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饮酒大鼠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胃内灌注钝酒精对慢性饮酒大鼠胃粘膜的损害,并探讨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胃粘膜细胞更新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惟一来源,分别在大鼠饮酒的不同时程内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粘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粘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粘膜的损伤和对照组相比,饮酒后1天的大鼠胃粘膜改变差异无显著性,饮酒后3-14天大鼠的胃粘膜损伤有显著性降低,饮酒后28天的大鼠差异又无显著性。饮酒3-14天的大鼠有粘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同步增加,提示在此时期内胃粘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适当低浓度酒精反复刺激可以促进胃粘膜的细胞更新并引起大鼠胃粘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刺激对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以l%、3%、6%、12%和24%(V/V)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饮用3天后,再向胃内灌注100%酒精,观察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以了解其细胞更新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酒精灌胃后大鼠胃黏膜的损伤情况如下,饮用1%和3%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而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显著性降低,但饮用24%酒精的大鼠差异无显著性。饮用6%和12%酒精的大鼠胃黏膜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提示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结论:慢性饮酒大鼠胃黏膜的细胞更新增强可引起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和饮用的酒精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饮酒对大鼠胃粘膜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杜军  李迎春  周蓉  林琳  戈应滨 《右江医学》2003,31(5):417-419
目的 探讨大鼠胃粘膜在慢性饮用低浓度酒精的不同时程 ,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及其对胃粘膜细胞更新的影响。方法 以 6 % (v/v)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 ,饮用 1、3、7、14及 2 8天后 ,分别测定胃粘膜匀浆中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以及胃粘膜的DNA含量。结果 和对照组大鼠相比 ,饮用酒精 1天的大鼠胃粘膜氧化应激损伤、DNA含量没有改变 ;饮用 3、7和 14天酒精的大鼠胃粘膜其氧化应激损伤加重、DNA的含量明显增加 ;饮用 2 8天酒精的大鼠胃粘膜 ,氧化应激损伤加重、DNA的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一定时程的低浓度酒精刺激可使大鼠胃粘膜受到氧化应激损伤 ,并导致胃粘膜细胞更新加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饮酒引起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增加是否与ROS及ERK1/2和/或BMK1有关.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饮用6%酒精组;100mg/kg槲皮素灌胃组;饮酒加槲皮素灌胃组,均处理7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胃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大分子MAPK(BMK1)的表达及活性;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对胃黏膜组织石蜡切片PCNA和磷酸化的BMK1(p-BMK1)蛋白进行定位检测.结果:慢性饮酒组胃黏膜PCNA和CyclinD1表达上调;酒精组PCNA、p-BMK1双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胃底腺颈部;BMK1的表达、激活与酒精诱导的胃黏膜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ERK1/2的表达、激活与增殖无关;但饮酒加槲皮素灌胃阻止了慢性饮酒所致胃黏膜细胞增殖,而且抑制了酒精诱导的BMK1表达与激活.结论:慢性饮酒刺激胃黏膜底腺干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酒精引起活性氧(ROS)增多有关,同时本研究还第1次发现慢性饮酒诱导胃底腺干细胞增殖是由BMK1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价廉、实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方法:采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灌胃,并结合劳累、肌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刺激Wistar大鼠胃粘膜8周。结果:CAG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胃粘膜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壁细胞数量减少且部分呈空泡样变性,停止作用4周后仍无恢复。结论:多因素联合作用8周能建立良好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电刺激PVN对GI/RI保护作用的细胞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电解损毁PVN的手段,以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 动脉夹恢复血流灌注1 h制备GI/RI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再灌注1 h后可造成胃黏膜的明显损伤,电刺激PVN后GI/RI明显减轻,而且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结论 电刺激PVN对G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较长期酒精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在大鼠慢性饮酒10、20、30天及戒断后1、3、7天用脑片记录场电位的方法观察背侧纹状体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的变化,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饮酒不同时期对大鼠背侧纹状体LTP的诱导均有阻抑,饮酒10天阻抑作用最强(P<0.05),饮酒20、30天的阻抑作用逐步减弱(P>0.05),戒断7天LTP较对照组有反跳性增强(P<0.05);戒断7天突触界面活性区长度变长、饮酒20、30大组突触间隙宽度变窄、饮酒30天组和撤酒7天组突触后膜致密物质(post synaptic density,PSD)变薄(以上差异均为P<0.05).结论:慢性酒精刺激可导致大鼠背侧纹状体突触传递效能和结合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长期低浓度酒精处理及酒精戒断过程中,大鼠血浆中血管加压素(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含量的变化以及下丘脑中AV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含量的变化,进而探讨酒精对机体应激水平的影响以及AVP在酒精依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6%(V/V)的酒精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分别饮酒1、3、7、14、21、28d,以及饮酒28d后撤除酒精2h,取不同处理大鼠的血浆和下丘脑标本,采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CRF、AVP、ACTH和皮质醇水平;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在饮酒过程中不同时段血中酒精浓度。结果:大鼠饮酒3d后,血浆中的AVP和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并持续至饮酒结束,而血浆ACTH水平无明显变化。使用AVP受体拮抗剂后,血液中ACTH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动物血中酒精浓度在摄入酒精的不同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时程的低浓度酒精刺激使机体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这可能是动物产生酒精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热盐水灌胃导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及增殖细胞表达状态 ,以探讨长期热咸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细胞凋亡时DNA含量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结果 ①TUNEL检测细胞凋亡显示 :在热盐水所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在粘膜全层均可见到 ,呈弥漫性分布。萎缩性胃炎中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胃粘膜 (P <0 .0 5) ;②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热盐水灌胃所致的萎缩性胃炎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 (P <0 .0 5) ;③流式细胞检测显示 :萎缩性胃炎时 ,在G0 /G1峰前可见一个亚G0 /G1峰 ,也即凋亡细胞峰出现 ,而在正常胃粘膜时未显示亚G0 /G1峰。结论 热盐水灌胃可导致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 ,其在热盐水所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束缚浸水应激方法制作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方法和原位末段标记法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形态和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中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应激性溃疡自愈各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中6h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最高.结论 束缚浸水应激使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自愈.  相似文献   

11.
