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52位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依那西普(25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达到ASASS0、ASAS70受试者比例,BAS—DAI改善达到50%的受试者比例。结果:6周时80%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31%(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常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依那西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 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45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A组)、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B组)和双氯芬酸联合来氟米特(C组)治疗.8周后,A组继续应用依那西普;B组停用依那西普,继续应用来氟米特;C组停用双氯芬酸,继续应用来氟米特.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 3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A、B两组强直性脊柱炎评估(ASAS),ASAS 20和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3组患者ASAS 20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ASAS 50的改善率均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肝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应用依那西普治疗AS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与长期单独应用依那西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无差异,故可考虑缩短依那西普的疗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依那西普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少年AS男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英夫利昔单抗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半年内及治疗期间均未曾服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12和2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Schöber试验、AS活动指数(BASDIA)、AS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和MRI表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24周治疗后,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均对AS有较好的疗效,2组患者腰背部及腰骶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24周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指地距、枕墙距、Schöber试验、BASDAI评分、BASFI评分、ESR和CRP水平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依那西普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英夫利昔单抗组出现2例中度感染、2例消化系统反应和1例皮肤瘙痒,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对青少年AS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受累髋关节的症状,2组患者短期疗效相近,但依那西普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英夫利昔单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拉莫德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36例难治性A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每日早晚服用艾拉莫德25 mg,对照组18例,继续使用原有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期24周。评估主要疗效指标:达到AS疗效评价(ASAS)20%改善程度(ASAS 20)患者的比例;次要疗效指标:ASAS标准中6项改善5项(ASAS 5/6)患者的比例、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改善达到50%以上(BASDAI 50)患者的比例、ASAS 50%改善程度(ASAS 50)患者的比例和ASAS部分缓解患者的比例。观察两组患者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总体评价、背痛评分、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所有患者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使用艾拉莫德治疗第12周时有44.4%患者达到ASAS 20,20周时66.7%患者达到ASAS 20, 次要疗效指标(ASAS 5/6、BASDAI 50、ASAS50、ASAS部分缓解)也有所改善。第24周时有61.1%患者达到ASAS 5/6,55.6%患者达到BASDAI 50,50.0%患者达到ASAS 50,27.8%患者达到ASAS部分缓解。结论: 艾拉莫德可有效缓解难治性AS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6例AS患者于0、2、6、1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 mg/kg)治疗。观察主要疗效指标:12周时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标准:12周时达到ASAS 50的患者比例,记录并分析患者0、2、6、12周时的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总体评估指数(PGA)、夜间痛、脊柱痛、脊柱炎症、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12周时46例患者中有42例(91.3%)达到ASAS 20改善,27例(58.7%)达到ASAS 50改善。治疗2、6、12周时AS患者BASDAI、BASFI、PGA、脊柱炎症、夜间痛及脊柱痛程度均有显著改善,ESR、CR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皮疹、消化道症状。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AS能快速减轻患者疾病活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AS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3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39例,接受甲氨蝶呤(12.5mg,口服,每周1次),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12周。观察12周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患者评价、医师评价、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周后80%的患者达到临床ACR20缓解,8周后50%的患者达到了临床ACR70缓解;甲氨蝶呤联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BASDAI 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上有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依那西普(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与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难治性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27例分别给予MP250~500m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d,其余4d停用激素,每周重复1次,治疗3次,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MP治疗结束后用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0mg/d维持,6周后开始减量,20周后撤除激素。生物制剂类克组21例患者分别在第0、2周每周静脉输注1次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0.2g,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后进行评估。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20(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结果激素组和类克组治疗后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48%(22例)和80.95%(17例)(p〉0.05)。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9.26%(16例)和66.67%(14例)(p〉0.05)。治疗期间激素组9例(33.33%)类克组5例(23.8%)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暂时性的,均给予对症治疗或治疗结束后好转。结论短期大剂量的MP和生物制剂治疗均可作为快速改善AS症状体征炎性指标及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的药物,且激素可以弥补生物制剂用药的禁忌及价格昂贵等问题,作为一种价格相对廉价的药物,但能否真正控制病情进展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丁菱  何善智  钟伟秋 《医学综述》2012,(19):3293-3294,3299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疗的69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每次25 mg,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 mg,每周1次。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质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74%vs 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治疗RA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活动性RA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3例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益赛普治疗43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益赛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时达到ASAS20、ASAS50、ASAS70和BASDAI50改善的患者分别为39例(90.7%)、29例(67.4%)、23例(53.5%)和32例(74.4%)。