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固定幼兔颅骨缝,模拟颅骨多骨缝早闭,观察固定后颅颌面生长方式的变化互相互影响的关系。方法 采用牙科釉质粘合剂固定2周龄幼兔冠状缝、矢状缝和额间缝,模拟颅骨多骨缝早闭。术后不同时期测量颅穹窿长度、高度、面中部高度、上颌骨长度、面角、腭角和颅底角。结果 多骨缝早闭后,颅穹窿高度和长度明显减少,使颅骨变短且扁平。面中部高度和上颌骨长度增大,整个面中骨结构有整体向上移动趋势。面、腭和颅底角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经改良Poppen氏颅缝重建术,治疗狭颅症23例,经随访,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2年随访,其智能已近常人水平。作者着重指出,对于1岁以上7周岁以下的狭颅症儿童,如家属愿意接受手术应采取积极方针,给予机会试行手术,并配合其他治疗,切不可放弃。在诊断方面,作者提出只要颅骨平片示骨缝模糊或骨缝较同龄儿童骨缝狭窄,即可明确诊断,争取尽快手术治疗。文中亦着重介绍手术具体方法及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闭.是指1条或多条颅缝在生理闭合前过早融合骨化。我院2007年7月收治1名全颅缝早闭患儿,经术前认真讨论后行颅骨广泛切开术一期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1 例颅骨缺损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与疗效。 方法 201 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月我们对 21 例颅骨缺损患儿早期施行颅骨修补手术。 结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均无近期并发症,术后均随访 1 年以上,无一例发生修补材料排斥反应,无外露、移位、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颅骨修补术前有临床症状的 18 例患儿,术后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年龄在3岁以上的,颅骨缺损范围 >3 cm 的患儿应尽早行颅骨修补术。手术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以避免颅骨缺损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狭颅症又称颅狭窄症、颅骨骨化症,系因某些或全部颅骨骨缝及囱门过早骨化所致的颅骨畸形,常并有脑机能障碍及颅压增高。我们用双侧额顶大骨瓣切除术治疗狭颅症肢体中枢性瘫痪22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狭颅症的诊断标准。①头囟早闭史;②颅压高症、四肢中枢性瘫、智能障碍;③头围小平同龄儿童正常范围最低值1cm以上;④颅X线平片示:头颅畸形,颅骨骨缝骨化;⑤颇多普勒超声:脑血管均匀变窄,血流量减少。1.2资料。狭颅症60例,大骨瓣切除组与依缝再造组各30例,两组男性各19例,女性各11例,年龄3士1岁。根据患儿肢体中抠性瘫…  相似文献   

6.
廖树峰  李如兟 《广西医学》2010,32(6):700-7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骨瓣的保存方法,以及后期回植修补的疗效。方法 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中取出带筋膜及骨膜的骨瓣并及时埋植于腹壁皮下脂肪与腹外斜肌间;术后符合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条件,即行植回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术。结果术后39例病人复查头颅X线:颅骨瓣无坏死、溶解,部分病人已有骨痂形成,骨缝变细及密度升高,达骨性愈合。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带筋膜颅骨瓣早期回植,可较大限度保持颅骨瓣的活性,避免了颅骨瓣因异位保存时间过长而明显吸收,回植修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儿童颅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结果 34例颅骨缺损患儿手术修补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改善,术后GOS分级Ⅰ级1例,Ⅲ级1例,Ⅳ级2例,其余30例患儿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患儿颅骨缺损状态会导致许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二次颅脑损伤的风险也会增高。对有手术指证的患儿积极手术干预尤为重要,合理选择修补材料和手术时期将会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11例GSF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予以硬膜修补,颅骨骨片复位。结果:11例患儿年龄从6月~3.6岁,均有明确脑外伤病史,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颅骨缺损、局部搏动性包块和神经功能障碍。CT颅骨三维重建可发现颅骨分离,局部假性囊肿形成,伴有局部脑软化。骨折缝宽度为1.5~3 cm。10例行硬膜和颅骨成形术,1例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24月。结论:GSF主要发生在婴幼儿,颅骨骨折和硬膜撕裂是GSF形成的决定因素。一旦确诊GSF需尽早行颅骨成形术,术中需严密修补硬脑膜,同时将骨折缝两侧颅骨重新整复塑性用颅骨连接片固定。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2月龄,发现两下肢畸形2月.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两下肢明显弯曲,活动时啼哭不止.体检:方颅,前后囟及颅骨骨缝未闭,颅骨软化,按压有乒乓样感觉.巩膜淡蓝,四肢短,右上肢弯曲畸形,两下肢大腿外翻,与躯干成90°直角,小腿弯曲外翻成O形,触及左股骨骨擦音.实验室检查:血钙、磷、镁及碱性磷酸酶正常.X线片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脑血流及脑功能康复的影响,为颅骨修补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行颅骨修补术患者305例,根据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手术组。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血供情况,并评价其神经和认知功能。结果1)与术前相比,除晚期手术组的颈内动脉(ICA)外,术后各组其余血管患侧血流速率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两侧血流不对称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2)术后各组神经、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NIHSS和CSS评分低于中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可更好地恢复和改善颅骨缺损患者颅内血供,有利于患者脑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人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最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行分流与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3例颅骨缺损患者(10例外伤性,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1例大面积脑梗死术后)合并慢性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缺损修补。结果术后无颅内感染,术后近期观察9例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远期随访,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手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分期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3.
