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ing,RNAi)是短双链RNA,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ing RNA,siRNA)介导的对同源基因转录后水平或者翻译水平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应用RNAi技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RNAi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高效、特异的抗病毒作用,设计灵活的多靶位效应使其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干扰素α(IFNα) ,以拉米夫定、阿地福韦、恩替卡韦为代表的核苷类似物和以胸腺素α1为代表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主要药物。这些药物单独用药时在 2 5 %~40 %患者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但不满意。目前IFNα仍然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鉴于HB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分子生物学特性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组成的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在抗HIV治疗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目前使用的抗HBV药物的作用机制又不尽…  相似文献   

3.
抗乙型肝炎病毒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龙其  向敏 《传染病信息》2003,16(3):121-122
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多数抗病毒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价值。人们试图通过制备靶向药物来提高抗病毒效果并降低其不良反应。自从 Ehrlich 提出靶向药物概念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不断取得突破。所谓靶向药物(Targeted Drug)是指能选择性地达到特定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并在该靶位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靶向药物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增强药物在靶部位的活性并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抗病毒靶向药物特异性好,选择性强,能减少药物用量和给药次数,以及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米夫定耐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中出现的耐药性与病毒基因变异有关,最常见于YMDD区域变异;拉米夫定耐药性可能诱发病情恶化并伴随HBeAg血清学转换,病毒变异发生率随疗程延长而增加,可能与治疗前HBV DNA及谷再转氨酶水平有关;合理的联合或序贯抗HBV治疗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可行策略,对于已发生耐药性病人应考虑有效替换治疗,联合治疗或继续拉米夫定治疗,并监测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受到病毒与病毒之间以及病毒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1],对病毒成分的物理性破坏、功能的损伤或阻止其相互作用,都可能影响病毒的增殖。根据近年来对HBV包装、逆转录及成熟过程的认识,下面将讨论一些有潜力的抗HBV策略。一、物理或功能性破坏病毒成分HBV的每一基因产物对HBV的复制都十分重要,因此,每一个转录或翻译产物都可作为潜在的靶作用对象。1. 细胞内抗体抑制HBV蛋白的功能:针对病毒蛋白,抗体与之结合最为特异,抗体在细胞外能与抗原特异性作用,在细胞内也同样能形成抗原与抗体复合物发挥作…  相似文献   

6.
7.
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我国“指南”),特别强调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抗病毒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回答,尤其是抗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血清HBV DNA水平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动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标志,也是目前评价HBV复制情况的"金标准",定量检测HBV DNA为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价抗病毒药物的疗效等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HBeAg的定量检测也成为现实,并迅速被临床认识及认可。然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2.15细胞进行脂质体干扰素与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用ELISA法测HBeAg,用反向血凝法及ELISA法测HBsAg,用斑 交法测HBV DNA,结果证实,脂质体IFN体外对HBeAg的抑制率较IFN高,能较好地抑制HBV DNA,但与IFN一样,对HBsAg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反义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表达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N)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表达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 PreS2的ASON并设非互补序列作对照,以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应用ELISA观察了ASON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ASON对宿主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应用RIA法和MTT法观察ASON对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ASON可有效地抑制HBV基因的表达,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6%和91%,而非互补序列对照无抑制作用:ASON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用药后第3天和第6天凋亡率分别为6.10%和6.43%,增殖指数分别为37%和36%,RIA和MTT法表明ASON对宿主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结论:ASON不仅以序列特异性方式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且可能以凋亡的方式清除HBV。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前HBV感染仍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有高达4亿的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约占10%.干扰素(IFN)及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UCs]的抗病毒疗效在大多数地区已得到认可.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虽有重大突破,但现有治疗方法却很少能达到病毒清除的效果,IFN不良反应大,而NUCs疗程长,易耐药.所以探索新型抗病毒药物是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一大热点.随着对HBV生活史的深入了解及HBV感染系统的建立,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继干扰素-α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但是长时间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易出现耐药.本文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发生机制、耐药后的补救治疗、耐药的预防等内容作一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重视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确立,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就是新型核苷(酸)类似物(NA)的研发。随着对CHB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NA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临床研究中发现HBV的耐药是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一些基本概念HBV的基因耐药(genetic resistance)是指CHB患者血中的HBV基因序列出现了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如果检测到了HBV DNA耐药相关的基因序列,那么这种基因耐药肯定是存在的;如果检测…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lamivudine)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突变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在拉米夫定治疗1,2,3,4,5a时分别为14%,38%,49%,66%,69%.耐药突变可导致血清HBVDNA水平阳转或明显上升,肝功能严重受损,甚至病情恶化死亡.关于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后续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用药方案,单药治疗(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在临床使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X基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四个基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他不仅参与HBV感染宿主过程,还影响HBV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直接或/和间接通过宿主的免疫反应或其他作用,导致HBV致病的系列病理过程,而且在HBV生命周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降低或去除X基因转录,或者封闭X蛋白某些功能以及使X基因表达沉默均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水平.本文通过对X基因在HBV复制和基因表达中的作用以及针对X基因的干预对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X基因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核苷(酸)类似物(NUCs)和干扰素(IFN)α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药物.考虑到HBV对已有的NUCs均具有耐药现象,且疗程漫长,同时IFNα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大,故开发新的靶位/作用环节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一些具有抑制HBV和HCV复制而无严重肝毒性的中草药化学药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两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与α-2b基因工程干扰素(安福隆300万U/支),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结果发现,两组药物疗效相仿。在相同疗程内,  相似文献   

20.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除了可以引起肝脏本身病变外,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疾病,其中HBV感染导致的肾脏损害较为常见。自Combes等〔1〕在上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HBV感染与膜性肾病的关系以来,这两种疾病的关系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重视。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座谈会上,正式将该病命名为HBV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肾炎。近年来,随着对HBV-GN研究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