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元奎  李凌 《药品评价》2008,5(5):226-227
我们应用补阳还五汤合扶正化淤胶囊治疗.肝炎肝硬化67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肝炎肝硬化患者134例,均经血清学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T确诊,男性93例,女性41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代偿期肝硬化76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有肝功能失代偿、脾肿大及腹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就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3月行尸肝原位肝移植病人2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4例.急性重症肝炎2侧,亚急性重症肝炎3例.乙肝肝硬化8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术后全程随访,随访时间4-45个月.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96.43%(27/28);术后死亡4例.其余均生存至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6%与82%。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包括:胸腔内出血、呼吸道感染、单纯性疱疹、霉菌性肠炎、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持续植物状态、轻微胆漏、黄疽。并发症发生率25%。结论肝移植已成为各类不可逆性终末期肝病的根本治疗方法,经典原位肝移植仍是一种较成熟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坚持使用术者熟悉的手术方式,及术中谨慎操作有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pHGF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pHGF治疗组治疗后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及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ALT、ALB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HGF组治疗前后血清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pHGF能够使佚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肝癌的经验。方法采用原位肝移植治疗24例肝脏疾病,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重症乙肝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癌13例。结果随访2个月至3年,平均14个月。病死4例,其中死于肺和脑霉菌感染者1例,死于腹腔感染并胆漏者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者1例。13例肝癌患者中死于肝癌复发者2例(均为巨块、浸润型),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良性疾病及部分特殊病例,如合并巨大量乳糜胸、乳糜腹者,效果尤佳。对于肝肾综合征者也有良效;注意对肝癌病例的选择,尤其是巨块、浸润型;注意并发症的早发现和早防治。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4月 ,我院为一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背驮式肝移植术 ,这在我省尚属首例。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逐日康复 ,半年后复查肝功能、B超及CT检查均属正常 ,现将此例手术的手术室术前准备及术中巡回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 6岁 ,原发性肝癌晚期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黄疸、腹水、腹胀、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肝移植成为该患者唯一的治疗途径。手术历经8小时 ,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随访患者经移植后各症状逐步改善 ,至今半年复查肝功能、B超及CT检查均属正常 ,饮食也较正常 ,说话流利 ,能独立行走 ,无…  相似文献   

6.
张斌  许正昌  王轩  李增才 《江苏医药》2003,29(12):932-933
我院2003年4月成功施行了1例腔静脉成形的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BOLT)。患系晚期肝硬化失代偿伴小肝癌,手术历时5小时,术后恢复快,现术后已近3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作为专治各种肝病的北京佑安医院,近一年来,其肝移植中心已成功为5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实施了肝移植手术。中心实施的肝移植病人的病种包括重症肝炎、晚期肝硬化、早期肝癌、先天性肝脏疾病等。其中慢性重型肝炎32例,其抢救成功率位居全国首位。目前,中心能同时完成三例肝脏移植手术,肝移植中心在肝移植领域取得的长足发展,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中心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与部分兄弟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移植术的临床可行性、疗效、术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1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病例出发,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结肠癌肝转移行肝移植术的临床可行性、适应证、术后全身治疗方案及安全性等相关问题。结果:该例结肠癌患者术后2年余出现肝转移,多程化疗和靶向治疗后,肝转移瘤控制7年余,出现肺转移,并且肝转移进展,导致肝功能衰竭,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术后恢复较好,并采用免疫抑制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疾病控制良好,截止目前无进展生存已21个月,肝功能良好。结论:结肠癌肝转移并非是肝移植手术的绝对禁忌症,肝移植术后的全身治疗安全可行,但应避免用副反应大的药物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肝病晚期,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是门脉高压及肾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征,内科治疗效果差,预后很差,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或联合肾移植是唯一挽救的方法[1].我院于 2002年至2005年完成了六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肝移植手术,对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不全进行积极的诊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肝肾综合征肝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一同顾总结.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晚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但肝移植术后常并发细菌感染,特别是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更应得到重视。我院于1998年9月下旬成功地对4例晚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脏移植术,术后4例患者痰、腹腔引流液及胆汁培养,均发现有MRSA菌株,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肝移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51岁。术前经各项检查化验诊为肝炎后肝硬化,终末期肝病,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肝脏功能为Child B、C级,其中合并腹水1例,胸水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亚急性肝坏死1例。术前2天均给与头孢三代,氨基甙抗生素及灭滴灵预防用药。术前患者进行痰、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患者接受Rh(D)阳性供肝在肝移植术前备血、免疫诱导的方案。方法:总结我院实施的3例Rh(D)阴性患者的肝移植术前治疗经验。