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从 Greenberg 等的报告以来,对乙型肝炎的干扰素疗法引起重视。可是作为肝炎病的基础,患者血清中干扰素的动态,所知甚少。作者在肝炎患者中测定了干扰素的效价,以探讨这种病态和病程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把病毒引起的肝病50例作为对象。用空斑减少法测定干扰素的效价,有些病例则合并应用细胞病变抑制法,以确定其效价。空斑减少法,以羊膜细胞作成单层细胞培养,试验时,先吸除培养液,把阶段稀释的血清加入其中,在37℃的冰箱里20小时,并在5%二氧化碳中进行培养,然后加入50~100 P、F、U(空斑形成单位)培养1~2小时,使 V S V(水泡性口腔炎病毒)吸附在细胞上,然后用营养琼脂复盖其上,经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出现的白细胞下降的趋势及相应对策。方法监测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普通干扰素3~5MU[通用名: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凯因益生(配预充注射器),由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白细胞下降,予以G-CSF治疗4周。结果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周~2周即可出现白细胞下降,加用G-CSF治疗后均可达到使用干扰素指征。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出现的白细胞下降并非骨髓抑制,加用G-CSF治疗后均可达到使用干扰素指征。  相似文献   

3.
就4例肿瘤病人接受干扰素治疗后死亡一事,法国政府已通告公立医院停止使用人干扰素作抗癌的临床试验研究。4例患者均死于心脏病发作。  相似文献   

4.
詹永华  王晓霞  胡毅  王嫦艳  于保东 《吉林医学》2010,31(28):4922-4923
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55例未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应答率为55.7%;对照组应答率为1.8%。抗肝纤维化4项治疗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有应答者显著大于无应答者。结论:长效干扰素使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应答者大于无应答者,长疗程者大于短疗程者;长效干扰素有明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干扰素治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1~2008年接受干扰素治疗时发生甲状腺疾病4例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结论 干扰素可能诱导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发生甲状腺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正> 1987~1988年我科抢救霉变甘蔗中毒患儿4例,对有毒甘蔗作了霉菌培养,进行了动物试验,并对死亡动物作了病理检查,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中毒患儿4例,年龄4~13岁,男女各2例,时间均在1~3月。中毒症状出现距食用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6小时。初发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吐咖啡色样物者2例,手足麻感两例,继之昏迷,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适合临床使用的血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mse chaini reactlon,PCR)法分别检测粒细胞、血清及接种2h后的血培养液。结果 34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粒细胞及2h后的血培养液DNA均为阳性(有457bp的特异产物),而血清仅为24例;在16例血培养阴性而临床拟诊沙门菌的患者粒细胞中DNA为阳性,培养2h后的血培养液有8例为阳性,血清均为阴性,2wk后肥达试验均为阳性;而其余40例发热待查患者三者均为阴性。结论 同时检测粒细胞和接种2h后的血培养液中沙门菌DN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沙门菌的新技术,尤其对培养阴性的患者可提供早期、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接种2h后血培养液中DNA的检测为临床及时诊治菌血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人血白细胞干扰素(α-IFN)需用新鲜人血活白细胞制备,我们首先应用新鲜切除的正常人扁桃体淋巴细胞代替人血白细胞,取得满意的结果,成品质量达到国际临床级的水平。材料与方法一、人扁桃体细胞干扰素的制备(一) 细胞悬液的制备:取刚用外科手术(挤切法)切除的新鲜扁桃体放入无菌小瓶,并放冰壶中带回实验室,如不能立即试验,可加适量Hank′s液保存于4℃,一般于4~8小时之内用于制备细胞悬液。1.处理扁桃体:首先将扁桃体用每ml含200u卡那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3~5次,至无血液和粘液为止,继而用每毫升含200 u卡那霉素的Hank′s液洗1次,放入无菌平皿内,剥除包膜等结缔组织,再用上述Hank′s液洗涤3~5次,至洗出的Hank′s液透明澄清为止,然后将扁桃体组织剪碎至糊状,组织块约为直径1~2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胚芽干细胞的提取、培养和体外扩增的最佳条件;筛选胚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活力最佳时期。方法:分离受精11d小鼠生殖腺嵴,经消化制备成胚芽干细胞悬液,将细胞分别接种于基础培养液、同种胎鼠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添加LIF的基础培养液、有饲养层的培养基和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5种不同的培养体系中,比较观察在5种培养体系中胚芽干细胞的形态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体外分化情况。结果:①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基础培养液中培养时,胚芽干细胞贴壁明显减少,EGC克隆形成很少,传代率很低;②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或同种胎鼠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时,细胞生长情况与基础培养液培养相比无明显差异;③有饲养层存在时,4~6d后出现鸟巢状胚芽千细胞集落。传4代后集落逐渐减少、变小。6~7代后集落消失;④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2~4d即可见EGC集落形成。传6代后细胞的集落逐渐减少、变小;⑤在与胎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时,第2、3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接种24h后细胞呈对数生长。培养液的更新可以显著影响小鼠胚芽干细胞的生长。第5代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与饲养层细胞或腹壁组织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可较好地培养和扩增胚芽干细胞;第3代细胞的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分析影响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细胞培养环节的主要因素。方法:以规模化生产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为材料,观察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外周血用量、培养时间等对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结果: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外周血用量等对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和染色体形态观察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结论:5ml培养液中,加入0.2~0.4ml外周血培养68~69h、以0.064μg/ml秋水仙素处理3h,可获得高分裂相与高分辨率染色体的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验)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应用价值及CD4~+T淋巴细胞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程度。方法选取789例HIV/AIDS患者血标本和痰标本,进行IGRA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789例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42例,其中IG-RA阳性率为50.00%(21/42);HIV/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9.20%(33/113),IGRA阳性率为30.09%(34/113);无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和胸片无肺结核病灶的HIV/AIDS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22%(6/490),IGRA检测阳性率为26.94%(132/490);在CD4~+T淋巴细胞等级计数≥300个/mm~3组、200~300个/mm~3组、100~200个/mm~3组及0~100个/mm~3组中,IGRA阳性率分别为30.58%、20.18%、25.42%、17.02%,IGRA阳性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降低的趋势(χ~2=14.852,P0.05);IGRA结果不确定率分别为5.81%、10.09%、9.32%、20.43%,IGRA结果不确定率有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而增高的趋势(χ~2=30.021,P0.05)。结论 IGRA试验作为HIV/AIDS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但作用非常有限,患者免疫力下降对IGRA试验结果影响较大,出现不确定性结果也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干扰素释放试验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选自我院结核科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脑膜炎患者中选取的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另选取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体外干扰素释放试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抗酸染色、培养、PCR以及PPD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在体外干扰素释放试验的确诊情况以及不同试验中观察组所呈现的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相较对照组更加准确有效;观察组患者在体外干扰素释放试验中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的试验方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干扰素释放试验是一种极为有效快速的检验方式,对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有效诊断具有现实意义,为后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数据基础,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的CD4+T淋巴细胞在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1次)前和治疗24周后血清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1、2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根据应答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亚型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后IL-17水平下降(P>0.05),IFN γ水平上升(P>0.05),IL 4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在干扰素治疗的完全应答组,IL-17、IL-4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P<0.01 ),IFN 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体内Th17和Th2的功能下调,Th1功能上调。  相似文献   

