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训练基础上加用踝足矫形器,康复训练3个月后进行评定。步行能力用步行功能评定方法,用足印分析法测定时间距离参数:左右步幅、步频、自由步行速度,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定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能促进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量表定量评定矫形器对脑瘫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年龄2~4岁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Ⅱ~Ⅲ级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组25例与非矫形器组28例,同时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两组训练前后利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站立位)及E区(行走、跑、跳)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利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利用踝关节活动范围角度的改变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比较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前与干预后非矫形器组、矫形器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配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18例可以独立步行10 m以上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FO使用康复组(观察组)与常规康复组(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还配戴踝足矫形器,足印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前AFO使用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的各步态参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3个月治疗后两者步态参数相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踝足矫形器的装配,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步行参数,增强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踝足矫形器(AFO)配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可独立步行≥10m的脑瘫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佩戴AFO,比较2组治疗后步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步幅、步频、步长及步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配合康复治疗对改善脑瘫患儿步行参数,提高其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Vojta法进行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踝足矫形器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角度、改良Ashworth评定、粗大运动(GFMF)下肢功能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结合低频电刺激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踝足矫形器的运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5月-2020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62例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根据电脑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患儿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踝足矫形器,比较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有着更高的行走跑跳评分、站立评分,更低的MAS评分,以及更小的足背屈角、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应用于动静态尖足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能提高患儿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运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进行评定,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2-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5例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包括生物反馈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16例只做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30、90天时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范围(PROM);在疗前、治疗后第90天时评估: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步行速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30、90天的MAS评分分别为2.6±0.6、2.0±0.5、1.2±0.5、0.6±0.6、0.5±0.6、1.0±0.5,CSS评分分别为14.1±1.1、12.0±1.1、10.2±1.2、8.2±1.4、8.0±1.5、9.0±1.6,PROM分别为(-8.5±9.4)°、(-1.5 ±7.6)°、(6.9±8.3)°、(11.7±6.8)°、(15.2±6.6)°、(13.7±7.8)°,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患儿CSS评分自治疗后第7天开始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PROM在治疗后第14天开始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CSS评分、PROM在治疗后各观测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在治疗后第90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刺激胸腰段脊髓神经根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联合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治疗2个月后调整治疗组18例患儿治疗参数。于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ICF-CY)坐姿保持能力(d4153)评分评定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结果 处理方法与时间对GMFM卧位和翻身(A区)评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3.999,P交互=0.020);时间对GMFM A区、坐位(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时间=29.304、6.328、9.257,P时间<0.05);处理方法对GMFM A区、B区和ICF-CY(d4153)评分的影响,主效应均显著(F组间=5.158、17.639、10.670,P组间<0.05)。其中,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GMFM A区、B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CF-CY(d4153)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调整治疗参数的18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GMFM A区、B区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t配对=10.168、6.230,P<0.001);治疗3个月后ICF-CY(d4153)评分与治疗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1.458,P=0.163)。结论 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增强其核心肌群稳定性,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前2个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分析SUT超声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②方法SUT超声治疗组(超声组)及对照组各40例脑性瘫痪患儿,超声组在接受中西医结合医学康复的基础上给予SUT超声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西医结合医学康复。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袁(GMFM)评估患儿运动功能,盖什尔发育商(DQ)评估患儿智力水平。③结果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在ACA、MCA、LCA3组动脉中,超声组Vm均高于对照组,Pl及R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康复疗效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④结论SUT超声治疗能增加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量,改善小动脉顺应性,降低小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脑瘫患儿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20例,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给予3个月的训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脑瘫儿童的躯十及骨盘控制能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的运动及平衡协调的能力的发育,促进患儿康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的应用对脑瘫儿立位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立位及步行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71例,随机分为矫正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矫正组同时据患儿情况配备弹性绷带进行训练。2组治疗前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爬和跪、立位、步行等项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GMFM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弹性绷带并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患儿立位及步行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