓解期参与气道炎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海南黎族哮喘患者血浆PAF及PAF—AH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乙酰水解酶(PAF—AH)等活性变化在黎族居民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等方法测定48例海南黎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PAF及PAF—AH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总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黎族哮喘发作期患者PAF、总IgE和ECP水平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缓解期较发作期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意义(P〈0.01),缓解期仍高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PAF—AH活性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缓解组较发作组明显增高,均有显著意义(P〈0.01),但缓解组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黎族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PAF活性明显增高、PAF—AH活性明显降低,提示PAF和PAF—AH活性变化在黎族哮喘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其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二级Hartley雄性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麻芩咳喘合剂组,镜下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数量变化,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CP浓度。[结果]麻芩咳喘合剂组BALF中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而血清ECP的分布与模型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麻芩咳喘合剂可能具有减少哮喘豚鼠体内Eos数量和抑制Eos活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65-66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浓度,探讨其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对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2例),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35例)。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荧光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ECP值。CVA组中20例患儿坚持系统治疗3个月,病情缓解后再次测定ECP值。结果CVA患儿的ECP值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明显低于典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ECP值(P〈0.05);CVA患儿治疗后EC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ECP水平与CVA患儿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呈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