结果:3例患者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在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Rh(D)阴性血型患者不再因为输血或供体原因而失去肝移植的机会,充分的术前治疗是Rh(D)阴性血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报告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在肝移植术后接受 lamivudine(拉米沃丁 )系统治疗后 ,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过程 ,分析在肝移植术中为最大程度地去除 HBV寄宿器官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并观察围手术期应用lamivudine治疗后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状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 HBs Ag(+ )、Anti-HBe(+ )、Anti- HBc(+ )、PCR- HBV- DNA(+ ) ,术后第 7d始 ,HBs Ag转阴、PCR- HBV- DNA转阴 ,肝功能正常 ,术后 6 0 d保持上述病毒抑制状态。结论 必须重新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行肝移植的传统观念 ,对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0例行原位肝移植(OLT)术晚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20例(A组);对照组20例(C组).A组首量1×106KIU,持续量0.25×106KIU/h持续静脉泵注抑肽酶,直至术毕;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1)、无肝前5 min(T2)、新肝5 min(T3)、新肝30 min(T4)和新肝120 min(T5)5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血比较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在无肝前期和新肝期C组血中上述指标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A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肝移植手术由于缺血再灌注及手术应激,体内发生了急性炎性反应及抗炎反应;抑肽酶能减轻此类手术巾的急性炎性反应,对肝脏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肝脏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中心2005-03~2006-03收治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肝脏移植治疗6例,术后1例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5例患者于48h内苏醒。1例男性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经治疗后逆转。1例男性患者并发口腔严重溃疡。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目前生存4例均生活状况良好,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急诊肝脏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等待供体赢得宝贵的时间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在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左叶切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左叶切取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成年猪在全麻、CO2气腹下实施腹腔镜供体肝左叶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记录供体猪的生命体征、手术技术参数并行供肝测量。结果供体猪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气等参数稳定。供体肝左叶均顺利切取且组织和管道结构保护良好。2例手术的总时间、供肝渴缺血时间、供肝湿重分别为:145min和85min、5min和4min、120g和110g。结论 腹腔镜下供体猪活体切取肝左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活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技术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中肝动脉重建的显微外科技术,以降低肝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移植后的生存率。方法 本组24例,其中右半肝活体肝移植6例,左半肝移植16例,左外叶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肝动脉吻合。吻合的方式是端端吻合。结果11例肝动脉直径<2mm,重建肝动脉时间为24~88min。行单支动脉吻合20例,两支动脉吻合4例;2例患术后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均须行再次肝移植后恢复。本组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3%。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可减少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早期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3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等的监测,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及方法。结果3例患者中2例治愈出院,1例正接受康复治疗。住院期间1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樊雨舟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88-1489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7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实施相关护理配合措施,并对成功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无手术护理配合意外事件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加强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自2003-09以来,开展的1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手术过程及经验体会。方法本组9例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1例接受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手术。3例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预防排斥反应,7例应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甲基泼尼松龙预防排斥反应。应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口服拉米夫定、静脉滴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生存至今,生活质量良好。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正常,1个月后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人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点及技巧。方法对2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单人及双人裸眼下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各50对。结果单人与双人操作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7.22±1.03)min和(26.47±1.16)min、(50.58±3.10)min和(48.18±3.70)min、(11.60±0.11)min和(11.28±0.08)min。单人与双人操作组手术成功率、1周存活率、1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和94%、88%和88%、84%和86%。结论改良的二袖套法,单人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无需助手协助,可为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