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剖宫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剖宫产儿与阴道分娩儿肺功能的差异。为足月新生儿早期肺功能提供参考数值。方法研究对象:剖宫产儿144例,阴道分娩儿116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小时内、第1224小时内(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为: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25%,50%或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结果在1h内剖宫产组潮气量较自然分娩组小,每分通气量较小(P<0·05),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呼吸频率、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5d剖宫产组较自然分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第1h组呼吸频率较第1天组增快,潮气量较第1天组缩小,而每分通气量较第1天组增大。而吸呼比、达峰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组与第3天组、第3天组与第5天组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儿1h内存在较阴道分娩儿更明显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大气道的阻塞。这一改变在12h内可以自限。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监护重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儿早期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剖宫产儿早期潮气呼吸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特点。探讨剖宫产对新生儿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剖宫产组42例,阴道分娩组33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两组新生儿1h内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kg),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环(TFVcurve)。结果:剖宫产组MV为1.16±0.31L/min,VT/kg4.81±1.05mL/kg较阴道分娩组1.34±0.33L/min,5.55±1.24mL/kg明显缩小(P<0.05)。PTEF为69.40±21.96mL/s,TEF25%为62.17±20.62mL/s较阴道分娩儿59.03±15.23mL/s,51.52±13.83mL/s明显增快(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TPEF/TE和VPEF/VE分别为(66.08±11.51)%和(62.19±8.69)%高于经阴道分娩组(60.36±9.70)%和(55.75±7.28)%(P<0.05)。而RR,TI,TE,TI/TE,TEF50%,TEF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流速容量环:两组新生儿流速容量环呈较狭长的不规则椭圆型,呼气流速峰值延迟出现,剖宫产组的流速容量环窄于经阴道分娩儿,呼气流速峰值高于阴道分娩组。结论:剖宫产儿1h内潮气呼吸肺功能显示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小于经阴道分娩儿,剖宫产儿较阴道分娩儿在1h内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更明显,大气道的阻塞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设为介入治疗组,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50例。健康对照组与介入治疗组术前、术后10d分别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前潮气呼吸肺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每分通气量(MV)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RR)增快,潮气量(VT/kg)减小(P〈0.01);吸气时间(TI)及吸呼比(TI/TE)缩短(P〈0.01);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及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增快(P〈0.01),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减低(P〈0.01),而剩余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剩余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后10d潮气呼吸肺功能与术前相比,RR下降,VT/Kg增加(P〈0.05),TI及TI/TE上升(P〈0.05或P〈0.01);TPEF、TPEF/FE、VPEF及VPEF/VE增大(P〈0.05或P〈0.01);PTEF减慢(P〈0.05),TEF25%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肺功能,但肺功能的完全恢复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并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1例晚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组)和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75例(足月对照组),于生后1、2、3d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2组新生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生后第1天,晚期早产儿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均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晚期早产儿组均高于足月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晚期早产儿组的潮气量低于足月对照组(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仍比足月对照组高(P<0.05).至生后第3天,2组新生儿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间,分钟通气量第1天较第2天低,呼吸频率比第2天快(P均<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比第2天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 龄> 34周的早产儿存活率与足月儿几乎一样,但晚期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早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也较明显.加强晚期早产儿呼吸道管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晚期早产儿呼吸监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9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各入选20例,于校正胎龄40周时分别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同期产科分娩、胎龄39~40周健康对照组(分别入选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分娩组20例)生后5~7天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相比较。结果机械通气组吸气时间(TI,s)、呼气时间(TE,s)较阴道分娩组和非机械通气组明显延长[TI:(0.68±0.17)比(0.52±0.06)、(0.53±0.11),TE:(0.72±0.15)比(0.59±0.13)、(0.57±0.09),P<0.05],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降低[(44.4±7.7)比(56.2±10.8)、(56.1±9.5),P<0.05)];两个早产儿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容积(VPEF,ml)、达峰时间(TPEF,s)均低于阴道分娩组[TPEF/TE:(21.8±5.8)、(25.4±11.2)比(35.4±8.8),VPEF/VE:(24.4±2.9)、(26.8±8.1)比(33.8±7.3),VPEF:(5.5±1.2)、(6.0±1.1)比(6.7±1.2),TPEF:(0.15±0.10)、(0.14±0.04)比(0.20±0.05),P<0.05];剖宫产组平均吸气流速(MIF,ml/s)、平均呼气流速(MEF,ml/s)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减低[MIF:(35.7±5.1)比(40.1±4.0),MEF:(31.8±6.7)比(36.4±7.0)P<0.05];各组TPEF/TE与VPEF/VE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剖宫产组0.990,阴道分娩组0.992,机械通气组0.933,非机械通气组0.990,P均<0.05。结论在校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接近正常同胎龄足月儿,气道发育比足月儿慢,出生早期行机械通气早产儿可能存在肺组织的代偿能力受限和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预测指数在婴幼儿喘息转归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喘息患儿129例,分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43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86例,选择健康体检儿童69例为对照组,喘息缓解期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比较各组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67例随访到4岁,其中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26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测定脉冲震荡肺功能。