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  相似文献   

2.
1 前言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 ,用于太阳病心阴心阳两虚之变证的治疗 ,具有滋润养血 ,益气补血复脉之功效 ,治疗脉结代 ,心动悸 ,因其能复脉定惊 ,又称之复脉汤 ,临床用此方增减 ,调补气血及阴阳。治疗多种病证。1 1 原文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原方组成甘草四两 (炙 ) ,生姜三两 (切 ) ,人参三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去皮 )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斤 (去心 ) ,麻仁半斤 ,大枣三十枚 (擘 ) ,清酒七升。方义及药理炙甘草 ,甘温 ,补中益气、缓急养心、益气生血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多种黄酮等 ,甘草甜…  相似文献   

3.
蜜炙甘草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甘草片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多种,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甘草片和蜜炙甘草片两种。蜜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建国以来,对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积累了一些科研数据和技术资料,尚有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将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草味甘,性平,人心-肺-脾经。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药,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痈疽,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气喘等,炙后入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悸怔肿,脉结或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以及腹中挛急,疼痛等症。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对于生、炙甘草的不同功能,历代医书多有记载,《本草疏证》“甘草之用生、用炙确有不同,大率除邪气,治金创、解毒,皆宜生用。缓中补虚,止渴宜炙用,消息意会之可矣,”《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喉肿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泄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     
正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用法与用量:2~10g。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相似文献   

6.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 ,凡为方二百五十 ,用甘草者 ,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 ,乃方必合甘草 ,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 ,确实不可忽视。1 作为君药1.1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中君药为炙甘草 ,具有益气复脉之用 ,为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而设 ,究其病因为心气不足以鼓动血脉 ,脉气不得接续 ,无阳以宣其气 ,无阴以养其心 ,故脉来结代 ,治宜益气养血 ,滋阴通脉 ,心气足则脉气可通 ,心血足则脉体可续。仲景在方中重用炙甘草四两 ,以达甘温补中益气 ,缓急养心之功…  相似文献   

7.
人参芍药汤治疗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芍药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人参、芍药、甘草、黄芪、当归、麦冬、五味子组成。原为治疗“脾胃虚弱,气促憔悴”之证。药仅七味,却寓生脉散、当归补血汤、芍药甘草汤三方。方中生脉散益气养阴、养心复脉;黄芪伍当归、芍药,补气生血活血;炙甘草益气补心复脉,善疗“脉结代,心动悸”。诸药共奏益气生血活血、养心生脉复脉之功。笔者常以本方为基础化裁,治疗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疾病,多有良效。现介绍如下。1 心动过速胡某,女,36岁,1993年6月8日诊。诉心慌心悸反复出现5年,每次发作历时几十分钟至数日不等。近6个月…  相似文献   

8.
甘草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性味甘,平。入肺、脾、胃三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气虚引起的体倦乏力,心悸怔忡,脉结代,气喘咳嗽,痈疽疮疡,咽喉肿痛,胃脘剧烈疼痛等症。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方。《伤寒论》182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全方由甘草四两(炙)、人参二两、干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生姜三两(切)、大枣三十枚(劈)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之效。孙思邈用治虚劳,王焘用治肺痿,吴鞠通变通改名为加减复脉汤用于温病善后,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后世应用不限于伤寒之疾,凡因血气亏损而致脉结代、心动悸均可应用,收效十分显著。现就近年来对本方的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回顾性综述。一、关于本方的理论研究 1.炙甘草汤究属何经方药?赵开美复刻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经方,几千年来,历代名医验证于临床,颇见效益。喻嘉言《名医方论》曰:“按此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心动悸之圣方也。”近人则广泛用于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症。然余以为用炙甘草汤亦须辨证。从其方义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在方证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对李晓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病案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其中的方证规律,扩大炙甘草汤的适用范围。方法:利用“门诊及病房电子病历系统”,检索符合条件的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案,整理病案资料并有效录入Word文档或Excel表格。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做频数分析、通过Cle-mentine12.0做关联规则分析、通过SPSS19.0做聚类分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做症状规律分析。结果:①炙甘草汤的使用典型方证:心悸、胸闷痛、倦怠乏力、气短、头晕头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缓或结代。②主要病机:阴血阳气亏虚,心失所养。③炙甘草汤的疾病谱:主要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次要为病毒性心肌炎、窦性心动过缓、扩张型心肌病、心房扑动、心力衰竭、房性心动过速、低血压、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④使用炙甘草汤药物加减:伴有气虚明显者酌情加入黄芪,阳虚明显者酌情配伍潜阳封髓丹。结论:李晓教授运用炙甘草汤方证的病机为阴血阳气亏虚,心失所养。其关键症状及舌脉是心悸、胸闷痛、倦怠乏力、气短、头晕头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缓或结代。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10,30(4):325-327
炙甘草汤原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而设,然以其滋阴生血、益气煦阳之力,常可起阴血匮竭、阳气衰微之重笃,并迅挽心气殆绝而悸慌甚之危候;然于临床运用时,需慎察脉症,准确辨证方可。  相似文献   