14.
为预防及治疗猪病毒性传染性疾病 ,用新城疫鸡瘟病毒 (NDV)为诱生剂 ,生产猪白细胞干扰素。方法 :取猪新鲜抗凝全血 ,无菌留取灰黄层 ,加入 NDV诱导离心后即得粗制干扰素。留样分别作无菌试验、余毒试验及安全检验 ,并以微量法滴定干扰素效价。结果 :获得了高产量干扰素 ,效价约为 10 2 4 0 u/ ml,无菌试验、余毒试验均阴性 ,动物体内注射后均健康存活 ,无不良反应。临床试用表明 ,传染性腹泻患猪经干扰素单独治疗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未经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 :本试验能成功诱导出高效价猪白细胞干扰素 ,无毒副作用 ,对猪病毒性传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定期规则化疗、放疗并配合干扰素注射对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缓解率和生存、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应用不同方案联合定期化疗连续三年;放疗采用CO-60γ线外照射,总量50~60GY/5~6周;干扰素在化疗的间歇期应用,每年4~6个疗程。至少坚持3~5年以上。结果本文30例患者经放、化疗后的完全缓解率(GR)为87%,配合干扰素治疗的24例目前全部存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降低、脱发、口腔溃疡、口咽部疼痛和消化道反应;干扰素的副作用为发热、皮疹和乏力;分别给予相应处理。结论头颈部NHL放、化疗联合干扰素的缓解率高、生存时间长、无明显的副作用。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干扰素治疗8个月后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身体不适情况逐渐好转,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抗原性强,85%~95%链球菌感染的患者,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甚至1年内均可检出SLO抗体.临床上常测定SLO抗体作为风湿热活动的辅助诊断[1].SLO是测定SLO抗体不可缺少的试剂,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也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作者采用自制培养液和几种常用培养液培养2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获取SLO,并进行溶血实验.发现自制培养液的SLO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培养液.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 (H elicobacter pylori,Hp)培养无论是用于临床标本分离菌株 ,还是实验室研究 ,以往均采用布氏或空肠弯曲菌选择性琼脂基础的血平板 ,血液来源于绵羊或兔 [1 ,2 ]。由于采血步骤繁琐 ,费用高 ,已有人报道用卵黄替代血制备培养液 [3 ,4] ,但因培养液是用牛脑心浸液替代布氏培养液 ,费用仍较高。笔者对已有的方法进行改良 ,将卵黄加入布氏培养液 ,以简化培养液制备步骤 ,降低培养成本 ,不影响培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F11为保存 2年的菌株 ,FZ7为新近分离的菌株 ,两株 Hp均分离自消化性溃疡患者 ,均有典型的生物学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应用α干扰素(IFN)治疗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例,并以同期收治而未用IFN治疗的病例作对照观察,表明用IFN治疗急性丙型肝炎3个月~6个月后,ALT复常率为79%,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T下降与HCVRNA阴转呈正相关而抗HCV效价在多数患者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 IL -12 + IL -2培养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 IL-2诱导的 TIL作对照研究观察 TIL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含 IL -2的培养液和含 IL-12 +IL-2的培养液培养 ,诱导 TIL的生长。培养 10~ 14天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和增殖能力 ,待细胞扩增达 10 8~ 9· ml- 1 时进行回输 ,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 IL-12 + IL -2组 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 IL -2组明显增高 (P<0 .0 1) ;(2 ) IL -12+ IL -2组 TIL比 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3 ) IL-12 + IL -2组较 IL-2组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0 .0 5 )。 (4 ) TIL 回输后 IL-12 + IL-2组与 IL-2组 CD3+、CD4 +、CD8+均升高 ,以 CD3+、CD8+ 升高为主。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IL-12 + IL-2组与 IL-2组间比较 ,前者 CD3+ 、CD8+ 、CD56 + 上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显著 (P<0 .0 5 )。 (5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6) IL-12 + IL-2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与 IL-2组 TIL回输肝癌患者对比差异均显著且复发率降低。结论 :白介素 12诱导肝癌 TIL可明显增强 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