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最高的白癜风中药方剂和黄褐斑中药方剂各 5首 ,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显示白癜风治方中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P<0 .0 1或P<0 .0 5 ) ,通窍活血汤降低 (P>0 .0 5 ) ;黄褐斑治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 P<0 .0 5 ,醇提物 P>0 .0 5 ) ,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0 .0 1) ,金匮肾气丸水提物降低、醇提物增高 (P>0 .0 5 )。提示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桃红四物汤、逍遥丸、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驳片、白蚀丸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3.
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军 《中草药》2002,33(4):378-380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西医治疗黄褐斑尚无特效药物,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部分学者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但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总体上单味中药研究较多,复方中药研究较少.目前的复方研究绝大部分局限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传统经验方.笔者归纳总结了近10 a来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白癜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中药复方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可筛选出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明显的复方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这对白癜风的治疗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巴色素法测定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发现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其中丹参、何首乌、黄芩激活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7.
6种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6种中经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50%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中药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蔟藜、银杏叶,然后浓缩提取液至膏状。用水将10mg、膏状稀释为1mg/ml,测定各自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6种中药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蔟藜、银杏叶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5.14%、55.86%,60.63%、21.62%,54.46%,39.29%。结论:白附子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1],体现在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的过程均需酪氨酸酶的参与。近年来,色素性皮肤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趋向于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并有望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报道分析如下。 1 酪氨酸酶与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两大类,分别表现为皮肤颜色变白和变黑。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2],发病率为0.5%~2%[3],发病原因复杂。而其发病机制则是由于人体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减低或消…  相似文献   

9.
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军  李昌生  陈声利  张君仁  赵天恩 《中药材》2002,25(10):724-726
目的:研究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50%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以衡量其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结果:测得21条酶促反应时间曲线。结论:21味药中有13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呈一定的激活作用(P<0.01),其中黄芩、毛慈菇激活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参阅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根据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情况,从变态反应性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了解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中药复方对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清泻有湿化寒痰、清化热痰、清热生津、祛痰止咳、解郁理气等法,补益有补脾益气、补肾、补肾健脾、温肾纳气、补益气血等法。指出,中药复方治疗哮喘是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治疗本病有潜在优势,为挖掘新药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中药复方对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清泻有湿化寒痰、清化热痰、清热生津、祛瘦止咳、解郁理气等法,补益有补脾益气、补肾、补肾健牌、温肾纳气、补益气血等法。指出,中药复方治疗哮喘是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治疗本病有潜在优势,为挖掘新药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中药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其发生发展总是表现出肿瘤生命实体的种种生物学特性 ,因而探索抑制、改变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异常 ,将是解决肿瘤治疗这一重大难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历代中医应用复方中药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抗癌复方的实验研究也证明 :复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就是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现就复方中药近十年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细胞毒作用 (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这类复方…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  相似文献   

15.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从对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和损伤、对β-淀粉样蛋白(Aβ)及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影响3方面综述了中药复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显示了中药复方在防治老年性痴呆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进行其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测定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的激活率,Matsuda法测定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的黑素量,计算黑素生成上调率,并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进行动力学观察。结果: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激活作用随着药量的增加而增强,黑素生成的上调率也呈剂量依赖性;动力学研究证实此激活作用显著,且醇提液效果优于水提液。结论:驱白艾力勒思亚散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药物,激活酪氨酸酶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经典方剂、创新方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等3个方面论述了20年来国内外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外学者从体内外等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经典方剂和新型创新方剂抗流感病毒机制取得的成果,希望能为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和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对复方降糖灵进行了模糊分类和超临界CO2萃取。利用萃取物进行了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3号药组和8号药组对STZ-DMWistar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复方中药中提取得到了防治Ⅱ型糖尿病的有效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机理的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慧珺 《中医研究》2009,22(1):62-62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年死亡人数的43.7%。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一般视手术、放疗、化疗为三大支柱,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发展变化快,患者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大多数化疗药物虽可抑制肿瘤细胞过度增生,但毒副作用大,对正常细胞组织也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