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利用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系统进行了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检测.结果发现:(1)OMI患者VLP阳性率为22%(11/50例);(2)VLP检测OMI有非持续性室速者其阳性率为75.0%,而无非持续性室速者VLP阳性率为17.4%,两者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3)VLP阳性与梗塞部位、室性早博、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形成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各种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及心肌梗塞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VLP的关系.方法:采用CASE15型系统VLP检测仪对3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并选健康人54例作对照组.结果:心肌梗塞及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VLP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下壁心肌梗塞高于前壁心肌梗塞(P<0.05),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高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VLP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细胞黏附分子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69例AMI病人及4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血清OX-LDL、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与39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和O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00.15~3981.19,q=6.82~51.87,P<0.01),且AMI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OMI组,差异有显著性(q=13.20~31.07,P<0.01)。发病第4天死亡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的OX-LDL、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t=3.39~24.20,P<0.01)。AMI病人OX-LDL与sICAM-1、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29、0.840,P<0.01)。结论细胞黏附分子和OX-LDL参与了AMI的发生,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心室晚电位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为预防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从基础理论上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心电图 (HFECG)和心室晚电位 (VLP)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 781例各类心血管病人的ECG ,HFECG和VLP ,并将异常信号区分为高风险和非高风险两大类。结果 :高风险异常信号的检出率ECG为 78% ,VLP为 1 3 % ,HFECG为 52 %。结论 :由梗塞 /缺血心肌病灶产生的ECG高频信号的高检出率并不能说明其具有高预测价格。计算机辅助的VLP和HFECG反映了这种碎裂延迟电位高频成份有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 ,但标准化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肌梗塞(MI)后心变异(HRV)规律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时域分析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AMI)、阵旧性心肌梗塞(OMI)进行观察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AMI患者多项HRV时域指标显著减低,OMI患者HRV减低程度减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者与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比较,HRV明显减低。结论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HHV减低密切相关,MI后检测HRV具有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术 (CABG)术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短缩分数 (LVFS)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 (VA)预测的准确性 ,采用术前及术后 2周心脏彩超EF、FS值 (面积长轴法 )、心室晚电位 (VLP)、心肌酶、持续心电监测的方法 ,对我院 1 5 0例行CABG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 )术前心肌梗死 (MI)、室壁瘤、VA及VLP阳性患者EF、FS值明显减低 ;2 )术前左心功能不全 (LVD)患者术后EF、FS值明显改善 ;3 )术前LVD、VA、VLP阳性及室壁瘤患者术后VA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提示 :1 )面积长轴法EF、FS值是反映左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2 )术前LVD患者术后短期左心功能明显好转 ,获益最大 ;3 )非LVD患者术后因心肌顿抑导致近期心功能暂时下降 ;4 )EF≤ 4 0 %和(或 )FS≤ 2 4 %是预测术后VA的独立指标 ,FS较EF更能准确地反映心脏收缩功能 ;5 )LVD、VLP、室壁瘤等综合指标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术后VA预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43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各10例,心绞痛(AG)23例,与64例正常人体表晚电位的对照中发现:(1)AMI和AG病人异常的FQRSd、RMS_(40)和LPd与正常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01),OMI病人仅FQRSd与正常人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AMI和AG病人晚电位的敏感度分别为30%和43.5%,准确度分别为90.5%和85.1%,特异度均为100%,无合并症的OMI病人记录晚电位无临床意义;(3)冠心病的晚电位与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不全有关,与血总胆固醇浓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性(HRV)、QT离散度(QTcd)和心室晚电位(VLP)对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7例正常人分别进行HRV、QTcd以及VLP联合测定,观察上述诸值的变化与心衰程度及心脏事件(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关系。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HRV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QTcd明显延长(P<0.01),VL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心衰程度越重,上述诸值的变化越显著(P<0.05,P<0.01)。心衰组中,25例发生心脏事件者与17例非心脏事件者比较,HRV、QTcd及VLP阳性率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VLP,有效性最高的是QTcd。3项指标组合后综合分析,则随着异常项目的增加,其特异性、有效性、阳性预测值及相对危险性均更高。结论HRV、QTcd及VLP对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若同时测定,综合分析,其预测价值更高、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对52例VLP阳性和可疑阳性及20例VLP阴性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3年8个月追踪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组VLP阳性者24例,转为阴性者8例(33.0%);心肌梗塞组VLP阳性者28例,转为阴性者7例(29.1%)。两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其中4例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死亡,2例心脏突然骤停猝死。20例VLP阴性者无1例发生室速及猝死。本文初步研究表明VLP阳性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速、室颤及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