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特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宫颈癌也相应增加,有报道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高峰为35~39岁和60~64岁。作为目前唯一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恶性肿瘤,患宫颈癌的老年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在绝经期与未绝经期妇女中,宫颈癌的表现及特点不尽相同。本研究对在妇科门诊确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共134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结果:一绝经后妇女涂片结果阴性病理结果阳性导致漏诊。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具有特殊性,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林麟 《大家健康》2014,(8):297-297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结果:一绝经后妇女涂片结果阴性病理结果阳性导致漏诊。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具有特殊性,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宫颈刷片(TCT)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的手段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并了解本地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的2401例妇女,常规查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刷片2401例,阴道镜检查359例,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80例,细胞学检查上皮细胞异常者80例(3.33%),其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13人(0.54%),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7例,官颈癌10例。结论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主要由细胞学筛查发现,浸润性宫颈主要由直接病检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主要分布在30~55岁,年龄最小16岁,最大71岁。宫颈刷片(TCT)可见识别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宫颈刷片(TCT)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诊断宫颈病变,两者结合显著提高了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靖江市2018-2020年77 955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探讨宫颈癌筛查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方法:按照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初筛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77 955名妇女中,生殖道感染者8 491例,生殖道感染率为10.90%;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470例,患病率为6.03‰;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和CIN3)318例,患病率为4.08‰;原位腺癌(AIS)7例,患病率为0.09‰;微小浸润癌14例,患病率为0.18‰;浸润癌13例,患病率为0.17‰。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依次为51~55岁、46~50岁、41~45岁。结论:宫颈癌筛查仍然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有效方法,通过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促使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高女性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改环  张菊青 《吉林医学》2005,26(12):1302-1303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6例绝经后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22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HPV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5.2%,未绝经组占28.8%(65/226),两组中腺癌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96例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22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HPV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5.2%,未绝经组占28.8%(65/226),两组中腺癌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24例绝经后宫颈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生育年龄宫颈癌56例作为对照。结果绝经组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接触性出血较未绝经组发生率低(P〈0.01),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宫颈涂片及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宫颈腺癌发生率占4.2%,未绝经组占28.8%,两组中腺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期别通常较晚,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定期妇科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可帮助绝经后妇女预防宫颈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在门诊就诊的患者行机会性筛查,同期进行普查全市瓷业女工的组织性筛查,以液基细胞学,HPV检测盒阴道镜为筛查方法,活检组织病理学为最终诊断标准,评价机会性筛查用于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意义;结果机会性筛查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组织性筛查宫颈病变检出率;结论通过机会性筛查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是有效地宫颈癌筛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丁聪   《中国医学工程》2012,(3):92+95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患者流血量、出血时间、症状及良恶性的关系、诊治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124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进行妇查、B超检查、宫颈刮片及阴道分泌物检查、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腔镜检查、并分别作分段诊断性刮宫和病理检查等。结果老年性阴道炎29例、宫颈息肉23例,子宫内膜炎19例,宫颈糜烂12例,宫颈黏膜下肌瘤8例,宫腔黏膜下肌瘤5例,宫内膜癌11例,宫颈癌8例、9例为宫内节育器所致。结论生殖器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患者绝经时间延长,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升高。对老年妇女阴道出血应做到早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5年来蓬莱市金矿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蓬莱市金矿区25~65岁妇女21587名进行宫颈癌的筛查,收集包括初次诊断时间、患者年龄、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结果等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在5年内的变化。分析文化程度、户籍地等对发病的影响。结果细胞学筛查阳性2012年161例,增长至2016年232例,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结果由2012年52例,增长至2016年77例,数量逐年增加,增加趋势也不显著(P0.05);矿区妇女年龄因素和居住因素对宫颈癌的影响显著(P0.05),文化程度对宫颈癌的影响不显著(P0.05);5年来宫颈病变人数逐年增多,患病率由2012年的1.391%增加至2016年的1.477%,虽变化不显著(P0.05),但总体趋势是上升趋势。结论金矿区5年来自愿参与筛查的人数逐年增加,宫颈病变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流动人口较常住人口的宫颈病变发病率明显偏高。对高危人群做好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的筛查,积极借助两癌筛查、家庭医生签约及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宫颈癌筛查及相关知识宣传,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该地区宫颈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梁莉  陈萍  苏鸣  陈晓  严二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10-151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的3328例宫颈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8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占7%,宫颈浸润癌占0.3%。HPV感染阳性63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HPV感染率为64%。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率为90%。宫颈良性病变中HP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P〈0.01)。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峰年龄为30.48岁。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蛄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积极的跟踪、筛查是宫颈癌早期预防、诊治的重点。30—48岁是城市医院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彭晚莲  黄建初 《广东医学》2012,33(13):1984-1986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细胞DNA定量,探讨宫颈癌的发病与女性年龄的关系。方法对前来本中心做宫颈癌筛查的68 752例20~60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DNA定量检测,并对其可疑病例进行在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以确定宫颈病变。结果 68 752例妇女中,20~29岁组宫颈癌发病率0.029%,30~39岁组发病率0.608%,40~49岁组发病率0.415%,50~60岁组发病率0.532%。结论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年轻化,高发年龄段在30~4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4.
