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考察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Folkman和Lazarus的应对方式量表(WOC)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某省六所医院的59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护士的丁作压力源共有五个维度,即专业性质压力、工作量压力、护理技术要求压力、护患关系压力和护理管理及医护关系压力。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人口学差异.工作年限长、担任护士长职务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更大,工作年限长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一般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护理工作量及环境资源维度的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自我肯定水平越低,自我肯定水平低的护士更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护理工作性质维度压力越大,护士抑郁水平越高,积极使用理智应对方式的护士,抑郁水平较低;在护理丁作性质、工作量和医护人际关系三个维度的工作压力较大的护士.焦虑水平均较高。结论: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三个维度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湖南省155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3,-0.169,-0.242,-0.250;P0.01),与压力的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0,0.220,0.255,0.213;P0.01);③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士兵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某军区某部队5个陆军单位抽取士兵507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工作倦怠问卷(MBI-GS)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 21~25岁组士兵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20岁组(P<0.05)和≥26岁组(P<0.05);家庭贫困组士兵的情感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一般组(P均<0.01);初中组士兵的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高中/中专组(P=0.053)和大专以上组(P=0.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表明,应对方式(成熟型和非成熟型)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4,-0.37,-0.44,0.38,0.49,0.32;P均<0.001);自尊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0,-0.24,-0.29,0.29,0.40,0.17;P均<0.001)。结论士兵工作倦怠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现阶段工作压力的状况,为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建立符合高校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对高校15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是多元的,其中工作负担压力、职业声望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的强度居前3位,男女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维度上的差异显著(P〈0.01);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工作负担压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聘任压力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差异,总体来看,5~9年与10~19年教龄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压力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9,P〈0.01)。结论高校教师普遍压力较大,学校应构建心理支持系统,力争从教师自身应对方式上使教师减轻压力感,使教师正确认识工作压力,提高自身的承受力,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5.
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其工作倦怠水平的关系,为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控制源对于耗竭有正向的预测作用(P<0.01),积极应对对于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有负向的预测作用(P<0.05),消极应对对于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有正向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 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护士工作倦怠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问卷对728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影响不同;教学效能感与工作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情绪衰竭和疏离感主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有关,低成就感主要与个人教学效能感有关。结论工作压力越大,教学效能感越低,教师的工作倦怠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辅导员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省5所大学113名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总体工作压力方面,已婚辅导员工作压力显著高于未婚辅导员;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辅导员工作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对辅导员工作压力有预测作用。结论加强对辅导员的积极应对指导,并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组织公平感量表对湖南省各地市12所高职院校的在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0,P<0.01);高职院校教师的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和工作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组织公平感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β引入前=0.463,β引入后=0.176,P<0.01;F工作倦怠(1,309)=36.85,P<0.001)。结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工作倦怠程度就越严重,组织公平感可较好地缓解因工作压力带来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包括3个因子)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个因子),对北京市某大型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随机抽取10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①工作倦怠发生率为36.19%,与国内调查大致相当(U=0.232,P0.05);②93.3%精神科护士以积极应对为主要应对方式;③情绪衰竭因子与去人格化倾向(r=0.529,P0.001)、消极应对(r=0.206,P0.05)评分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与国内情况相当;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应对方式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81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压力知觉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且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同时在求助和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P0.01);(2)压力知觉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62,P0.001),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0.232;P0.001);(3)压力知觉对成熟型、不成熟型和合理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R2=0.069,0125,0.109;P0.001)。结论:(1)大学生压力感受较少,且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女大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型和求助的应对方式;(2)压力知觉对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失控感对不成熟型预测作用最强,也就是说个体感受到失控感增强,就越可能出现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军人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官兵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情境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南京军区某部512名陆军官兵进行调查,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已婚官兵成就感显著低于未婚官兵(t=-2.32,P〈0.05),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官兵(t=-2.56,P〈0.05);②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与职业倦怠(r:0.535,-0.452;P〈0.01)及社会支持(r=0.365;-0.315;P〈0.01)均呈显著性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少社会支持不良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特质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路径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标:)(z/df=3.26,GFI=0.975,AGFI=0.941,NFI=0.971,RFI=0.946,IFI=0.980,TLI=0.962 CFI=0.979 RMSEA=0.070。结论社会支持和特质应对方式可引起职业倦怠,军人特质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高校辅导员依恋类型与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322名高校辅导员施测。结果:322名辅导员中,62.1%为安全型依恋,17.7%为忽视型依恋,14.0%为沉迷型依恋,6.2%为恐惧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辅导员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得分上均显著低于不安全依恋的辅导员,而三种不安全依恋(忽视型、沉迷型和恐惧型)辅导员间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成人依恋类型对其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护士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情况做探讨,揭示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唐山市3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运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8份。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结果①护士的职业倦怠整体水平较高;②护士的年龄、人事关系等人口学变量对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r=0.415,P<0.01)。结论唐山护士工作压力越大,职业倦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54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 ,工作倦怠 (jobburnout)已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报道 ,近年来 ,工作倦怠已成为美国企业人力资源会议上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1] 。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1974年 ,Freuden berger[2 ] 首先提出了倦怠 (burnout)一词的概念。他认为 ,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 ;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 ,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尽时 ,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Freuden berger的观点继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关系。方法以97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两列变量发现的两对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高职业压力将导致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倦怠水平。结论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监狱民警的工作倦怠状况以及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与压力源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监狱民警工作倦怠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和自编压力源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43名监狱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与冷嘲热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87,0.758;P<0.001,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24,P<0.001),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因素对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13,P<0.001),对职业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5,P<0.001)。结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是监狱民警工作倦怠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