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核的CT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CT扫描诊断的5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有47例患者经CT诊断出肺结核,诊断率为97.0%。结论:CT扫描对于诊断肺结核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可以尽快发现肺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探讨4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特点。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4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4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结果显示,肺部有结节及肿块的患者22例,肺叶肺段有实变或肺不张的患者20例,影像呈不同程度强化的患者19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的患者12例,有其他表现的患者11例。结论: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准确性高。进行多层螺旋CT影像检查可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西门子16排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及低剂量扫描的肺结核病例进行影像诊断对比分析,并与GE 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肺结核病例进行对比,探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性,低剂量扫描可以在不影响疾病诊断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避免了因射线可能导致癌症的风险,从而达到绿色环保扫描。方法搜集西门子16排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及低剂量扫描的结核患者80例,GE 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结核患者40例,其中部分做了DR平片检查,经几位高年资医生从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不告知高剂量扫描或低剂量扫描的前提下分析图像的清晰度,分析图像诊断的准确性,进而统计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高低剂量胸部扫描各自所占比例。(2)对GE 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满足诊断要求的40例肺结核病例与西门子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进行参数对比。(3)对比DR平片与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120例肺结核患者CT片均能达到诊断要求,肺内病变均能清晰显示,112例纵隔内血管间隙或淋巴结清晰显示,仅8例血管间隙或淋巴结边缘显模糊,但不影响诊断,其中常规扫描2例,低剂量扫描6例。120例中做了DR平片检查患者42例,12例CT片显示出DR平片未能明确显示的空洞,15例显示出DR平片未能显示的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结论西门子16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在诊断准确的前提下,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可作为肺结核的常规筛查及治疗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CT表现并评估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纤支镜、痰菌培养所证实的56例老年肺结核的CT表现,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病灶部位2mm薄层扫描。结果:肺内原发病灶56例,结核性空洞38例,干酪性肺炎40例,结核性胸膜炎20例,支气管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粟粒性肺结核5例。老年肺结核的CT征象多表现为形态不一,肿块特征不明显,病变易播散,病灶数目较多,易发生钙化和少增强效应,易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和心包炎。结论:CT检查在老年肺结核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肺结核不典型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以总结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2013年间收取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4岁。对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其中45例肺结核患者进行CT平扫,其余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CT扫描后的影像特点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其误诊原因。结果:对5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中有11例患者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有9例患者为节段实变型肺结核,有16例患者为肺叶型结核,10例患者为多发结核瘤,其余患者为下叶结核。所有患者中误诊有23例,误诊为肺癌的患者有10例,被误诊为炎症的患者有9例,剩余4例分别有2例被误诊为转移癌以及肺泡癌。结论:肺结核的影像表现较多,在不典型CT表现中也各有特点,因而仅仅通过不典型CT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影像分析往往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为了提高准确的诊断率,在进行不典型肺结核CT扫描中还应该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的诊断,减少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误诊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扫描在鉴别诊断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救治的61例肺结核和26例转移性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对参与实验患者的X线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统计分析X线、CT以及X线结合CT在诊断上的诊出率、可疑性诊断率及误诊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患者在X线或/和CT所表现出的病灶特征的不同,X线结合CT相比单纯的X线或CT对肺结核及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更加确切,其诊出率分别可达77.14%和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结合CT扫描能有效提高对各型肺结核与转移性肺肿瘤的鉴别诊断诊出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钟万 《当代医学》2014,(8):153-15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120例怀疑患有肺结核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收集对照。由负责医师严格按两组扫描参数对同一患者给予相关的CT扫描方案,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5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5 mm;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为5 mm。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重要性,为结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3月确诊的60位肺结核患者的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T扫描时均发现肺部有病灶,部位与x线摄片的显示一致。相比而言,CT还能比较清晰的显示X线没有显示病灶的纵隔旁区3例,心影后区4例,肺尖区1例;发现28例共有49个空洞;32例见支气管播散灶、有胸水者20例,19例胸膜肥厚粘连者,钙化灶16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肺气肿大还有肺大泡各4例。CT扫描比X线扫描具有明显优势。结论:CT扫描对显示肺结核病变的部位、形状、数量以及各种合并症有显著优势,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原发性肺结核临床多见于儿童,发生于成人则较少。但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骤增,成人原发性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分析成人原发性肺结核的CT影像学所见,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临床确诊的2006年5月~2007年5月36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其中肺内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CT扫描,30例行增强CT扫描。使用PHLIIP公司的Mx8000EXP双排螺旋CT,进行平扫增强及高分辨率扫描。结果成人原发性肺结核有较典型的CT表现。结论CT明显提高了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肺部螺旋CT表现.结果螺旋CT扫描发现按部位分:56例患者肺上叶在肺窗上出现病灶,8例患者肺下叶在肺窗上出现病灶.按出现实质和间质病变分:43例患者肺部改变以肺实质病变表现为主,21例患者肺部改变以肺实质病变表现为主.