比较各组呼吸总阻抗(Z5)、肺弹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R5)及中心气道阻力(R20)。结果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TPEF/TE、VPEF/VE、TI/TE、TEF25%、TEF50%、TEF75%均比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和对照组下降,TE升高(P<0.01);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TPEF/TE、VPEF/VE比对照组下降(P<0.05)。随访患儿中,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X5比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和对照组下降,Fres升高(P<0.01);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Z5比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升高(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患儿早期出现肺功能损害,哮喘预测指数阳性患儿损害持续存在,日后可发展为哮喘,应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余阗  李云  陈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03-1704,175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特点及吸入性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辅舒酮吸入。测定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二组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观察其急性期症状缓解情况;回访出院后3个月及1a后健康情况。30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肺功能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a〈0.05)。2.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咳嗽、气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a〈0.05)。3.出院时观察组潮气量(TV/kg)的增加、呼吸频率(RR)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a〈0.05);观察组25%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TEF25%)、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入院时上升(Pa〈0.05),3个月后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出院时TEF25%、TPEF/TE、VPEF/VE与入院时无明显改变(Pa〉0.05),3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随访1a,观察组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5.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临床评分与TPEF/TE、VPEF/VE呈负相关,临床评分数值越高,病情越重,TPEF/TE、VPEF/VE值越低。结论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期症状的缓解、降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几率有较好疗效。2.TPEF/TE及VPEF/VE可判断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阻塞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森迪斯公司2600型肺功能检测仪对毛支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潮气量(VT)、呼吸频率(BF)、TPEF/TE、VPEF/VE、呼出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50/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25/PF)等参数的检测,并描记潮气流速容量环。结果:毛支组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T、TPEF/TE、VPEF/VE、25/PF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的潮气流速容量环形态也有明显不同。结论:潮气流速容量环及TPEF/TE、VPEF/VE、50PF、25/PF可反映毛支患儿气道阻塞情况,并可作为判断小婴儿肺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参数改善的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处于急性发作期(喘息发作≤7 d)的71例婴幼儿,将患儿依就诊顺序分为气雾剂组20例及雾化组51例,前者采用定量气雾剂给予支气管舒张剂,后者采用雾化吸入给予支气管舒张剂。2组患儿均进行潮气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两种给药方式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影响,主要观察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呼气峰流量;随后进行组内分析,进一步探讨各参数改善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给药后,气雾剂组患儿呼吸频率显著下降(P=0.003),吸气时间显著延长(P=0.011);雾化组患儿潮气量、吸气时间、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显著上升(均P<0.05)。雾化组患儿吸呼比、达峰容积比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气雾剂组(均P<0.05)。气雾剂组内,与气道轻度阻塞患儿比较,气道重度阻塞患儿给药后,吸呼比、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改善显著(均P<0.05);雾化组内,气道重度阻塞患儿给药后,以上参数亦明显改善。雾化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岁以上患儿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上升幅度显著高于1岁以下患儿(均P<0.05)。结论 通过潮气肺功能技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舒张效果优于定量气雾剂;给药后肺功能参数的改善与气道阻塞程度有关,也与患儿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硕  刘传合  宋欣  赵京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483-485,511
目的观察婴幼儿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结果,探讨不同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哮喘患儿63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52例及正常对照组婴幼儿51例,于镇静后进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TBFV),主要参数有: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并对哮喘患儿经正规治疗1~3个月后的缓解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治疗5~9d病情恢复后进行复查,观察其改善情况。结果哮喘组的潮气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毛支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吸呼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VT/kg、Ti、Te、TPTEF/Te和VPEF/Ve明显降低、RR增加。哮喘组与毛支组比较发现,毛支组的RR较哮喘组明显增快;而哮喘组的潮气量高于毛支组,更接近于正常,其呼气时间较毛支组更长,吸呼比、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较毛支组降低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毛支组经5~9d住院治疗后,VT/kg、RR明显改善,而哮喘组患儿1~3个月治疗缓解期后复查TPTEF/Te和VPEF/Ve显著上升。但两组的TPTEF/Te和VPEF/Ve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出婴幼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特征,可成为呼吸道疾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2007-2010年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ZD  Xiao Y  Liu CY  Hu YH  Yao Y  Yang Y  Qian SY  Geng R  Wang JW  Shen KL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0):745-749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T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流行的季节特征.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室就诊及内科住院的ALRTI患儿共1914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RT) 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 ~4型,流感病毒(IFA、IFB和IFC),腺病毒( 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 (1)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70.3%,其中<1岁、1~<3岁、3~<6岁和≥6岁组分别为83.0%、80.1%、60.8%和2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3.5,P=0.00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RV和PIV,其在<1岁组分别是50.9%、36.2%和12.0%.(2)RSV和HRV的流行季节在冬春,而PIV在春夏.(3)<1岁、1~<3岁、3~<6岁和≥6岁组病毒阳性患儿中检出2种以上病毒的比例分别为38.2%、36.4%、30.2%和1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00,P=0.000).结论 病毒是小年龄儿童ALRTI的主要病原,以RSV、HRV和PⅣ最为重要,其感染存在季节特征;ALRTI患儿存在多种病毒感染,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Deng J  Qian Y  Zhu RN  Wang F  Zhao LQ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24-927