13.
仲景用甘草非调和药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重温《伤寒论》、《金匾要略》(以下简称《金匾》),发现仲景以甘草名方,且为主要药物的方剂颇多,兹探析如下。I益气养心《伤寒论》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主治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脉结代,心动悸”,方中以炙甘草名方,且以四两为君,益气养心以复脉之本,故又名复脉汤。据药理研究,炙甘草通过促进肾上腺分泌,有皮质激素样作用,产生强心效果,增强反应性。这一作用与仲景用炙甘草为主药,益气养心的理论基本吻合。有报导,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室性期外…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因其能复其血脉,又名复脉汤。以脉结代,心动悸为其主证主脉,凡属心之气血不足.阴阳两虚耆,不论外感之有无,均可运用。方中炙甘草能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缓急养心,复脉为本,为方中主药,现代研究证实,单味炙甘草能减低心脏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和调节心脏传导功能,在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人参、大枣补气滋液,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养血脉;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药用酒水煎煮,可增强疏通经络、利血脉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效,能使气血充盈,血脉鼓动有力,则心悸、脉结代之症可解。炙甘草汤现临床最常用于心律失常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炙甘草汤新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梁 《中医杂志》1998,39(12):724-72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可见,炙甘草汤多用于治疗血虎气弱、阴阳不足之心悸、短气、脉结或代等心血管疾病。临床上笔者师其法而用之,曾经治疗声带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肺气肿咳喘多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董红丽 《新中医》2011,(9):127-128
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h或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的干燥根或根茎。处方用名为甘草、粉甘草、炙甘草、蜜甘草。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证的核心应是"心动悸","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合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观点来看,仲景创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但其所治的脉律、心律失常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  相似文献   

18.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中药.中医药学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并可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号称"国老".在西方国家甘草主要作为祛痰药和矫味剂,在发现甘草的抗炎、抗溃疡作用之后逐渐引起医药界的重视[1-2].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律失常者,有心阴不足,虚火内炽,血不养心,神不守舍,虚阳上扰而发生心悸气短,脉结代者。故治当益气养阴复脉为法,选用炙甘草汤加减。考《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医宗金鉴》清朝程应施集注:“邪气留结曰结,正气虚衰曰代。伤寒见此,而加以心动悸,乃真气内虚,故用炙甘草汤。”其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党参加入当归佐以补气生血,使得脉络充盈,心气恢复。生地、麦  相似文献   

20.
甘草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为豆科类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芒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其主要成分为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制剂有甘草片、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合剂等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等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挛急疼痛 ,痈疽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本文就甘草及其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谈体会如下。1 用于镇咳祛痰甘草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 ,因而临床多用其制剂甘草片或甘草合剂作为镇咳祛痰剂 ,尤其适用于咳嗽伴多痰的病人 ,对于干咳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