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益赛普治疗AS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 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剂量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5例伴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给予半剂量依那西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持续12周,并联合甲氨蝶呤15m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参数包括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和BathAS髋关节X线指数(BASRI—hip)。结果25例患者中共33个髋关节受累,其治疗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0.79±14.52)分,治疗12周后评分明显上升为(79.97±15.54)分(P〈0.01);治疗前ASDAS评分为(4.76±0.69)分,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为(2.62±0.50)分(P〈0.01);而BASRI—hi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本研究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出现结核和其他严重感染。结论半剂量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AS相关髋关节病变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停用依那西普后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评价骨灵汤对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 60例活动性AS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组(骨灵汤合依那西普组)30例,治疗2组(依那西普组)30例,基线均合用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12周后达到ASAS20改善的患者,停用依那西普,基线药物继续使用,每2~4周定期随访,直至病情复发或至9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与复发有关的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复发情况.结果 12周后共53例患者达到了ASAS20改善标准并进入随访研究.其中治疗1组28例,治疗2组25例,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基线及12周时病情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研究结束时,有81.1%的患者病情复发.治疗1组复发率为71.4%,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0周;治疗2组复发率为92.0%,复发时间中位数为14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基线BASDAI和CRP高及髋关节受累是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方法为保护冈素(P<0.05).结论 AS停用依那两普后维持原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病情会复发,基线高BASDAI、CRY和髋关节受累是疾病复发的不利因素.早期联合使用骨灵汤能够有效维持疗效,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强柱方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48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强柱方辅助柳氮磺砒啶、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柳氮磺砒啶、塞来昔布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包括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总体VAS评分,脊柱活动度(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 Schober试验、脊柱侧弯)和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 C反应蛋白(CRP)]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4、8、12周后,观察组ASAS20比例分别为16.67%、33.34%、70.83%,对照组分别为8.33%、29.17%、58.33%;观察组ASAS40比例分别为4.17%、20.83%、37.50%,对照组分别为0.00%、12.50%、25.00%。观察组的ASAS20、 ASAS40疗效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后,2组均能显著缓解症状,提高脊柱活动度,降低ESR、 CRP等炎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改善BASDAI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观察组亦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柱方辅助治疗A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rhTNF:Fc)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或羟氯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44%和16%(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20%和4%(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4%和36%(P<0.01),ACR50有效率为48%和12%(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常常可以更早期的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5):379-38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治疗组进行依那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依那西普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药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3~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风湿科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依那西普(每周2次,每次25 mg)及柳氮磺吡啶(每天2次,每次1.0 g)治疗,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柳氮磺吡啶组的总有效率为70%,依那西普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在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上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12),在降低血沉方面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02)。结论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明显优于柳氮磺吡啶,依那西普可显著改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治疗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相关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 8例JSpA和对照组13例强直性脊柱炎(AS)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病变者,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均在高频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局部注射依那西普+MTX,每月1次,共注射6次。结果JSpA组11个髋关节和对照组AS患者17个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下JSpA治疗后关节软骨厚度和髋关节间隙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西普联合MTX局部注射治疗JSpA和AS髋关节病变疗效明显,对JSpA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与生物制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例难治性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27例分别给予MP 250~500m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d,其余4d停用激素,每周重复1次,治疗3次,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MP治疗结束后用小剂量醋酸泼尼松20mg/d维持,6周后开始减量,20周后撤除激素.生物制剂类克组21例患者分别在第0、2周每周静脉输注1次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0.2g,同时继续给予NSAIDs和DMARDs.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后进行评估.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20(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结果 激素组和类克组治疗后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48%(22例)和80.95%(17例)(p>0.05).达到ASAS4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9.26%(16例)和66.67%(14例)(p>0.05).治疗期间激素组9例(33.33%)类克组5例(23.8%)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暂时性的,均给予对症治疗或治疗结束后好转.结论 短期大剂量的MP和生物制剂治疗均可作为快速改善AS症状体征炎性指标及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的药物,且激素可以弥补生物制剂用药的禁忌及价格昂贵等问题,作为一种价格相对廉价的药物,但能否真正控制病情进展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