目的 对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监测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0年11月-2006年3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采集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10048份,接种于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同时用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对部分RSV阳性的标本用RT-PCR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 (1)在10048份标本中,有2286份为RS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2.8%。其中病房标本7176份,RSV阳性2153份,阳性检出率为30.0%;门诊标本2872份,RSV阳性133份,阳性检出率为4.6%。(2)2000~2001年冬春、2002-2003年冬春、2004-2005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0%、18.2%和20.4%,而2001—2002年冬春、2003—2004年冬春和2005-2006年冬春RS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3%、41.0%和40.5%。(3)对938份RSV阳性标本的亚型监测结果:A亚型691份,占73.7%,B亚型247份,占26.3%,2000-2001、2004-2005年冬春季RSV感染以B亚型为主;而2001-2002、2002-2003、2003-2004年冬春季以A亚型为主;2005—2006年为A、B亚型同时流行。结论 RSV是冬春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RSV呈现出隔年高峰的流行趋势,RSVA、B亚型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有时以相近的比例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囊气管导管在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呼吸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21例用有囊气管内导管插管(CETT组)和25例用无囊气管内导管插管(UETT组)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并对比观察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插管当天CETT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出潮气量,声门漏气率,呼吸功,与UETT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CETT组呼吸系统顺应性和阻力与UE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两组患儿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随疾病的好转逐渐增加[(0.36±0.20)ml/(cmH2O·kg)vs(55±0.1)ml/(cmH2O·kg),(0.33±0.2)ml/(cmH2O·kg)vs(0.43±0.1)ml/(cmH2O·kg)],两组患儿每分通气量在撤机前均有明显升高[(0.45±0.2)L/minvs(0.65±0.2)L/min,(0.43±0.4)L/minvs(0.60±0.3)L/min],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和每分通气量与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15),与每分通气量呈显著正相关(r=0.618)。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动态监测呼吸力学,可以判断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评估通气策略,掌握撤机时机。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7例机械通气下NRDS患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呼吸系统顺应性(Crs)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rs<0.3mL/(cmH2O·kg)示病情严重,Crs<0.2ml/(cmH2O·kg)病死率高;Crs与氧合指数(OI)呈负相关关系(r=-0.948),有直线回归关系OI=64.73-82.70Crs。X线分级与Crs呈负相关关系(r=-0.768),Crs为(0.683±0.110)mL/(cmH2O·kg)时脱机成功率为90.9%。结论时RDS患儿Crs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判断RDS患儿病情,指导呼吸机治疗,掌握脱机时机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1978—1996年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为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情况,采用病毒分离等方法,对广州地区1978~1996年连续18年的儿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进行了RSV病原学检测。共检测患儿5273例,分离出RSV的患儿513例。病毒分离总阳性率9.7%。18年中以1985年、1986年和1992年RSV分离率最高;一年中RSV分离率从3月份开始增高,4月份达高峰,持续至5~8月,9月份开始下降。结论:18年来广州地区有过3次RSV感染流行高峰(1985年、1986年、1992年);广州地区RSV感染的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春夏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因NRDS需机械通气的患儿55例(均使用过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4例)和死亡组(11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肺动态顺应性(compliance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Crs)、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值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机械通气后6h,存活组和死亡组Crs、PA-aO2、OI及R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6.871,-6.450,-10.316,-8.815,P均<0.05).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存活组RI、PA-aO2和OI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RI、PA-aO2和O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215.56,147.85,384.64,<0.05).存活组Crs值随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Cr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P<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融、PA-aO2和OI值明显增高,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5.699,-5.578,-6.924,p均<0.05).死亡组患儿死亡前Crs值明显降低,与上机后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7,P<0.05).Crs和OI、RI、PA-aO2值间均呈负相关(r=-0.813,-0.800,-0.859,P<0.05).结论 动态监测NRDS患儿机械通气时Crs、RI、OI、PA-aO2可以判断NRDS患儿治疗效果,指导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掌握脱机时机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为评价双黄连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对45例3岁以下有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治疗研究。双黄连组17例,病毒哩组和对照组各14例。结果表明,治疗后双黄连组及病毒唑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均短于对照组(F=5.12,P<0.01);血氧分压的改善双黄连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4.31,P<0.05);肺部X线检查结果双黄连组也短于其他两组(H=11.01,P<0.01)。双黄连组病毒检出率较低,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亦较其他两组多。双黄连组未见任何严重副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双黄连雾化吸入治疗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