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坐骨神经损伤BALB/c 小鼠应用苦参碱,通过对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S100蛋白表达的测定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观察,探讨苦参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神经损伤吻合术后肌肉运动终板(MEP)再生的影响。方法: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行9-0无损伤线吻合,术后实验组行分米波局部辐射,每周5次,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运动终板显微结构的变化及乙酰胆碱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腓肠肌运动终板再生和Ach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分米波辐射可明显促进终板再生和提高AchE含量,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近端Schwann细胞(SCs)早期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切断成年Wister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实验组),切除远侧端及其分支,以近侧端为研究对象,术后1、2、3、4、5、6、7、14天取近侧端(离断平面以近)5mm,进行S-100蛋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左侧坐骨神经保持其完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切断坐骨神经后,近侧端GFAP表达逐渐增强,S-100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近侧端SCs存在袁型的变化,非成鞘SCs增多,表明不同类型的轴突信号诱导分化产生的不同类型的SCs,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些改变为周围神经再生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米波对大鼠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体重为200~250 g的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分米波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治疗,对照组不行分米波治疗。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2组的损伤神经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治疗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轴突图像分析治疗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治疗组比对照组潜伏期短,波幅高,神经传导速度快(P<0.05)。 结论分米波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再生。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一般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多表现为所支配区域运动方面,感觉方面及营养方面的障碍.周围神经有一定再生能力,但其修复过程很缓慢,另外显微外科技术虽已经产生了极大的飞跃,但其治愈率仍不理想,周围神经损伤仍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2].因此,研究加速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分子机制仍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评价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选择性再生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3周龄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4周组和8周组各6只,均行切断右侧L2~L5背根神经节后纤维和右侧股神经横切-吻合手术,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荧光逆向示踪,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4周组大鼠长入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长入2种神经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分别为(167±21)个、(53±14)个、(36±7)个;8周组分别为(252±14)个、(37±8)个、(21±4)个。结论:该实验动物模型能反映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再生的倾向性,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曹希勤  刁凤声  田迪 《中国康复》2010,25(4):250-252
目的:观察复原再生汤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采用钳夹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各20只,分别用复原再生汤(F组)、甲钴胺加VitB1(M组)及生理盐水(K组)灌胃。给药4周后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电生理学、肌肉及神经组织形态学的检测。结果:给药4周后,F组大鼠SFI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诱发电位振幅及小腿三头肌湿重、肌细胞截面积、有髓神经轴突计数等恢复率均显著优于M组及K组,M组优于K组(均P0.05)。结论:复原再生汤可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修复、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分米波促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模型,实验组对受损神经局部进行分米波辐射,对照组空白对照。术后7、14、30、60和90天取材,行大体、光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术后90天行轴突图像分析及电生理检测。术后30、60和90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较多、轴突较粗且髓鞘较成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短、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SFI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后角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以反映脊髓后角的功能状态。方法新西兰兔16只腓总神经切断1年后修复,术后1,3,5月取腰骶段脊髓,切片作SP、CGR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对后角内SP、CGRP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失神经1年后,脊髓后角内SP、CGRP含量分别为正常的70%和86%。腓总神经晚期修复后,后角内SP、CGRP先丧失,随后逐步恢复,至术后5月,后角内SP、CGRP含量接近正常。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后角有再生表现,从神经肽角度证明晚期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  相似文献   

10.
CNTF对运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向群  陆兵勋 《现代康复》2000,4(10):1502-150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切断不同鼠龄坐骨神经复制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神经损伤局部应用CNTF,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程度的变化。结果CNTF处理组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程度、神经元存活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这一结果在乳鼠组表现得更为突出。结论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以引起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CNTF对这一病理过程具有防治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慢性卡压康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实验)、B(空白对照组)两组。制备Mackinnon坐骨神经卡压模型。A组术后第1d至术后12周,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于A组治疗同时行空白对照。术后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髓鞘发育成熟,神经膜细胞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神经传导速度快且波幅较高。结论:分米波可促进神经膜细胞增殖,提高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康复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体重200—250g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A(分米波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两组。于右侧大腿制备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A组于术后第1天至术后8周,损伤局部行分米波辐射,B组行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对损伤神经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轴突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形态学观察术后不同时相内A组损伤神经恢复情况优于B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不同时相A组雪旺细胞中S-10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轴突图像分析A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均大于B组(P<0.01)。结论:分米波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减轻损伤后神经的充血水肿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促进雪旺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分米波对大鼠再生神经NG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均于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切除5mm神经组织,硅胶管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实验组术后进行局部分米波辐射。于术后1,2,4和8周取材,行大体和光镜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及RT-PCR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NGF阳性染色颗粒及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再生神经纤维中NGF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一神经纤维中.NGF mRNA表达量近侧明显高于远侧(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中NGF mRNA于术后1周即有表达,术后2~4周达到高峰,术后8周后开始下降。结论分米波能增加神经纤维中NGF mRNA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中电刺激、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的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2例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患者均行神经缝合修复术,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行术中电刺激、应用生物蛋白胶、术后分米波辐射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甲钴胺。观察两组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电生理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5.37%,治愈率为56.10%;对照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34.15%。两组比较均为P<0.05。术后12个月,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68%,治愈率为70.73%;对照组有效率为75.61%,治愈率为48.78%。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均为P<0.05,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MCV及SC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再生电位、运动电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MCV、SC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治疗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毫米波促进周围神经损伤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白鼠制作成左侧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损伤24h后,用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每周5次,每次30min,直至取材的前一天。组织学观察毫米波对大鼠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4,6周有髓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电镜观察,治疗组在术后4周和6周的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米波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米波防治肌腱粘连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50 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3 个月按TAM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Ⅲ~Ⅳ区和Ⅱ区优良率分别为91.4% 和80% ,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分米波能抑制肌腱外愈,促进内愈,增加胶原的伸展性,是防治肌腱粘连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被动运动对家兔周围神经挤压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被动运动对周围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夹板固定组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组神经传导速度比夹板固定组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波幅比夹板固定组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潜伏期比夹板固定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的髓鞘厚度、单位面积的有髓纤维数目、再生轴突直径均比康复训练组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小腿三头肌湿重和肌细胞直径比夹板固定组大,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被动运动能促进胫神经挤压伤后早期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米波对移植静脉内皮细胞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构建家兔自体股静脉—股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对手术部位行分米波照射,对照组空白对照。分别于移植术后1、2、4周取移植静脉行亚硝酸银染色观察内皮细胞覆盖情况:HE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内膜、中膜及外膜厚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管壁细胞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修复较快,肌—内皮连接重建快,PCNA染色阳性细胞数目较少,血管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较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能促进移植静脉内皮细胞的修复,减轻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