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胆汁酸临床评价1.1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是肝脏分泌到胆汁中最大量的有机酸,为胆汁的主要成份。肝脏中胆汁酸合成约每天0.3~0.8g,为初级胆汁酸,包括游离胆汁酸(如胆酸、鹅脱氧胆酸)和结合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等)。初级胆汁酸随胆汁分泌入肠道后,受肠道细菌分解,转变成次级胆汁酸(如脱氧胆  相似文献   

2.
初级胆汁酸在肝脏生成,包括胆酸(cholicacidCA)和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acidCDCA)。通常胆汁酸与甘氨酸(glycine)或牛磺酸(taurine)结合后排入胆汁。初级胆汁酸进入消化道内脱去甘氨酸和牛磺酸,一部分回吸入血,未被吸收的部分在细菌作用下脱氧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DCA)、石胆酸(lithocholicacidLCA)及微量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人类胆汁中的胆汁酸主要为CA、CDCA、DCA和LCA(比例为10 :10:5 :1)。近年来,胆汁酸,特别是次级胆汁酸中的DCA被认为是胃肠道的致癌因子而日益受到重视[1],而UDCA具有一定的抑癌作用。现重点就胆汁中主要胆汁酸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1胆汁中主要胆汁酸的致癌作用1.1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1 1 1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自然地理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但近30年来在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系统中良恶性肿瘤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明显变化,腺癌以每年10 %的速率递增而鳞癌无明显改变,远端...  相似文献   

3.
大肠肿瘤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安  于皆平 《医学文选》2000,19(4):429-421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状况,探讨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粪中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但酸,石胆酸的浓度。结果大肠癌患者叫胆法酸及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浓度以及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脱氧胆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粪胆汁酸浓度尤其是次级胆汁酸浓度增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酸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151名胆固醇结石(CS)病人和256名正常人血清胆汁酸,以及90份配对的胆汁和血清胆汁酸。结果发现CS病人血清脱氧胆酸(DCA)含量高于正常人;DCA/鹅脱氧胆酸(CDCA)比值较正常人增高近1倍。胆汁DCA相对浓度与胆固醇饱和指数成正相关。血清DCA含量和DCA/CDCA比值的升高是CS患者胆汁酸变化的特征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胆汁酸由肝脏形成,经胆道排泄。分析研究胆汁中胆汁酸对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在基础理论和医疗实用上都有重要意义。胆汁中胆汁酸有胆酸(三羟)和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二羟)等几种,除少量属游离型外,大部分与甘氨酸或牛磺酸连接呈结合型存在。本文介绍一种不需要水解结合型键,同时测定胆汁中游离型及结合型的三羟及二羟胆烷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3例汉族和维吾尔族胆固醇结石患者和22例正常人胆汁的8种结合胆汁酸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汉族、维吾尔族两民族间胆汁酸含量及构成的差异,揭示胆汁酸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胆囊胆汁总胆酸分别为112.43mg/ml和94.27mg/ml,明显高于瑞典正常人,与国内资料相同,两民族间差别不明显。(2)两民族正常人胆囊胆汁各种结合胆汁酸含量、构成比和比值间存在差别。汉族鸽脱氧胆酸(CDCA)含量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脱氧胆酸(DCA)含量明显低于维吾尔族。我们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可能是两民族膳食成分不同,提示维吾尔族正常人可能较汉族正常人易发生结石。(3)胆石患者胆囊胆汁总胆汁酸低于正常组,胆汁酸构成比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说明结石患者胆汁酸组分为均衡减少。胆汁酸含量减少,使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下降,易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7.
胆酸巴(Cholbam)是一种肝内由胆固醇合成的原发性胆汁酸。胆汁酸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通过形成混合胶束并促进肠道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胆汁酸合成所需酶的单一酶缺陷可引起合成障碍和过氧化物酶体病,患者由于胆汁酸缺失导致胆汁流量减少,引起毒性胆汁酸中间体在肝脏中积蓄和饮食中脂肪  相似文献   

8.
张建民  杨伟刚 《上海医学》1996,19(7):395-397
血清甘胆酸对肝硬化预后判断的价值及比较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张建民,许其 ,韩淑华,杨伟刚血清甘胆酸(Cholylglycine,简体CG)是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酸与甘氨酸结合的产物,是胆汁酸的主要成份之一,肝脏受损后,CG的合成,分泌及重吸收...  相似文献   

9.
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主要由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 简称 LCA),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 简称 DCA),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简称 CDCA)和胆酸(Cholic acid简称 CA)组成。它们在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方面都起重要生理作用,通过对胆汁中胆汁酸定量测定,可以提供临床有价值的信息。在胆汁中胆汁酸的定量方法中,比色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微量血清中胆汁酸亚组分含量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2016—2017年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检测两组人群血清胆汁酸组分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代谢轮廓识别,并采用Mann-Whitney检验方法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检测体系中,两组人群血清样本共检测得到5种游离胆汁酸(BAs)、5种牛磺结合型胆汁酸(T-BAs)和5种甘氨结合型胆汁酸(G-BAs)。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中12个代谢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在肝脏内合成的所有初级胆汁酸和在肠道中合成的部分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和牛磺石胆酸),其中以牛磺胆酸和甘氨胆酸升高幅度较大,而石胆酸、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PC1区区分较大。结论所建立的在微量血清中同时检测15种胆汁酸组分的LC-MS/MS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临床定量检测需求;利用该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初步发现胆汁酸代谢谱异常,提示胆汁酸组分的改变与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为研究胆汁酸在肝硬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份,依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和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形成结合胆酸。胆汁酸贮藏于胆囊,当胆汁排入肠道后,在小肠内作为脂肪的乳化剂,促进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胆汁进入回肠,大部份被回肠吸收,由门静脉回到肝,形成肠肝循环。  相似文献   

