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辐射电离成分剂量率与高度和纬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评估飞行高度与纬度对民航机组人员飞行中所受电离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北纬20°-61°的不同航线的11个机场上空以RSS-111高压电离室测量宇宙辐射电离成分的剂量率。结果宇宙辐射电离成分剂量率随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型增大,并随纬度增大而增加;在同一飞行高度,随地磁纬度的增大而呈直线。增加。根据所测数据,许算出我国空域不同经纬度地区上空不同飞行高度分配层的宇宙辐射电离成分剂量率。结论在民航现有航线(从北纬61°到南纬40°)上,按现有的飞行高度分配层(一般在12km以下)飞行,机组人员每年飞行1000h所接受的宇宙辐射剂量要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20mSv/a(5年平均值)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对民航机组人员飞行中所受宇宙辐射剂量进行全面评估,实测两条国际航线中子剂量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慢化BF3中子监测器,在北京—纽约和北京—斯德哥尔摩航线飞行的B-747飞机上进行了测量,起飞、着陆阶段每2min测一次,巡航阶段第30min测试一次,高度和纬度利用飞机仪表读出,地磁纬度采用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的公式计算。以回归法处理中子剂量与飞行高度和地磁纬度的关系,得出曲线及公式。结果实测中子剂量占总剂量的27%~45%。北京—纽约航线中子剂量为2.936mSv/1000h,北京—斯德哥尔摩航线为3.501mSv/1000h,分别占总剂量的37.5%和42.3%,与电离成分的比例分别为1∶1.67和1∶1.37。宇宙辐射中子剂量随飞行高度增高呈指数型增大,随地磁纬度增高呈直线型增大。结论飞行高度是影响航线中子剂量的第一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对民航机组人员飞行中所受宇宙宇宙辐射剂量进行全面评估,实测两条国际航线 中子剂量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采用慢化BF3中子监测器,在北京-纽约和北京-斯德柯尔摩航线飞行的B-747飞行上进行了测量,起飞、郑陆阶段每2min测一次,浸航阶段第30min测试一次,高度和纬度利用飞机仪表读出,地磁纬度采用人造地球卫生环境手册的公式计算。以回归法处理中了剂量与飞行高度和地磁纬度的关系,得出曲线及公式  相似文献   

5.
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率扣除宇宙辐射响应的方法及误差的探讨王其亮在国内进行的环境Y辐射剂量率调查中,一般用高压电离室(HPIC)作为质量控制的仪器,用FD-71型Nal(TI)闪烁仪或塑料(有ZnS涂层)闪烁仪作为现场测量的仪器(1,幻。为了得到环境Y辐...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飞行人员宇宙辐射受照剂量的估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宇宙辐射防护管理,计算飞行人员个人宇宙辐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方法根据飞行指令数据使用软件CARI6计算飞行航线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和乌鲁木齐地区地面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由此计算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地面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0.420mSv·a-1,新疆地区全部航线1997至1999年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为2.381μSv·h-1(最大3.640μSv·h-1,最小0.330μSv·h-1),被检测飞行人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2.193mSv·a-1(最大4.419mSv·a-1,最小0.887mSv·a-1)。结论估算的234个受检飞行人员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限值20mSv·a-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计算被检测飞行人员个人宇宙辐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方法根据飞行指令数据使用美国联邦航空署开发的软件CARI 6,计算飞行航线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和乌鲁木齐地区地面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 ,由运行软件输出数据计算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地面个人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 0 .42 0mSv ,新疆航空公司全部航线 1 997~ 1 999年平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为 2 .381 μSv·h- 1 ( 0 .33~ 3.64μSv·h- 1 )。被检测飞行人员年均受照有效剂量为 2 .1 93mSv·a- 1 ( 0 .887~ 4.41 9mSv·a- 1 )。结论估算的 2 34个受检飞行人员的年均受照有效剂量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ICRP)建议的限值 2 0mSv·a- 1 。  相似文献   

9.
以往测量大水面和低空的宇宙辐射时,采用高压电离室和闪烁辐射仪的联合测量方法。根据两种仪器对宇宙辐射及γ辐射响应的显著不同,来扣除γ辐射对高压电离室读数的贡献。测量12km以上的高空宇宙辐射时,只能用歼教机载轻便的FD-3013进行测量。这是因为国内运输机的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2km左右,而歼教机可飞行的更高,但歼教机舱内空间小,不可能再用RSS-111测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极地与非极地航线空勤人员(包括飞行员和空乘人员)所受光子和中子引起的宇宙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北京-纽约航线作为极地航线,以非极地航线作为对照组,将极地航线与非极地航线进行比较。采用四元件光致发光(OSL)剂量计和CR-39径迹探测器对极地航线与非极地航线空勤人员个人辐射剂量进行测定。结果 极地航线组空勤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和千小时有效剂量分别为(5.79±0.92) mSv/年、(3.10±0.27) mSv/kh,非极地航线组分别为(2.14±0.64) mSv/年、(2.21±0.46) mSv/kh,极地航线组与非极地航线组之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 t =30.25, P<0.05)和千小时有效剂量( t =7.6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极地航线和非极地航线飞行员的千小时有效剂量均高于空乘人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96、4.70, P<0.05)。结论 极地航线空勤人员的有效剂量高于非极地航线,但是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20 mSv/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原重体力劳动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返回低海拔地区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3700m)地区的男性官兵按照我国急性高原反应(AHAR)症状学计分方法进行评分和分度,并在从事重体力劳动50d及返回低海拔(1500m)后第2、15天清晨分别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测定,并与低海拔(1500m)地区的50名健康官兵(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96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的男性官兵中共71例发生AHAR,其中重度24例,轻中度47例,其余25例未发生AHAR.