结论螺旋CT扫描可发现肺结核患者肺实质和肺间质的异常改变,综合分析可提高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29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痰结核菌培养结果 为金标准,对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TX3、I L-3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PTX3、IL-33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四表格法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联合血清PTX3、IL-33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痰结核菌培养结果 表明,肺结核阳性198例,阴性100例;肺结核阳性患者血清PTX3、IL-33水平显著高于肺结核阴性患者(P<0.05),血清PTX3诊断肺结核的AUC为0.779,血清IL-33诊断肺结核的AUC为0.795;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显示,肺结核阳性175例,阴性123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活动性征象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76.26%,特异性为76.00%,准确度76.17%,其与金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值=0.494,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行放射诊断过程中的最佳放射剂量。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73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低剂量组。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电流为120 m A),再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电流为15-40 m A),对比分析两次扫描的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情况及剂量参数等。结果低剂量组CTDIvol、DL、ED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确诊和复查中,可以采用低剂量螺旋CT代替常规螺旋CT,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患者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X线与CT扫描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研究者所在3家医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收治的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共8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X线以及CT检查,安排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X线与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准确率。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82例患者中共12例患者为混合型肺结核,55例患者为干酪型肺结核,15例患者为肿块型肺结核。CT联合X线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为97.56%(80/82),显著高于单用X线、单用CT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线这两种诊断方法对不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均有一定局限性,需将CT扫描与X线相结合,通过仔细总结与辨认,以得到对不典型性肺结核的准确诊断结果,相互弥补不足,提高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性,避免漏诊、误诊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陈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89-90,92
目的运用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方法选取30例周围型肺癌病例和12例肺结核球病例,分别行常规扫描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平扫CT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结果肺癌在增强CT后30~180S各期cT值均显著高于平扫CT值,且高于同期肺结核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111.P:0.000)。而肺结核在CT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CT值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F=9.940,P=0.085)。肺癌患者中18例结节状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肺结核患者中有类圆形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2例。增强后肺癌诊断准确率达96.7%(29/30);肺结核准确率达83_3%(10/12)。结论SPN的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帮助鉴别诊断肺癌和肺结核。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有特征性的 CT表现 ,因此 ,诊断并不困难 [1~ 4] ,而少数表现则不典型 ,容易误诊。 1996年 7月~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经临床治疗复诊和病理证实的肺结核不典型 CT表现肺结核患者 94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4例肺结核患者中 ,不典型 CT表现 12例(12 .8% )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0~ 75岁 ,首诊均误诊为肺炎或肿瘤。1.2 扫描方法 扫描均用 Elisen Heli CAT单螺旋 CT进行 ,层厚 5~ 10 m m,在患者憋气 11~ 2 2 s后完成扫描 ,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特点的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肺结核19例的CT扫描资料与临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典型肺结核在螺旋CT的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其影像表现可有肺实变、肿块型或结节型及肺门淋巴结增大改变等。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在螺旋CT表现为多样性,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与治疗率。  相似文献   

17.
于洋 《吉林医学》2012,(26):5741
目的:探讨分析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例已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患者进行低剂量30 mA螺旋CT扫描,乙患者按常规剂量150 mA进行螺旋CT扫描。除电流外,其他扫描周期、螺距及层厚等方面均一致。丙组患者进行X胸片检查。对比三组扫描结果的检出阳性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组患者检出阳性率达100%,肺结核诊断率达91.6%;乙组患者检出阳性率达100%,肺结核诊断率达91.6%;丙组患者检出阳性率达91.6%,肺结核诊断率达7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代替常规剂量螺旋CT,且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要明显高于X胸片检查,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夏良  王文献  王玉锦 《重庆医学》2003,32(7):919-920
目的 利用CT薄层扫描和HRCT技术,提高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胸部病变患者,用CT薄层扫描和HRCT(高分辨率)技术。结果 经临床证实:炎症lO例,肺结核18例,支气管扩张10例,肺癌33例,肺转移瘤4例,纵隔原发肿瘤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以及其它病变和创伤8例。结论 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利用CT薄层扫描和HRCT技术,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0例肺部疾病行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资料,对肺部疾病的CT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本组130例肺部疾病患者中,肺部炎症46例,肺癌37例,肺间质疾病24例,肺结核10例,肺动脉栓塞9例,尘肺4例。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对肺部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后处理软件和新MSCT机型的开发,CT诊断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磊  李秋菊 《吉林医学》2014,(11):2415-2416
目的:对肺癌、肺结核球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肺癌、肺结核球患者160例,均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特征。结果:肺癌组患者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效应、强化峰值时间显著高于肺结核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明确诊断,无误诊、漏诊情况发生。结论:肺癌、肺结核球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效应和强化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肺癌、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检查方法,对肺结核球、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