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类不需要抗原刺激和抗体参与即能发挥杀伤作用的非T非B类淋巴细胞.子宫内膜和蜕膜中均含有NK细胞,从增生晚期到分泌晚期NK细胞的比例由26.4%上升到83.2%.近年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系统尤其是子宫局部的免疫细胞能否识别并耐受胚胎抗原,直接影响妊娠的建立与维持,而子宫NK细胞参与蜕膜发生及子宫血管的重铸,在正常妊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配体结合的受体.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2.
人类妊娠的生理过程极其复杂,子宫蜕膜自然杀伤细胞是妊娠早期子宫蜕膜中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其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妊娠期间参与蜕膜发生、子宫血管重铸和母胎免疫平衡的调节.蜕膜自然杀伤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配体结合,介导自然杀伤细胞处于抑制或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是构成妊娠早期子宫蜕膜最主要的淋巴细胞,表型CD56superbrightCD16-CD9 ,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NK细胞,通过分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局部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以维持胎盘正常生成,进而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综述了利用人类标本观察到的子宫NK细胞所特有的功能,重点论述了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蜕膜基质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介导dNK处于活化状态,而这种活化并不表现为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分泌调节因子和各种生长因子,在维持健康妊娠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是构成妊娠早期子宫蜕膜最主要的淋巴细胞,表型CD5 superbrightCD16-CD9+,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NK细胞,通过分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局部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以维持胎盘正常生成,进而保证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综述了利用人类标本观察到的子宫NK细胞所特有的功能,重点论述了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蜕膜基质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介导dNK处于活化状态,而这种活化并不表现为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分泌调节因子和各种生长因子,在维持健康妊娠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并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结合来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发挥免疫调节的功能。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发现KIR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就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月经黄体期和早孕期,子宫内膜中集聚大量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子宫内膜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表型存在差异,功能不尽相同。本文综述子宫内膜NK细胞的表型、发生、功能以及在妊娠、特别是病理妊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蜕膜NK细胞与自然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妊娠早期蜕膜内最丰富的淋巴细胞。正常妊娠中NK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经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毒性因子激活后杀伤滋养层细胞而导致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前后孕妇蜕膜中NK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变化情况,探讨它们与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对40例健康足月孕妇按临产情况分为足月未临产组和足月临产组,收集孕妇蜕膜组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中NK细胞、CD4+CD25+T细胞含量。结果:足月临产组的蜕膜NK细胞占蜕膜淋巴细胞的(36.3±6.5)%,足月未临产组蜕膜NK细胞占蜕膜淋巴细胞的(33.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月临产组的蜕膜NK细胞表面CDl6的表达明显高于足月未临产组,两者分别为(8.9±1.1)%与(4.6±0.9)%(P<0.05);足月临产组的蜕膜CD4+CD25+T细胞含量明显小于足月未临产组CD4+CD25+T细胞的含量,两者分别为(4.5±0.7)%与(9.1±1.0)%(P<0.05)。结论: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前、后蜕膜中的NK细胞及CD4+CD25+T细胞发生变化,推测NK细胞与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9.
王莲莲  蒋宏颉  魏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05-2507
目的:对子痫前期(PE)患者蜕膜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和NK细胞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相关的免疫学变化。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30例(轻度13例、重度17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蜕膜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后计数并检测其平均灰度值。结果:①子痫前期患者蜕膜CD4+CD25+Foxp3+Treg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者(P均<0.05);②子痫前期患者蜕膜NK细胞数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且NK细胞CD56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高于正常孕妇(P均<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低于正常孕妇;蜕膜的NK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孕妇,这一结果造成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且NK细胞呈激活状态,杀伤活性增强,导致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10.
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自然杀伤(NK)细胞是妊娠早期出现最多的淋巴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K细胞数量、表面受体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有关。当机体暴露于超生理水平的性激素下,免疫状态对胚胎种植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将最近有关对生殖系统NK细胞研究的新发现、外周血和子宫内膜NK细胞组成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对胚胎种植,高性激素水平对生殖免疫的影响,以及针对NK细胞的免疫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肌层界面(EMI)增生期雌激素受体变化及其对腺肌症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及部分肌层)40例和腺肌症患者在位内膜(及部分肌层)5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分析雌激素受体(ERa)的变化。结果:①子宫腺肌症组ERa阳性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在增生早期为86.7%,正常内膜组为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且腺上皮细胞胞质中也可见ERa阳性颗粒。子宫腺肌症组和正常内膜组在增生中期、增生晚期ERa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腺肌症组EMI上ERa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中ERa阳性细胞数量增加,EMI在近肌层处方向性生长位点ERa的信号强度较正常内膜组明显增强;相对于正常者的改变,雌激素效应增强,可能是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发生浸润性生长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孕与早孕妇女的外周血、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之间的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的差异,以及雌、孕激素对外周血、宫内膜和蜕膜组织NK细胞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孕和早孕妇女外周血、宫内膜和蜕膜组织NK细胞表面标记CD56和CD16分子,以及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外周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孕外周血组NK细胞的CD56+CD16-、CD56+CD16+和CD56-CD16+3组亚群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非孕外周血组(分别为P≤0.013、P<0.001、P≤0.001);非孕宫内膜组的NK细胞以CD56+为主,为20.82%,且其CD56+CD16-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其外周血组,而CD56-CD16+的百分率明显小于外周血组(P≤0.001),两组的CD56+CD16+的百分率无差异(P>0.05),非孕宫内膜组CD56+CD16-的百分率明显高于CD56+CD16+和CD56-CD16+(均为P<0.001),非孕外周血组的NK细胞以CD16+为主,且其CD56-CD16+的百分率明显高于CD56+CD16-和CD56+CD16+(均为P<0.001)。早孕蜕膜组的NK细胞以CD56+为优势,为62.42%。早孕蜕膜组NK细胞的CD56+CD16-、CD56+CD16+和CD56-CD16+3组亚群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非孕宫内膜组(均为P<0.001),而早孕周围血中的NK细胞以CD56+CD16+和CD16+为主,分别为9.93%和10.65%,且与CD56+CD1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1),早孕外周血组CD16+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蜕膜组(P≤0.001),且两组CD56+CD16+的百分率无差异(P>0.05)。结论:孕激素能明显促进宫内膜CD56+NK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雌、孕激素水平的协同升高可增加外周血和宫内膜组织的CD56+、CD56+CD16+、和CD16+NK细胞亚群的百分率;CD56+CD16+NK细胞在早孕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之间,以及在非孕外周血和宫内膜组织之间均可能起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内环境变化和异位灶本身特性是其研究的聚集点.当子宫内膜粘附性和侵袭性增加,腹膜间皮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腹腔液中的微环境改变时有利于异位灶的形成和发展;腹腔内免疫细胞的活化是EM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趋化因子及受体参与腹腔免疫活性细胞的招募,致使患者的血清和腹腔液中多种免疫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盆腹腔微环境对异位子宫内膜的监视,识别和破坏,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并可能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子宫内膜免疫相关因素对RIF发生有重要影响.子宫内膜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等,在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膜中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Survivin、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5.0%及癌旁组织组8.8%(P<0.001)。②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8.3%,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00%及癌旁组织组85.3%(P<0.001),且从正常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PR的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③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Survivin表达增高,PR呈低表达(P<0.05)。④PR与Survivin在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9,P<0.001)。结论: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TLR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3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在位内膜组),对照组为32例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3的表达情况,以及TLR3在内异症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3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3蛋白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表达最低的是异位内膜,但与在位内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3蛋白在Ⅰ~Ⅱ期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TLR3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发病,但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