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内分泌失调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克罗米芬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排卵率为74%,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46%,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且妊娠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罗米芬结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的方法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克罗米酚 (CC)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 单次用药联合方案 (简称小剂量刺激法 )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共 42个周期采用CC50mg/d×5d后单次给予HMG150IU的联合方案的卵泡发育情况、排卵及妊娠情况进行了监测, 并与CC32例 43个周期及HMG20例 20个周期相比较。结果: 小剂量组妊娠率 32% (10 /31), 周期排卵率 83% (35 /4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发生 1例; CC组妊娠率 12% (4 /32), 周期排卵率 56% (24 /43), 无OHSS发生; HMG组妊娠率 40% (8 /20), 周期排卵率 91% (18 /20), OHSS3例。结论: 小剂量刺激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症,发生率约10%,可分排卵障碍,生殖道疾病和男性原因3种,其中排卵障碍占20%-40%,近20年来,生殖内分泌取得巨大进步,尤以诱发排卵在妇女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院不孕症专科门诊应用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序贯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治疗53例不孕症患者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是一种罕见的、以低促性腺激素为特征的、引起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统发育障碍的疾病。本文将对该疾病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全面的介绍。由于HH主要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力,因此诱发排卵以及恢复生育力是该疾病治疗中的关键。治疗HH促排卵的方法较正常人特殊而且复杂,本文将着重介绍HH促排卵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进展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各种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东莞市计划生育中心收治的12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雌孕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90.00%、63.33%,对照组为66.67%、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有利于改善孕激素,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GnRH antagonist,GnRH-A)促排卵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gonist,GnRH-a)短方案促排卵有无差异。方法:A组应用GnRH-a与HMG/rFSH(Gn)促排卵共53个周期,B组应用HMG/rFSH(Gn)与GnRH-A促排卵共30个周期,比较两组HCG注射日的血清E2与LH水平及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用量及所用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B组与A组相比,两组的促卵泡激素(Gn)所用天数有明显差异(10.87±2.43 vs 9.62±1.70,P<0.05),B组平均获卵数要高于A组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10.43±7.94 vs 9.00±6.98,P>0.05),两组之间的HCG注射日血清E2与LH水平及内膜厚度、Gn用量、受精数、受精率、卵裂数、卵裂率、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nRH-A是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analog,GnRHa)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是常用的辅助诱发排卵药物。GnRHa对垂体的降调节是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8.
无排卵性不孕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诱导排卵。自2005年5月以来,笔者尝试采用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用药诱导排卵,并强调个体化用药,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年5月~2006年8月在本站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中,年龄23~32岁,经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证实输卵管通畅,子宫形态正常,排除男性不孕因素者共59例。其中无排卵月经2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1例,原发性不孕38例,继发性不孕21例。所有患者用药前均在本站或外院使用CC治疗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于太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共117个周期,分为两组,在月经周期第3天口服来曲唑5mg/d,氯米芬100mg/d,连续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连续肌注尿促性腺激素,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和内膜厚度.当优势卵泡≥20mm,或尿黄体生成激素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之后指导同房或行宫腔人工受精;观察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结果 来曲唑组在使用尿促性腺激素总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与氯米芬组相似(P>0.05),成熟卵泡数低于氯米芬组(χ2=-2.704,P<0.05).结论 来曲唑与氯米芬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比较,具有经济和安全的优点,两者总的临床效果相似,尚不能确定来曲唑较之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在不孕症促排卵治疗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陈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07-5208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与CC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PCOS不孕患者共86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C方案(A组)24例42个周期,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B组)26例4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其流产率、卵巢无反应周期及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几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较单独使用CC方案治疗PCOS不孕患者是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患者促排卵的作用。方法:11例HH者(研究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应用小剂量hCG(100~200 IU/d)联合hMG(150 IU/d)促排卵23个周期。5例HH者(对照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仅应用hMG(150 IU/d)促排卵9周期。