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OST)、工作倦怠量表(MBI-GS)通用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随机抽取深圳市3家大型企业1068名员工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消极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简单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对情绪衰竭(男β=0.62,女β=0.84)、消极怠慢(男β=0.47,女β=0.72)和专业低效能感(男β=0.18,女β=0.45)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女性员工的影响力高于男性。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的回归系数均下降。在同等压力状态下,高积极应对和低消极应对员工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低于低积极应对和高消极应对的员工。结论工作压力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有效调节变量,其中积极应对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知觉对焦虑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首次收治的312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压力知觉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0.0和A-MO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患者压力知觉、紧张感、失控感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595,0.545,0.543;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602,0.562,0.539;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242,-0.197,-0.245;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251,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520,P<0.01);②压力知觉、消极应对方式正向预测焦虑(P<0.01),积极应对方式负向预测焦虑(P<0.01);③结构方程检验表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知觉和焦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水平较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压力知觉、应对方式和焦虑显著相关且应对方式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从而降低压力知觉对焦虑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对策略在大学生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查应对策略在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ECR依恋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依恋的焦虑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依恋的回避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②应对策略中的求助维度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抑郁的负性情绪间存在较弱的部分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维度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两种负性情绪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所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会导致个体通过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和退避)来面对压力,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的影响,检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73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在负性情绪各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情绪性进食和积极应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而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2负性情绪各维度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7~0.179,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40~0.369,P0.01),而与积极应对成显著负相关(r=-0.151~-0.232,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情绪性进食的相关不显著(P0.05)。3消极应对方式在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结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进食存在相关,消极应对方式能部分中介负性情绪对情绪性进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对59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为(75.848±13.275);2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7,0.306,0.164;P0.01);内外向人格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4,-0.231,-0.148;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3,0.254,0.043;P0.01);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3个维度,自责、幻想、退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38,-0.741,-0.700;P0.01);3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均在人格内外向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影响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中,应对方式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中文版韧性量表(CD-RISC-C)对10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2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P0.01);3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之间相关显著,心理弹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应对方式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81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压力知觉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且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同时在求助和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P0.01);(2)压力知觉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r=-0.262,P0.001),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合理化-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330.232;P0.001);(3)压力知觉对成熟型、不成熟型和合理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R2=0.069,0125,0.109;P0.001)。结论:(1)大学生压力感受较少,且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女大学生更容易采取成熟型和求助的应对方式;(2)压力知觉对应对方式具有预测作用,失控感对不成熟型预测作用最强,也就是说个体感受到失控感增强,就越可能出现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7名贫困大学生和34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通过与对照组非贫困大学生的对比,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较低,且其中的自信维度女生又显著低于男生。2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性和乐观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3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差异,自信维度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ACE(Accessibility Control and Excitement)模型和压力-应对模型,考察青少年手机依赖与消极应对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手机依赖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对604名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结果:(1)青少年手机依赖和消极应对方式均具有一定稳定性;(2)青少年手机依赖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同时性正相关和继时性正相关(r=0.32, 0.28, 0.19,0.28,均P0.001);(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测的手机依赖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消极应对方式,前测的消极应对方式也能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手机依赖。结论:手机依赖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湖南省155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383,-0.169,-0.242,-0.250;P0.01),与压力的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0,0.220,0.255,0.213;P0.01);③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The literature on work stress, burnout and coping is reviewed and a small scale empirical study reported which sought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burnout in staff of supported housing for people with long-term mental health problems. Burnout was seen to arise principally as a result of job strain in relation to caring for people. As in depression, the process was hypothesized to be mediated by environmental and individual resources (including social support, coping and attributional styles, and life events). High levels of workplace stress correlated with the depersonalization component of burnout and with absence from work. Environment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appeared to significantly mediate the effect of work stress. Social support at work (particularly practical support) was linked to all burnout measures at follow-up. Specific, unstable attributions of negative work events and practically driven coping styles were found to be most adaptive in terms of experiencing less burnout. Individuals who experienced more negative life ev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emotionally exhausted.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urnout and depression, suggesting the processes are distinct. Unlike depression, burnout is specific to the work setting.  相似文献   

12.
