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207-2207
X射线胸部平片摄影是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常规方法,X射线胸片是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胸部高千伏摄影对于提高胸片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我院影像科自1999年至2007年先后对7898例接尘工人进行胸部高千伏摄影,以筛选、定诊及晋级接尘患者。现就高千伏摄影技术在尘肺病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以及不足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千伏与低千伏X线胸片尘肺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尘肺病是我省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诊断主要依据是X射线的后前位胸片。而胸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尘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千伏摄影技术。而目前我省一些尘肺诊断单位由于经费等原因未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依旧采用低千伏摄影胸片进行尘肺病诊断,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现就某厂接尘职工分别采用低千伏摄影与高千伏摄影X线胸片诊断尘肺前后结果对照,来对比前后诊断结果。1资料来源对某铁合金厂198名接尘职工的低千伏X射线胸片筛选诊断为Ⅰ期以上人员共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车载高千伏X线摄片系统在尘肺病普查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BRC-30PC型车载型胸片摄影X线机,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受检者体形调整车载设备参数使之达到《胸片X线检查的技术要求》的要求,对7991名接尘工人拍摄高千伏胸片。结果累计摄片8163张,一级片占54.5%,二级片占43.4%,三级四级片共占2.1%。诊断为I期尘肺患者69名,Ⅱ期尘肺患者24名;Ⅲ期尘肺患者2名;0期尘肺患者355名,共450人。结论该车载高千伏系统摄片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要求,该系统适合在矿区使用,能够满足煤矿尘肺病普查需要。  相似文献   

4.
唐瑜亮 《海南医学》2011,22(5):117-118
目的观察尘肺病高千伏摄影胸片及直接数字X线摄影(DR)胸片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已明确诊断为尘肺病患者32例分别行高千伏摄影胸片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DR)胸片,观察和比较了尘肺征象在高千伏摄影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表现。结果本组32例患者高千伏摄影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均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小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呼吸系统炎症、结核、肺癌、胸膜间皮瘤、肺气肿与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直接数字X线摄影还能更清晰显示以上病变的内部细小特征、与邻近组织的边界及一些细小病变,如早期的小肺癌、早期的支气管扩张等。结论高千伏摄影结合直接数字X线摄影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了12例Ⅰ期尘肺患者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资料,评价其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确诊的12例Ⅰ期尘肺病人,同时给予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评估2种胸片在Ⅰ期尘肺病人X线诊断中的差异。结果: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DR胸片比较,其小阴影形态清晰度和肺纹理判定上存在明显不足,有2例Ⅰ期尘肺病例的DR胸片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总体密集度判定,有4例尘肺病人的DR胸片病变累及肺区数大于高千伏X射线胸片判定的病变累及肺区数,有1例病人的DR胸片达到了Ⅰ+期诊断标准。结论:联合应用高千伏X射线胸片和DR胸片检查结果,可为尘肺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由于长期处于生产性粉尘工作环境中,易患尘肺病。接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的关键在于胸部X线摄影检查。2007年6月,我们按照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附录E进行技术操作,对海城某矽砂矿312名接尘作业工人进行高仟伏胸片摄影,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煤工尘肺患者血清MCP-1含量、肺通气功能变化的研究,探讨二者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38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组,病例组98人(X线胸片分期:Ⅰ期60例,Ⅱ/Ⅲ期38例)、接尘组40人(未诊断尘肺的接尘煤工)和健康组100人(非接尘健康工人),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MCP-1水平,并测定其肺通气功能。结果⑴协方差分析,接尘组和病例组的矿工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但在病例组中,Ⅱ/Ⅲ期尘肺患者血清MCP-1低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协方差分析,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随煤工尘肺期别的增加均有下降,FVC、FEV1.0/FVC、FEV1.0及VC在病例组与健康组比较时降低(P〈0.05),接尘组与健康组比较时未见统计学差异,而FEF25%在接尘组与健康组比较即有统计学差异(P〈0.01)。⑶偏相关分析,血清MCP-1在病例Ⅰ期中与FVC、FEV1.0、FEF25%及FEF50%呈负相关关系(P〈0.05),在病例Ⅱ/Ⅲ组中,与FEF25%、FEF50%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煤工尘肺病早期炎症阶段,血清MCP-1大量产生,随病情进展至纤维化阶段被大量消耗;在肺通气功能中,各项指标均随X线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小气道损伤最敏感;血清MCP-1变化早于X线胸片,提示其可能成为检测早期煤工尘肺肺损伤的灵敏指标,且与肺通气功能指标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从1987年2月开始对接尘工人进行高千伏胸部摄影,共拍摄胸片18562张,其中55例疑似尘肺患者同时拍摄平片及高千伏胸片,经分别读片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本组均为接尘工人,共55例。其中男46名,女9名,年龄在37—61之间,平均接尘工龄为21.5年,均无其它肺部合伴症。二、平片电压在53—60KVP,高千伏电压在120—150KVP,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肺胸片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技术在尘肺病检查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及已确诊的尘肺患者共1 146例,同时拍摄高千伏(HKV)胸片及DDR胸片。进行二组胸片质量图像清晰度及尘肺病诊断一致性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二组X线胸片的质量对比发现:DDR胸片总体质量优于高千伏胸片,尤其DDR胸片的一级片率明显高于HKV胸片,DDR胸片的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R胸片在图像清晰度及肺部微细结构显示方面较好;二组胸片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尘肺患者X线胸片在小阴影形态、总体密集度、分布范围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DDR胸片质量好于HKV胸片,三级片率明显低于HKV胸片;DDR可用于尘肺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尘肺胸部高千伏平片与 CT 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钢铁生产厂接尘工人72例进行高千伏胸片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常规CT和HRCT比X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结论:在尘肺的诊断中对于X线平片难以确定的病例进行CT检查.对尘肺及其并发症的客观、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部高分辨CT(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诊断Ⅱ期矽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0例Ⅱ期矽肺患者,分别进行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指标。