对2组HH患者周期应用hMG总剂量、连续刺激时间、诱发排卵日获得平均直径≥18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诱发排卵日获得平均直径≥18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促排卵周期应用hMG 总剂量分别为(1 829.35±625.35) IU和(2 408.33±263.69) 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促排卵连续刺激时间分别为(15.04±2.94)d和(22.89±1.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剂量hCG联合hMG对HH患者促排卵,在维持高周期妊娠率的前提下,可减少hMG用量和缩短促排卵连续刺激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治疗后,用来曲唑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的治疗效果。方法测定1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内分泌,经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3~6个月经周期后复查上述指标后,用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方案诱发排卵,共158例。观察排卵率、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15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经联合应用达因-35与二甲双胍后,血黄体生成素、睾酮及血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促卵泡生成素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及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促排卵结果:排卵率为93.5%(447/478),妊娠率为30.3%(48/158),其中双胞有3例,三胞胎1例;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为0.2%(1/478);卵泡过多(〉1.4cm的卯泡超过3个)放弃3例(0.6%),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为0。结论来曲唑+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诱发排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接受来自大脑的神经冲动,也受卵巢体激素反馈的作用,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出现脉冲式分泌,现已阐明其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并已人工合成天然的GnRH(10肽)与高活性的类似物GnRH-A(9肽)约2000余种。GnRH呈脉冲式分泌使卵泡发育至排卵称为正相调节,大剂量的GnRH-A持续给药可以抑制卵巢与子宫,称反相调节,本文叙述了GnRH及GnRH-A的化学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不孕症促排卵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hMG治疗,观察组给予hMG联合HCG治疗,均治疗8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卵泡成熟以及hMG用药剂量、妊娠情况、优势卵泡最大直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3.6%),血清孕酮、卵泡刺激素、睾酮均低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治疗的延长,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卵泡成熟时间(11.1±1.8 d)以及hMG用药剂量(6.8±1.2支)均小于对照组(12.5±1.0 d、10.0±1.0支),两组优势卵泡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且观察组(18.6±2.4 mm)高于对照组(16.4±2.2 mm)(均P<0.05);观察组妊娠率(78.2%)高于对照组(60.0%),早孕流产(0)以及多卵泡...  相似文献   

15.
促性腺激素低下的性腺机能减退(HH)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原因,临床表现为低血清促性腺激素(Gn)伴随低血清睾酮(T)水平和/或少精/无精。对先天性HH患者(如Kallmann综合征)行垂体水平或性腺水平治疗达到诱导青春期成熟、提高性欲或实现妊娠的目的。获得性特发性HH患者若青春期后发病,可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泵和Gn治疗以改善精子参数。此研究采用氯米芬(CC)或Gn对HH患者进行治疗以评价CC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a)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进行的391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分为两组,127个周期为拮抗剂组,与拮抗剂组同日进入周期而采用激动剂长方案促排的264个周期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促排卵效果、临床妊娠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年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双原核(2PN)胚胎数、冷冻胚胎数明显较对照组要少(P<0.01)。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GnRH-anta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优点,为促排卵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替代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hFSH)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选取6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进行ART的COH治疗。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FSH,n=134)和对照组(进口rhFSH,n=13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排除受试者共8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最终依照研究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rhFSH用药情况、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分别为(13.0±5.8)枚和(12.9±5.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试者中,试验组(39例)获得MII卵母细胞数[(9.9±3.9)枚]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7.5±3.0)枚,P=0.003];卵母细胞受精率试验组[63.82%(1048/1642)]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58/1705),P<0.001]。rhFSH用药时间和总量、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进口rhFSH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中使用相同卵巢刺激治疗方案,国产rhFSH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FSH相当。  相似文献   

19.
促排卵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核心环节。目前超促排卵长方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垂体联合相对大剂量外源性卯泡刺激素(FSH)在临床应用最广泛。但常规促排卵方案较复杂,费用高昂,用药时间长,大量雌激素的应用可造成卵巢过度刺激。临床有寻求更适宜促排卵方案的需求。由于GnRH拮抗剂(GnRH。)在临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VF)中应用逐渐广泛。该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并不明显降低IVF成功率的前提下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缩短刺激周期时间,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卵泡发生及卵母细胞成熟是复杂的过程,需要促卵泡成就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的共同作用。LH对提供雄激素底物以合成雌激素是必需的,而雌激素参与卵母细胞成就,且对良好的受精及胚胎质量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