张爱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79-178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育龄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防癌普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体检育龄妇女684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技术筛查,依2012年第二版《N C C N宫颈癌筛查指南》,由专业培训医师规范性取材,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 T)制片,由细胞学专职医师进行TBS描述性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 684例宫颈病变筛查中,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高发年龄为36岁~45岁,接触性出血为主诉的筛查对象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自觉症状,肉眼观察宫颈光滑、外观无异常的高度病变(H SIL)、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慢性宫颈炎。结论 36岁~45岁已婚育龄妇女为宫颈病变高发年龄,加强重点筛查,特别对临床上无自觉症状但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外观正常者不容忽视,应加强管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崇丹 《当代医学》2009,15(27):21-22
近年来,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由于宫颈易于暴露,及时检查可以发现病变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因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5年生存率也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这一特点使宫颈癌的筛查具有了非同小可的意义,现就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宫颈病变的特点及筛查的重要性.方法 对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我中心行妇科普查的530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资料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5226例未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未绝经组阳性检出率4.73%(247/5226),高于绝经组的3.35%(178/5308);绝经组筛查出宫颈细胞异常178例,HSIL占8.43%(15/178),高于未绝经组的2.83%(7/247);绝经组ASC-H占11.80%(21/178),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的3.64%(9/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组ASCUS占78.14%(193/247),高于绝经组的67.98%(12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5例绝经组宫颈细胞高度病变的受检者,其中15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后确诊为宫颈原位癌或宫颈细胞高度病变.结论 绝经后宫颈上皮细胞更容易发展为高度病变,因此绝经后妇女应重视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游晓蓉 《四川医学》2010,31(7):929-930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原因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第二门诊就诊的968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占92.56%(其中宫颈炎性病变占83.7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前病变)占7.02%,宫颈癌占0.42%。在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仅为18.19%,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分别高达66.18%、75.00%。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高峰年龄为30~50岁,调查分析显示性生活过早(特别是〈16岁)、多性伴、不洁性行为、性伴包皮过长、有性传播疾病史、慢性宫颈炎、HPV感染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大力宣传性卫生知识,防治性传播疾病,积极治疗宫颈炎性病变,特别对30~50岁有慢性宫颈炎,且HPV感染的已婚妇女行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8.
许雪  葛霞  袁金萍  刘泊江 《安徽医学》2017,38(4):490-494
目的 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的Bethesda系统(TBS)报告结果,评估安徽省妇女宫颈病变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及地区特点,通过计算液基细胞学高级别病变的阳性预测值,评估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为安徽省的宫颈癌筛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合肥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病理科检测的73 23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报告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及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高级别及以上病变对应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采用x2检验,计算阳性率及宫颈病变的年龄发病率、地区发病率差异.计算高级别病变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73 239例标本中筛查出7 102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阳性率9.70%);各年龄组宫颈病变检出率:≤20岁9.72%,20岁<年龄≤30岁8.21%,30<年龄≤40岁9.41%,40<年龄≤50岁10.65%,50岁<年龄<60岁10.17%,≥60岁9.53%(65岁以上10.2%);高级别及以上病变检出率:≤20岁0.22%,20岁<年龄≤30岁0.80%,30<年龄≤40岁1.51%,40<年龄≤50岁2.13%,50岁<年龄<60岁2.30%,≥60岁2.58%(65岁以上2.94%),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皖南地区阳性率为9.9%,皖北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安庆、蚌埠、池州地区的高级别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26%,2.26%,2.15%,高于其他地区.288例高级别及以上病变中有组织学活检/锥切报告结果,234例为高级别及以上病变(阳性预测值为81.25%),癌或疑癌19例病例中18例为高级别及以上病变(阳性预测值为94.74%).结论 宫颈细胞学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建议安徽省宫颈癌筛查可以从30岁开始,重点在40岁及以上年龄段,40岁以下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终止年龄应放宽至65岁以上;同时应加大对皖南山区及偏远地区的宫颈癌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宫颈病变发病趋势。方法2003年4月~2007年7月采用电子阴道镜对7317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752例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确诊为宫颈上皮炎症1162例,占66.3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496例,占28.31%;宫颈癌例18例,占1.0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6例,占4.34%。CIN发病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病例占70.97%。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实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上升及好发年龄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杨秀芳 《吉林医学》2010,31(8):1136-1136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8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宫颈良性病变中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及癌变高峰年龄为31~49岁。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结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在癌前病变阶段早期发现和诊治,是宫颈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