结果:主要影像指标方面,两组检查在斑片条、小阴影聚集、空洞等检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如发白区、大结节影、钙化等检测上,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小阴影密集度肺区数显示能力、矽肺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在主要影像指标检测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强的诊断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粉尘作业X线胸片小阴影特点在不同接尘工龄、不同工种的具体表现。方法:根据GB5908-86《尘肺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120矽肺观察对象(0^ )与197名矽肺病人X线系列胸片查阅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接尘工龄、工种分析他们与X线胸片矽结节阴影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工种、不同接尘工龄的X线胸片矽结节阴影类型和密集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接尘工龄、工种不同,其砂肺的发生、发展、转归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X线机高千伏摄影在尘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使用高频x线机高千伏摄影筛查尘肺胸片43份与使用传统高千伏摄影筛查尘肺胸片54份,由四位尘肺诊断专家从:(1)胸片质量;(2)对肺部解剖标志的显示清楚率;(3)尘肺分级诊断等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结果:(1)高频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一级片率49%,二级片率46.4%,三级片率4.6%;传统高千伏摄影胸片质量:一级片率33.3%,二级片率37%,三级片率26%,废片率3.7%。(2)高频高千伏摄影胸片显示清楚率98.3%;传统高千伏摄影胸片显示清楚率87.4%。(3)尘肺分级诊断阳性率(含0^#期):高频高千伏摄影为25%,传统高千伏摄影为5%。结论:高频x线机高千伏摄影在尘肺筛查胸片影像质量及肺内解剖标志显示优于传统高千伏摄影,有利于尘肺的筛查及分级诊断,为尘肺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蔺草梁土尘肺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蔺草染土尘肺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根据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要求,对蔺草作业工人进行高千伏X线(KVP)胸片检查,典型病例作CT和HRCT扫描。结果 661例蔺草作业工人胸片过筛,发现有尘肺表现的病例9,其中Ⅰ期5例,Ⅰ^3 例,Ⅱ^ 1例(小阴影聚集);疑似尘肺(0^ )9例。X线表现为类圆形“P”小阴影,密集度1级,1例上肺野出现大阴影及较明显的间质性纤维化。结论 蔺草染土尘肺其影像主要表现为类圆形小阴影,与典型矽肺有所区别。高KVP胸片是诊断蔺草染土尘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笔者对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保存的1986—2009年接尘作业体检人员X线胸片阅片记录资料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我中心对接尘作业体检人员X线胸片阅片和尘肺病诊断情况。  相似文献   

16.
耿政祥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332-2333
目的:评价DR高千伏胸片在尘肺病筛查及初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有可靠粉尘接触史、可疑尘肺的粉尘作业人员同期拍摄DR高千伏胸片及传统高千伏胸片,然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R高千伏胸片较传统高千伏胸片一级片率高,DR高千伏胸片在肺部小阴影的检出、肺部小阴影的密集度及病变肺区数的判定等高于传统高千伏胸片,诊断阳性率高于传统高千伏胸片。结论:DR高千伏胸片在尘肺病筛查及初步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但尘肺病的最终诊断仍应以传统高千伏胸片为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千伏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病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其优片率和检出率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中心确诊的尘肺病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高千伏CR胸片进行检查;而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高千伏DR胸片进行检查,由我中心专业的具有尘肺病诊断资格的临床医师独立读片并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片率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优片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观察组对于尘肺病的总检出率为95.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结论高千伏DR技术摄片能够为尘肺病诊断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其优片率和检出率远远高于高千伏CR技术摄片,可作为尘肺病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高电压摄影具有能提高肺内细微结构显示量,降低废片率,减少体表照射量等特点,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尘肺病的X线诊断。在我国由于基层基础设备差,这一新技术至今未能广泛的开展,现处于实验、摸索、推广的阶段。为改善胸片质量,提高尘肺诊断水平,本文对接尘工人用国产500mAX线机进行摄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数字 X 线对尘肺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确诊尘肺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数字 X 线与高千伏 X 线检查,对其诊断结果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76例患者采用数字 X 线诊断的准确率为93.4%,高于采用高千伏 X 线诊断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千伏 X 线相比,数字 X 射线摄影显示出的细微结构清晰度更好,更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结论 X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应用为尘肺病诊断提供了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在尘肺病原诊断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影像线索,有助于医师作出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高、成像受控因素少的特点,探讨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取代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方法对100例已经确诊为尘肺病患者的同期高千伏胸片和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与尘肺标准片进行对照性研究,分析尘肺病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诊断标准。结果本组资料中56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Ⅰ期尘肺,而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有49例符合Ⅰ期尘肺诊断标准、有5例符合尘肺病观察对象、有2例符合Ⅱ期尘肺诊断标准;39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Ⅱ期尘肺,而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只有31例符合Ⅱ期尘肺诊断标准、有6例符合Ⅰ期尘肺诊断标准、有2例符合Ⅲ期尘肺诊断标准;5例在高千伏胸片上诊断Ⅲ期尘肺,在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5例全部符合Ⅲ期尘肺诊断标准。本组资料中各期尘肺病在高千伏胸片上小阴影的显示远不如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上显示精确,特别是对Ⅰ、Ⅱ期尘肺病诊断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图像是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病的有效补充,比高千伏胸片诊断尘肺病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