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对 6 1例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产科情况、肝炎病原学分布情况及肝炎临床类型等分析 ,了解妊娠合并肝炎的特点。结果  6 1例孕妇中 ,5 4例(88 5 % )为中、晚期妊娠合并肝炎 ,慢性肝炎 36例 (6 3 9% ) ,急性肝炎 2 0例 (32 8% ) ,重型肝炎 5例 (8 2 % ) ;大部分病例痊愈或好转 ,5例重肝中胎儿均死亡 ,4例孕、产妇死亡。 35例 (5 7 4 % )为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 0例(1 6 4 % )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7例 (1 1 5 % )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4例 (6 6 % )为病原学指标全部阴性。结论 妊娠肝炎中以中、晚期妊娠为主 ,重型肝炎发生率高。妊娠肝炎病原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 ,其次为甲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CMV等病毒散发感染亦可见 ,部分肝炎病原不明。妊娠重肝为乙肝病毒及乙肝合并戊肝病毒感染为主 ,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戊型肝炎及乙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并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及被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的病情。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7例肝炎患进行乙肝病毒标志(HBV-M)系列及戊肝病毒抗体(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对临床不同类型的86例单纯戊肝抗HEV和124例乙戊重叠感染HBV-M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戊肝患血清抗HEV-IgM和抗HEV-IgG的阳性结果在临床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有显性(P<0.005),单纯戊肝抗HEV-IgG阳性率占22.4%,尤其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其阳性率占50.0%,乙戊重叠感染HBsAg阳性率急肝显低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HBeAg阳性率急肝低于慢肝(P<0.005)与肝硬变(P<0.05),抗HBe阳性率急肝高于慢肝(P<0.01),抗HEV-IgM阳性率重肝高于慢肝(P<0.001)与肝硬变(P<0.05);单纯戊肝中3例重肝临床均治愈,而乙戊重叠感染中重肝33例死亡24例。结论:抗HEV-IgM阳性可作为急性HEV感染的依据,戊肝存在极少慢性化的可能,散发性戊肝很少发生重症型,感染HEV无促发HBV变异,病情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3 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 95 8% (4 14 / 43 2 ) ,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 10例 (2 3 % )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肝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 9 8% (5 5 / 92 ) ,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肝 0 % (P <0 0 5和P <0 0 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 73 4%(69/ 94) ,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 68 6% (72 / 10 5 ) ,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肝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肝与HBV前C区变异相关。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了广州地区和佛山地区的 394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比较分析了两地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 :两地区均有 90 %以上多重感染重叠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广州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乙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36 86 % (10 8/ 2 93)和 18.77% (55/ 2 93)。佛山地区以乙戊型双重感染和甲乙型双重感染为主 ,分别占 4 8.51% (4 9/ 10 1)和 2 5.74 % (2 6 / 10 1)。  相似文献   

5.
孙衡  余鑫之 《安徽医学》1999,20(4):15-17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年龄分布与病原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4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并分型,再将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进而比较两者之间关系。结果:单病毒感染、低年龄组以甲肝为主,随着年龄增大,乙肝病毒感染比例也增加。40岁以上组戊肝感染比例增加;甲肝病毒与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多见;未知病毒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与病原分布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戊肝的自然史.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住我科的戊型肝炎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单纯戊型肝炎组缓解率(81.33%)与戊、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缓解率(41.67%)相比明显较高,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发展成重型肝炎(χ2>=0.000,0.05),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乙戊重叠感染患者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较单纯戊肝患者高,血清清蛋白水平前者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平均住院时间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戊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肝功能较单纯戊型肝炎差,但是二者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7.
重型病毒性肝炎代谢功能紊乱状况与营养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燕云 《右江医学》2004,32(6):590-592
肝功能衰竭在国外多由酒精或中毒引起 ,在我国则几乎都是由嗜肝肝炎病毒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重肝 ) [1] 。重肝虽然只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 0 .2 %~ 0 .5 % ,但由于其病死率高而早已引起广泛重视[2 ] 。急性重肝多由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Avirus ,HAV)和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引起 ,亚急性和慢性重肝 92 .8%是由HBV引起 ,HAV引起重肝较罕见[3~ 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或HBV/HCV重叠感染可使肝炎重症化[6] 。过去对重肝引起严重营养障碍并互为因果以及对重肝的营养治疗均…  相似文献   

8.
    