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LVEF、LVFS比较,重度AHAR组<轻中度AHAR组<无AHAR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与Te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5、0.598),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16、-0.639),与LVFS亦呈显著负相关(r=-0.658、-0.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拔3700m暴露50d时,血清CK-MB、LDH-1水平及Tei指数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高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第15天和对照组,且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显著低于返回低海拔后第15天和对照组(P<0.01),返回低海拔后15d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原重体力劳动对部队官兵的心功能有明显损害,且随着AHAR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但返回低海拔后第2天即有显著改善,返回后第15天即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系统是电离辐射的主要危象器官。机体受到照射后,造血祖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造血微环境等都会产生与照射剂量相关的损伤而影响造血机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简便可行的民航飞行人员所受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的估算工具。方法用欧洲飞行航程剂量计算程序EPCARD计算民航飞行航程中的有效剂量和剂量率,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实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计算机估算系统计算的数据在多数航线上与实测数据较吻合,但实测数据由于实施人员不同、仪器不同及估算方法的差别,对同一时期同一条航线,实测结果差别较大。结论在飞行高度用简便的个人剂量计测定宇宙辐射的各种成分目前还相当困难。宇宙辐射有效剂量不能直接测量获得,而必须用计算的方法或是从接近实际剂量值的测量数据转换而来,因此计算机模拟系统是最简便实用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估算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534名急进高原人群的肘静脉血,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AL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1I)及睾酮(T)等水平;采用症状评分法评价高原反应程度,分析急进高原人群肾上腺皮质机能状态与急性高原病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F、AⅡ含量随海拔增高而增高,PRA下降,以F含量增高最显著,而ALD及T变化不明显;进入高原后,随着时问延长,血浆F、AⅡ和T含量明显下降;实验同时表明,在平原血浆F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结论急进高原人群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适应高原卫勤保障特殊需求的高原卫生装备发展战略.方法 将高原卫生装备体系结构分成3层,探索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战略关系.结果 高原通用卫生装备是基础,是现阶段高原卫勤保障的重要物质力量.高原专用卫生装备是主体,是短期内高原卫勤保障中有一定高原环境实践的装备技术支撑.高原特需卫生装备是核心,是未来高原卫生装备研发战略的重点,科技含量高、高原针对性强.结论 高原卫生装备研发战略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有研发重点,在现有高原卫生装备基础上研发形成结构明晰、功能互补、重点突出和目的明确的高原卫生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185名从平原急进高原地区人员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约4600 m地区试验性紧急献血人员健康状况,为高原高海拔地区紧急采血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GJB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测定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变化,填写调查表,分析海拔约3600 m和4600 m环境下高原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海拔4600 m地区献血者紧急献血前后身体健康状况。结果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反应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但高海拔地区中重度高原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航空机动模式(2~5 h)和铁路机动模式(6~9 d)入藏人员高原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0.00%和74.40%;健康者紧急献血后未发生献血反应和高原反应。结论高原海拔4600 m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展紧急献血,但仍需加大样本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原球形和三角形破片分别击中猪后肢软组织的创伤弹道学特点。方法 在高原和平原,以53式滑膛枪分别发射1.03g钢球(射距20m)和0.37g三角形破片(射距10m),射击猪(15-25kg)后肢肌肉丰满处,避免伤及股骨及大血管,测定投射物初速和终点速度。伤后6小时测量伤道出、入口面积以及琥珀酸脱氢酶、ATP酶活性测定、永久伤道容积;切取距伤道壁0.5cm、1.5cm处肌组织进行显微病理观察;按照“4C”法判定伤道失活组织后行手术清创,测定切除坏死组织量。按照前述生物实验的致伤方法,分别在高原和平原射击密度与猪肌肉组织相似的肥皂块,观察空腔大小。结果高原破片终点速度较平原快,高原组伤道的出入口面积、伤道容积、伤道长度比值、切除坏死组织以及破碎肌组织的比例均大于平原组,高原球形和三角形破片伤组伤道肌纤维断裂和变性的程度均较平原组重,肌组织琥珀酸脱氢酶和ATP酶的活性下降,分别为平原组的26.86%和55、77%。高原射击肥皂空腔容积大于平原。结论高原破片伤的损伤程度较平原重,这与高原空气密度低,破片飞行阻力小,破片飞行速度较平原快,击中组织的瞬时空腔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模拟高原环境下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形成的影响,为防治HAP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平原对照组、高原对照组、高原剥夺组、平原剥夺组,睡眠剥夺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高原环境用5000 m低压氧舱模拟。通过测定大鼠肺湿/干比值、肺含水比值、动脉血气来评定肺水肿的程度,并通过大鼠肺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各组病变。结果高原剥夺组的肺湿/干比值及肺含水量比值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高原剥夺组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内无液体渗出,其他组病理切片未见上述变化。结论高原环境下睡眠剥夺可促发急性HAPE的形成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原冲击伤的损伤特点。方法:大鼠分别暴露于环境压力53.99kpx,61.33kpa和96.60kpa,然后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冲击波超压峰值为190.40kpa,正压持续时间为10ms.结果:随环境气压降低,冲击波所引起的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肺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伤后6h,53.99kpa,61.33kpa和96.60kpa暴露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5.0%,25.0%和0%,肺出血和肺水肿的程度随环境压降低而明显加重,平均肺体脂数分别为1.49%,1.31%和0.93%.结论:环境气压降低可降代动物对冲击波的耐受性,高原冲击伤的死亡率和肺损伤程度较海平面和低海拔地区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