长期摄入低浓度酒精对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长期低浓度酒精刺激对大鼠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以6%的酒精水溶液作为大鼠饮水的唯一来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饮酒不同时程中大鼠黏膜HSP70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并对不同的胃腺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或HSP70与增殖细胞核反应抗原(PCNA)免疫双重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主细胞呈HSP70弱阳性反应。饮用酒精水溶液1天的大鼠,胃腺表面黏液性细胞呈HSP70强阳性反应,主细胞弱阳性反应。饮用3-14天的大鼠,HSP70阳性细胞分布于胃黏膜表面,胃腺颈部和胃基底部,胃腺颈部HSP70阳性细胞经PCNA和HSP70免疫双重染色 实为胃腺干细胞,饮用28天的大鼠HSP70阳性细胞分布区域和饮用1天的大鼠相同。结论:适当低浓度的酒精刺激可引起胃黏膜干细胞HSP70的表达,并可能在大鼠胃黏膜的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astric mucos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low-concentration alcohol intake in a chronic drinking rat mode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ROS/BMK1 pathway in this process.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ontrol group, administered with tap water; ethanol group, with 6% ethanol in the drinking water; quercetin group, with quercetin (100 mg/kg) by intragastric gavage twice a day; ethanol+quercetin group, administered with quercetin combined with 6% ethanol.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rat gastric mucosa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ery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ctivation of ERKs and BMK1 was evaluated by the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these kinases us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the cell proliferation in gastric mucosa of rats exposed to the ethanol for 7 d was enhanced, and the activation of BMK1 was also increased in this period. Otherwise quercetin, as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attenuated in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BMK1 in rat stomach treated with ethanol. However, no changes of ERKs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ccurred in the rats in all group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ROS and BMK1 activation may be a central mechanism, which underlies cell proliferation in rat gastric mucosa stimulus with the chronic low-concentration ethanol.  相似文献   

13.
研究慢性应激对乙醇灌胃所致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 (cronic  restraint  stress, CRS)法,并用70%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结果:①CRS可对抗70%乙醇灌胃 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对CRS的保护作用无影响,而腹腔 交感神经切除则使保护作用丧失。②多巴胺或异丙肾上腺素可使交感神经切除后的CRS保护作用得到部分恢 复。去甲肾上腺素无作用;在交感神经完整大鼠,心得安或氟哌啶醇可抑制CRS的保护作用,使用酚妥拉明无 效。③CRS能降低正常及交感神经切除后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但生长抑素无明显变化;CRS对胃液总量及总酸 排出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胃壁结合粘液分泌。结论:CRS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参与了大鼠胃粘膜适应性 细胞保护,且可能通过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能β受体介导,胃壁结合粘液分泌增加可能是其保护胃粘膜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NO在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源性NO在应激状态下胃粘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动物模型,动态监测胃粘膜血流量(GMBF),血浆及粘膜内NO含量的变化。结果:重复应激伴有GMBF的上升以及血浆,粘膜内NO含量的增高,且GMBF与血浆,粘膜内NO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它们占膜损伤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即刻早期反应X-1(IEX-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 例胃镜活检标本中IEX-1 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 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 和胃癌细胞MKN28 中-1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同时转染IEX-1 的过表达质粒pcDNA3-FLAG-IEX-1 和干扰质粒pLL3.7-si-IEX-1,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IEX-1 对细胞周期、凋亡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IEX-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组织和慢性胃炎组织(p <0.05),且随着病情进展,IEX-1 表达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相对于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胃癌细胞MKN28 中-1 基因和蛋白表达更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IEX-1 蛋白表达增高后S 期细胞比例升高,G2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减少(p <0.05),而干扰IEX-1 蛋白表达后,G1期细胞升高,G2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凋亡增加(p <0.05)。结论IEX-1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人胃癌细胞中上调IEX-1 蛋白能促进细胞增殖,发挥抗凋亡能力,干扰IEX-1 蛋白表达能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