温丽珍  沈秦 《安徽医学》2012,33(7):874-875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戊型肝炎平均年龄(55.80±12.65)岁,中年组40~59岁50例(46.72%),老年组≥60岁46例(42.99%),男女比例4.63∶1;发病以1~4月(冬春季)为主;老年组重肝发生率23.91%;乙戊重叠感染重肝发生率为25.81%;乙戊重叠HBV-DNA阳性率低。结论戊型肝炎以成年人发病多见,中老年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散发病例可能以冬春季发病多见;老年人戊型肝炎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乙戊重叠感染重肝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3例经临床与肝活检病理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甲肝IgM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及其IgM抗体;同时用英国“NOCTCH”试剂盒检测Delta抗原、总抗体及IgM抗体。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4%);乙肝病毒感染最多,27例(51%);丙肝病毒次之,21例(39%);丁型肝炎病毒1例(2%);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CMV病毒所致各1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65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清病原学分型进行分析,确定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例;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12例;非甲非乙型肝炎42例;丁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和CMV病毒感染1例。发现Delta病毒感染及重叠感染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 感染状况。方法:对398 例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病原学检测和肝功能检查。结果:HEV感染61 例(15-32% ) ,其中单纯感染15 例(24-59 % ) ,合并感染46 例75-41% ) ,以HBV+ HEV感染模式最多见(44-23% ) 。HEV合并其它病毒感染后,病情重,黄疸深,恢复慢( P< 0-05) 。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不少见,HEV可与任何一种或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如何防治戊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庞增  谢俊强 《河北医学》2006,12(9):874-87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e系统状态,PCR法检测HBV-DNA,同时检测肝功能(TB、ALT、AST、ALB、GLB、PT)。然后随机选择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与同期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各50例分成重叠感染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与对照组中谷草转氨酶(AST)与球蛋白(GL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重叠感染组重肝存活率为53%。结论:提示HBV与HEV重叠感染肝细胞损害加重,病情趋向重症化。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重叠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预后并不一定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成人散发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构成,对近年住院的散发性急性肝炎274例,用ELISA、斑点杂交及PCR进行血清病原学分型并作初步统计分析。结果: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占51.82%,25.91%,8.39%,0.36%,20.07%,其中混合感染占13.89%。5型肝炎标志物均阴性,占10.20%,其中药物性肝炎,占2.90%。认为本地区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均有散发,可单一感染,可混合感染,可能存在新型病毒性肝炎。此外,药物性肝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文思  李刚  陈忠诚  林关玲 《热带医学杂志》2006,6(9):1035-1036,103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病毒性肝炎最佳诊断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形诊断最优策略。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CBMD)1987/1999的所有相关献,进行系统综述、成本效益和灵敏度分析。结果:以HAV→HBV→HEV→HCV分型策略进行分型诊断的成本效益比(CER)17.9,HAV→HBV→HCV→HEV分型策略的CER为18.7,HBV→HAV→HCV→HEV CER为19.0,其余策略均大于20。年龄和试剂盒价格对分型策略影响不大。但如果乙肝病例占总病例的48.3%时,策略HBV→HAV→HEV→HCV的CER(15.1)最低。结论:甲、乙丙、戊型肝炎同时检测成本较高,策略HAV→HBV→HEV→HCV是最佳策略,但乙型肝炎病例占48.3%以上时,策略HBV→HAV→HEV→HCV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最佳分型诊断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最佳路径。方法 系统综述、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根据我国历史文献,用系统综述方法分析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构成比,十二条分型路径中以HBV→HAV→HEV→HCV诊断费用最低,13403.44元/千病例,成本效果比(CER)为1384,其次为HBV→HAV→HCV→HEV,HAV→HBV→HEV→HCV和HAV→HBV→HCV→HEV。结论 目前我国现行急性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方法(甲、乙、丙、戊型肝炎同时检测)的成本最高,散发季节以HBV→HAV→HEV→HCV的诊断路径最为经济,基本可以完成分型诊断任务,而在甲型肝炎出现爆发时以路径HAV→HBV→HEV→HCV最经济。  相似文献   

19.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CV重叠感染者重症肝炎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结果提示,重叠感染是HCV感染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