12.
<正> 1 胆酸与胆红素 肝脏是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微粒上经过多个酶的转化而成,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在甘胆酸经胆管排入胆囊贮存。餐后,胆囊收缩随同胆汁排入小肠,参与脂肪消化吸收。正常情况下,肝脏能有效地摄取门脉中的甘胆酸。当肝细胞受损或胆汁郁滞时,肝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甘胆酸,致血中的胆酸增高。 胆红素则是由衰老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肝脏中形成的结合水溶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可排至毛细胆管而成为胆汁的一种成分。由于血管中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甘胆酸(Cholylglycine Acid 简称 CG)是主要的胆汁酸之一。胆汁的主要成份胆汁酸(Bile Acid)是由胆固醇经肝细胞合成。胆汁酸的主要成份有四种:胆酸(Cholic Acid),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及石胆酸(Lichocholic)。胆汁酸的合成,摄取和清除均在肝脏内完成,贮存在胆囊中,餐后胆囊收缩胆汁中的胆汁酸随之排入小肠,对脂肪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95%的胆汁酸在回肠末端吸收,经门静脉输送到肝脏,由肝细胞摄取再输送到胆囊  相似文献   

14.
肝脏分泌胆汁以助消化,同时将某些代谢产物(如胆红素等)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如药物等)排至肠道。肝内蛋白质及脂类等的代谢障碍,均可导致胆汁组成异常,而胆汁组成异常与胆石的生成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胆汁酸的代谢及其与胆固醇系胆石症的关系。一、胆汁酸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叫肝胆汁,贮于胆囊后,胆囊分泌大量粘液掺入其中,并将一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重吸收,这种经过浓缩的胆汁叫胆囊胆汁。胆汁中固体物质含量最多者为胆汁酸(附表)。  相似文献   

15.
胆石溶解药     
<正> 本文主要讨论了口服鹅脱氧胆酸(CDCA)及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胆结石的有关问题。 对于因胆固醇的过度饱和而形成胆固醇结石的病人,投与胆汁酸制剂可减少胆固醇向胆汁中的分泌,改善胆固醇的溶解能力以及增加能溶解胆固醇的胆酸等而使胆石溶解。 胆石溶解药主要用于胆固醇结石,而对胆红素结石几乎无效。即使为胆固醇结石而未满足下列适应症条件者,其疗法也往往不佳。适应症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ABC)转运子ABCG5和ABCG8可介导肝脏和肠道胆固醇的分泌。在一些基因修饰的豚鼠模型中,肝脏表达ABCG5/ABCG8与胆汁胆固醇的成分之间有显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讨人肝脏ABCG5和ABCG8表达水平与胆汁中胆固醇分泌之间的关系。24例肝移植患,在肝移植后每天收集胆汁标本共2周。并测定胆汁成分。采用实时PCR检测移植前后肝脏活检标本中ABCG5、ABCG8、MDR3和BSEP的表达。肝脏ABCG5、ABCG8和MDR3mRNA的水平密切相关。移植后,胆汁中胆固醇的分泌率持续增加,与胆盐和磷脂分泌的逐渐增加一致。相反,肝脏ABCG5和ABCG8mRNA水平无变化。奇怪的是,肝脏ABCG5和ABCG8的表达与胆汁胆固醇分泌率无关。前使胆汁中磷脂的分泌正常。胆汁中磷脂的浓度与MDR3的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胆汁酸(Bile acide)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在其它体液中的浓度甚微。依其化学结构的略有不同可分为胆酸(holic acid)、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 Oholic acid)、去氧胆酸(deoxy Cholic acid)和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等四种。肝脏是胆汁酸的合成器官,同时又是摄取和清除器官。胆汁酸是由胆固醇经肝细胞代谢的产物,在肝脏又和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另有少量可以和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成酯。出生三个月的婴儿主要和牛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状况,探讨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粪中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的浓度.结果大肠癌患者粪总胆汁酸及次级胆汗酸(脱氧胆酸,石胆酸)浓度以及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脱氧胆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粪胆汁酸浓度尤其是次级胆汁酸浓度增高可能是大肠癌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修红  杨秀江 《医学综述》2014,(23):4292-4294
胆囊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虽然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无临床症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不是每例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因此胆囊结石的药物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认为,口服亲水熊去氧胆酸能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使结石溶解。目前研究者提出,降胆固醇药物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肠道胆固醇吸收以及通过作用于特定的核受体参与胆固醇和胆汁酸体内平衡而发挥治疗胆囊结石的作用。该文就胆囊结石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山  雷秉钧 《四川医学》2001,22(10):964-966
慢性胆汁瘀积所导致的肝损害是因为疏水性的胆汁酸潴留于肝脏浓度过高所致。研究表明 ,包括石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等疏水性胆汁酸具有肝脏毒性 ,其机理可能是疏水性胆汁酸溶解了细胞膜的脂质成分 ,破坏了细胞的完整性 ,导致细胞内成分的溢出 ,以及肝细胞的坏死 [1]。另外 ,也可能通过激活异常的免疫反应损伤肝脏 [2 ,3 ]。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 7- β差向异构体 ,最早从中国黑熊的胆汁中分离 ,易被肝脏摄取 ,与甘氨酸结合后分泌进入胆道 ,并参与肠肝循环。正常机体摄入熊去氧胆酸后可以增加胆流 ,并加速胆汁酸的分泌 [4 ]。熊去氧胆酸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