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的修订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进行修订,并了解我国警察工作倦怠现状。方法采用MBI-HSS对4855名警察进行测试并对量表作出信、效度分析。结果修订后的量表保持原有的三维度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CFI=0.945,TLI=0.936,GFI=0.947,AGFI=0.930,NFI=0.942,IFI=0.945,RM-SEA=0.060),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均大于0.70。综合三个维度的结果发现,男性警察的倦怠程度高于女性警察,警龄在6-15年的警察倦怠程度最严重,离异警察的倦怠程度高于已婚和未婚警察,学历低的警察倦怠程度较高。结论修订后的MBI-HSS可作为测量我国警察工作倦怠的有效工具。警察的工作倦怠在性别、警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包括3个因子)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个因子),对北京市某大型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随机抽取10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①工作倦怠发生率为36.19%,与国内调查大致相当(U=0.232,P0.05);②93.3%精神科护士以积极应对为主要应对方式;③情绪衰竭因子与去人格化倾向(r=0.529,P0.001)、消极应对(r=0.206,P0.05)评分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与国内情况相当;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MBI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518名护士完成了该量表中译本以及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该量表同质信度较高(0.73-0.86),能够反映出不同科别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差异,与护士个体的应对方式(r=0.105-0.368)以及心理健康水平(r=0.231-0.482)均显著相关.结论:MBI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于研究国内护士群体职业压力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其工作倦怠水平的关系,为对护士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 控制源对于耗竭有正向的预测作用(P<0.01),积极应对对于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有负向的预测作用(P<0.05),消极应对对于耗竭和成就感降低有正向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 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护士工作倦怠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员工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移动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测查了移动公司共132名员工(获得有效问卷113份)的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所用问卷分别是职业倦怠问卷(MBI中文修订),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4,0.806,0.968。结果①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存在显著相关;②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消极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存在显著正相关;③职业倦怠量表的情感枯竭、讥诮态度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移动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倦怠、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相关。职业倦怠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关系。方法以97名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职业压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两列变量发现的两对典型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高职业压力将导致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倦怠水平。结论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具有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183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 1教师群体中,男性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性(F=1.925,P0.05),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和职业倦怠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5.053,P0.01;F=2.801,P0.05),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小学与高中教师(F=3.253,P0.05);2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7,0.42,0.38,0.49,0.35,0.43,0.28,0.29;P0.01),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r=-0.06,-0.11,-0.53,-0.12,-0.13,-0.10,-0.09,-0.07;P0.01),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也呈负相关(r=-0.25,-0.31,-0.22;P0.01);3中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的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临床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12名临床医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医生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3.932;P<0.05)、不同婚姻状况医生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F=7.526,12.048,7.519;P<0.01)、不同职称医生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731,7.478;P<0.05)。在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医生在自责、合理化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1.845,2.356;P<0.05)、不同婚姻状况医生在求助和退避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155,3.784;P<0.05)、不同职称医生在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5.537,P<0.05)。通过职业倦怠和应对方式的Pearson相关分析,解决问题、求助与情绪衰竭(-0.254,-0.214)、去个性化(-0.208,-0.159)、低个人成就感(-0.216,-0.161)存在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医生职业倦怠现状严重,防治工作应关注女性、离异、高级职称的医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缓解医生职业倦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perception of stress is believed to result in negative consequences as a result of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a number of variables. This study of a random sample of 234 male highway patrol officers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ess measures (perception of stress, report of daily hassles, and items unique to police work) and the specific consequences of stress (burnout, physical symptoms, and job dissatisfaction). Our hypothesis was that hardiness and neuroticism would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its consequences and that 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 would emerge 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strain experienced. The two moderator variables we examined exerted clearer main effects, rather than moderating influences, on the outcome measur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PSS was an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stress-induced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