用2周龄幼兔做实验对象,分成3个实验组。用EB复合树脂在两侧冠状缝表面形成长10mm宽3mm固定带,模拟人类冠状缝早闭。第6周解除固定带,同时行单纯额骨切开术和额骨前徙术。术后不同时期分别测量颅面长度,鼻骨长度,面角和腭角。结果发现,冠状缝固定后,颅面生长朝颅底方面改向。单纯颅骨切开组面平面发生明显改变,提示切开部位又重新骨化。而额骨前徙术组面平面无明显改变,但鼻骨增长,颅底面中部关系基本正常。提示额骨前上移术是治疗冠状缝早闭的有效手术方法,与临床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仝国林 《中原医刊》2004,31(18):8-9
目的:临床评价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行心脏直视手术的108例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围术期精心监护及加强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6l例,房间隔缺损39例,法鲁氏四联症6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果:本组108例患儿,104例治愈,4例死于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率3.84%。结论:围术期的精心监护和加强治疗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室-腔分流、颅骨修补同期手术治疗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2年9月经脑室一腹腔分流、颅骨修补同期手术治疗的21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分流过度3例,硬膜下积液1例,皮瓣下积液1例,对症处理后消失;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对颅骨塑型满意,术后1周复查头颅CT脑室未见扩大。出院随访6—12个月,患者扩张脑室不同程度缩小,精神状态、反应能力改善。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协同效应增加,减少了分次麻醉和手术风险及术后分流过度发生,并发症少,患者负担减轻,临床应用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合麻醉法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PDA结扎术病例术中麻醉效果及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PDA结扎术患儿,术中监测MAP、BP、HR、ECG、SpO2、RR等,生命指标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患儿康复良好。结论 复合麻醉法适用于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麻醉效果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应用超低温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应用超低温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的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32例应用超低温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的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外形美观、无感染、无积液。结论:超低温自体颅骨冷藏再植术是儿童修补颅骨缺损的最佳方法。做好摘除的颅骨骨瓣保存,术前和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1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108例颅骨缺损修补结果。方法:以骨水泥为材料,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分别采取以颅骨标本为模具行植片塑形、骨水泥修复自体颅骨瓣后再回植、术前制作模板,术中再以模板为依托行植片塑形的三种方法,对骨水泥植片进行塑形,对各种颅骨缺损进行修补术。结果:108例病人均一次修复成功,外观满意,无头皮刺痛等并发症。术前有颅骨缺损综合症,术后症状消失,术前有局灶神经症状,术后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术后1年因局部毛囊炎引起继发感染,手术将植片取出。结论:骨水泥是颅骨修补的较好材料,颅骨缺损修补越早,对病人的神经症状改善越好。颅骨缺损宜早期修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后下肢功能,同时分析术前爬行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的关键。方法:将下肢功能(包括肌张力)分别量化,观察手术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功能差异。结果:(1)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下肢各项功能显著改善;(2)术后2年下肢功能进一步改善;(3)术前爬行能力良好的患儿术后下肢各项功能及独立行走与爬行能力差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解除痉挛,改善下肢功能,术前爬行能力对判断手术预后能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头面部三维重建在婴幼儿颅缝早闭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头颅外形明显异常及头围小于参考值两个标准差、临床高度怀疑颅缝早闭的患儿25例,进行CT容积扫描并行头面部三维重建,分析各颅缝闭合情况、头颅外形异常及其并发征象.结果 25例颅缝早闭患儿中,额缝早闭7例,矢状缝早闭6例,右侧冠状缝早闭1例,左侧冠状缝及人字缝早闭2例,双侧冠状缝闭合5例,各缝均早闭4例,在CT头面部三维重建中表现为早闭颅缝处骨质堆积、增厚,颅缝显示模糊不清、狭窄、部分或者完全消失.其中7例患儿颅骨内板呈花边样压迹,7例脑实质发育不良,1例左侧额叶小软化灶,1例双侧颞部蛛网膜囊肿.结论 CT头面部三维重建可以清楚、全方位地显示颅缝早闭、头颅外形及脑内结构,使诊断更加直观、清晰,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