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 观察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氡温泉对健康是否有影响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2人;同时简单随机抽取生活习惯相似,但未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检测两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结果 氡温泉组的微核率(u=8.26,P<0.01)和微核细胞率(χ2=47.76,P<0.01)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氡温泉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4、27.739,P<0.01)。氡温泉组女性的微核率(u=7.98,P<0.01)和微核细胞率(χ2=37.123,P<0.01)均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混杂因素后,氡暴露与微核率呈高度正相关(χ2=57.68,P<0.01)。 结论 高氡温泉能够引起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淋巴细胞亚群微核检测方法、淋巴细胞亚群自发微核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关于电脑射效应的研究现状,为微核法用于辐射生物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用CB微核法研究了各种辐射类型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多条剂量效应曲线[1~4]。国内学者已报道多例用CB法估算生物剂量的结果[5~7]。本研究目的是用快中子照射离体血建立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以备用于中子... 相似文献
6.
对正常人及良、恶性胃疾病患者进行了微核测定。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SE‰,下同)是:正常人3.40±0.26,胃癌为9.85±0.75,萎缩性胃炎为5.62±0.33,浅表性胃炎为4.86±0.23。胃癌与正常人、胃癌与两种胃炎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种胃炎与正常人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种胃炎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癌胃病患者,说明该出现率反映了染色体畸变和损伤的程度。微核数随癌的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提示微核测定对癌的预后及复发的预测有一定意义。该方法可作为临床筛选胃癌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Metafer 4)中的微核自动扫描分析软件,探讨微核自动分析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工业应用共5组。使用Metafer 4系统自动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分析影响微核率的因素。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0例微核标本进行人工分析,比较自动和人工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和检测效率。结果 自动分析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为(0.92±0.02)×10-3,不同工种间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微核率(1.00±0.03)×10-3明显高于其他组(χ2=5.568、5.334、7.689,P<0.05)。医学应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工龄和微核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6,χ2=11.582、8.878,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有效剂量与微核率呈正相关(r=0.10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动分析的微核率与放射工龄、放射工种相关(r=9.485×10-6、5.660×10-5,P<0.05)。与人工分析相比,自动分析检测的微核率明显偏低(χ2=169.259,P<0.05),两检测方法有一致性(ICC=0.713,P<0.05),但微核自动分析可将检测效率提高5倍。结论 对微核自动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示,自动分析检出的微核率能够反映慢性低剂量辐射的遗传损伤水平,用于放射工作人员微核检测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医疗照射是人工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介入放射是医疗照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放射学是否造成患者遗传物质的损伤,目前这方面报道还较少,因此我们用人淋巴细胞微核为指标(CB法),检测介入放射学患者照射前后的双核微核变化,以判别患者的淋巴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F)为指标,探讨了高原环境能否引起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损伤及其损伤的规律性。结果显示:进入4000m海拔地区一个月前后的MF没有显著变化(p>0.05),移居4080m高原5年以上的三组人体MF随着移居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比平原人体MF显著增加(p<0.01,p<0.001),海拔4080m高原的世居人体MF和平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原环境对长期生活在高原的移居人体的染色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本文最后还对高原环境引起人体染色体损伤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微核分析。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对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微核检测。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R)和微核细胞率(MCR),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相比,P〈0.01。同一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微核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推测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铬酸钾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诱发小鼠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15种或上海种雌或雄性小鼠,采用腹腔一次中毒后24h取材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60Coγ线照后,1.0~50戈瑞各组狗并复合15%二度烧伤。在单纯烧伤和对照组、放烧复台仿和单纯照射组,离体照射和整体照射之涸,微核聿无显著住差异。经回归分析表明,不仅配合的枉式相同,而且同一指标的回归系数相当接近,表明狗复合15%二度烧伤对外周血淋已细胞微核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有作为放烧复合伤对生物剂量估算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放射事故后,尽快提供人员的受照剂量对及时的医学救援至关重要。该文用C语言给该实验室研制的各类淋巴细胞微核剂量效应刻度曲线估算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的计算过程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以代替繁琐的手算。经验证,本程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快,对计算机在临床诊断效率方面的应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所叙述的编程技巧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实用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狗全身照射后淋巴细胞微核蜕减规律的探讨蒋本荣,张海鹰,姚波淋巴细胞微核OI入)检测在核辐射事故受照者剂量估算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国内一些学者相继以常规法及CB法建立了MN的剂量效应刻度曲线,用于临床,取得可喜的结果。由于射线诱发的MN主要源于染色... 相似文献
17.
对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观察,不仅能早期发现辐射效应,而且还能对受照个体进行生物剂量估算。随着电离辐射装置的改进及辐射防护措施的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逐年降低。为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笔者于2003年11—12月对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全国1,387名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和899名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调查结果表明,放射组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有统计意义的增加,并与累积剂量及放射工龄呈曲线相关,而与年剂量呈直线相关.认为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法是评价职业受照者群体辐射效应的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细胞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自1985年Fenech和Morley建立了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即CB微核法)以来,CB微核法已广泛应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以检测辐射诱导的微核。1989年我们在Fenech和Morley的CB法基础上建立了人微量全血法。目前,我们又着重从Cyt B浓度、Cyt B加入时间和培养时间三方面,探讨了狗外周血淋巴细胞CB微核法。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健康雄性猕猴,分成慢性照射和对照两组,每组5条.60coγ线照射.平均日剂量率:50mGy/d,持续照射54天,总累积剂量为J2Gy.共分成O.1、0.25、O.5、1.O、1.5及2.0Gy六个累积剂量点,分别进行了淋巴细胞及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结果显示,诱发上述二项指标明显增高的累积剂量分别为l及O.25Gy,且均与剂量呈线性正比关系.停照后动态观察表明,淋巴细胞,PHA激活淋巴细胞徽核率分别于停照后2及6个月恢复到照前水平.鉴于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率灵敏度较高、停照后持续增高时间较长,因而更适于用来评价职业性放射线工作人员所受的慢性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