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患肢手肿胀疼痛和肩部疼痛,使肩手运动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风患者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患侧肩、腕、手等关节的疼痛,肿胀,强直,运动障碍,甚至肌肉萎缩,这组症状体征统称为“肩—手综合征”。笔者采用针刺、中药配合自助性手臂运动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照19...  相似文献   

3.
杜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40-4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其中15例使用西医康复疗法,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5例使用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疗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安全可靠,值得椎广,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本文选取肩手综合征的Ⅰ期患者40例,进行了针刺疗效的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分组80例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病人,并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穴位封闭组(简称穴封组)40例。1.2一般资料40例针刺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者48岁,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最短9天,最长30天。40例穴封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46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8天。针刺组脑出血8例,脑梗塞32例;穴封组脑出血10例,脑梗塞3…  相似文献   

5.
宋秀媛 《光明中医》2011,26(8):1636-1637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约占12.5%,常在患中风后1~3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手部肿胀,向近端止于腕关节,上肢各关节活动度受限,伴明显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康复。  相似文献   

6.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崔丽笙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43+1448-1443,1448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阳池、阳溪、阳谷、合谷等穴加中药熏蒸,对照组用良肢位摆放、运动、作业被动-主动活动,10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加中药熏蒸治疗肩-手综合征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 theticdystrophy),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等,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我国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生率为12.0%-74.1%[1-2]。笔者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肩关节、腕部和手的肿胀、疼痛、强直、运动障碍和手肌萎缩,甚至挛缩畸形的病理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采用针刺、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针刺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综合征(RSD)。临床表现为肩痛,手浮肿、痛,皮肤温度升高,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出现皮肤萎缩,手部肌肉萎缩等,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挛缩畸形。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肩手综合征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针刺配合自拟通络活血汤内服.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Fugl-Meyer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病例来自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针灸、推拿、中药外用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36例,显效30例(83.36%);有效6例(16.7%).总效率为100%.结论 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应早期介入避免本综合征发生.临床实践表明采用运动、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综合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药加穴位封闭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人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中风后15d~3个月。主要特征为患侧上肢的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肿胀、发绀、活动受限。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肌肉萎缩或挛缩,严重影响患肢的恢复。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穴位封闭方法治疗本病60例,取效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经 CT或 MRI扫描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而住院治疗。其中脑梗塞48例,脑出血12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8~76岁。病程1周4例,2~3周35例,3周以上21例。患肢肌力Ⅰ~Ⅱ级24例,Ⅲ~Ⅳ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康复训练、蜡饼法和中频药透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配合正确体位摆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疼痛、水肿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GPE、VAS评分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气血瘀滞、脉络闭阻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痰瘀阻络型及气虚血型两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其中痰瘀阻络型采用祛瘀化痰通络方以逐淤化痰、通络止痛,气虚血型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以活血化瘀通络,疗效满意。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中医药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及外用药物治疗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刺络拔罐并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手综合征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约有12%~25%的中风患者合并本病,严重影响患肢运动功能.如不及时发现与治疗,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笔者用刺络拔罐为主,并指导患者作康复训练治疗本病48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浮针疗法对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肩手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显效率为30%;治疗后患者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等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