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效果和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8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周期结束之后,两组患者促排卵效果(包括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包括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受精率、种植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临床妊娠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27-828
目的:探讨氯米芬治疗失败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采用来曲唑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促排卵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经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失败后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取来曲唑治疗,B组42例,采取HM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促排卵率及妊娠率情况。结果:A组取消周期率、排卵率均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多胎妊娠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授精周期中,对氯米芬治疗失败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方案和GnRH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方案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 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于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初次控制性促排卵及IVF-E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400例,其中200例采用GnRH-ant方案(低龄组和高龄组),200例采用GnRH-a(低龄组和高龄组)。通过检测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及妊娠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确定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GnRH-ant低龄组(A组)和GnRH-ant高龄组(B组)在Gn使用时间、Gn用量、促排时间、取卵数及成熟卵数上,分别低于GnRH-a低龄组和GnRH-a高龄组。其中Gn使用时间、Gn用量和促排时间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数和成熟卵数无统计学意义。IVF-ET治疗妊娠结果显示GnRH-ant低龄组和GnRH-ant高龄组在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上,均分别低于GnRH-a低龄组和GnRH-a高龄组,而持续妊娠率高于GnRH-a低龄组和GnRH-a高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控制性促排卵及IVF-E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方案临床妊娠结果均良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0年行体外受精(IVF)/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长方案周期,根据黄体中期注射GnRH-a剂量分<0.6 mg(A组),≥0.6 mg<0.8 mg(B组),≥0.8 mg(C组),每组随机抽取100个周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三组的移植周期数分别为92个,80个及85个.三组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自然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种植率(37.91%)及每移植周期妊娠率(63.04%)均明显高于B组(25.14%及37.5%)和C组(23.16%及41.18%) (P<0.01),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Gn用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启动日LH值及hCG日LH值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使用极低剂量GnRH-a能获得很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不孕不育门诊收治的62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人工周期、尿促性腺激素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5个促排卵周期后,有6例出现妊娠;有22例出现卵泡发育成熟,由于卵巢增大放弃妊娠;有20例出现卵泡成熟,但没有妊娠;有14例卵泡发育失败,妊娠率为9.6%.结论: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采用人工周期和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尿促性腺激素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用B超进行全程跟踪卵泡的发育情况,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三种促超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商微 《河北医药》2003,25(7):493-494
目的 分析三种促超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率。方法 112例不孕患者应用长方案降调节,月经第3天随机分成三组,采用三种不同促超排卵方案,A组37例,应用高纯促卵泡成熟激素(FSH-HP);B组38例。FSH-HP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联合用药;C组37例,用HMG促超排卵,至卵泡成熟后,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优质胚胎移植。结果三组获卵数、获得的Ⅰ级胚胎数、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三组促超排卵方案IVE-ET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国产HMG用于IVF-ET的促超排卵方案。可降低该技术的费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采用IVF-ET,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徐凤琴  张云山 《天津医药》2008,36(4):261-263
目的:探讨应用克罗米芬(CC) 人尿促性腺激素(HM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与行超促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F-ET)结局的差异。方法:常规门诊促排卵因卵泡发育过多转为IVF-ET患者12例(A组);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常规长方案或短方案IVF-ET的PCOS患者17例(B组),对2组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促排卵天数、获卵数以及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促排卵天数、受精率、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Gn用量比B组患者用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获卵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胚胎种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应用CC HMG HCG进行促排卵,如卵泡发育过多,可改为IVF-ET,这是一种有效的挽救周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小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用于促排卵方案,研究其对卵泡提前黄素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例反复发生卵泡提前黄素化的患者,分别进行两个周期促排卵治疗行夫精人工授精,A组进行常规促排卵治疗,B组加用西曲瑞克0.125mg/d促排卵治疗。观察治疗结局。结果 A组15个周期,发生卵泡提前黄素化13例,B组15个周期,发生卵泡提前黄素化1例,有显著差异(P<0.01);A组HCG日LH(12.2±8.6)IU/L,孕酮(2.7±1.9)ng/mL,B组:HCG日LH(4.0±4.8)IU/L(P=0.008),孕酮(0.9±1.8)ng/mL(P=0.012),均有显著差异;A组使用HMG用量(750.0±138.8)IU,HCG日E2(607.4±315.3)pg/mL,优势卵泡(2.0±1.1)个,卵泡最大直径(17.5±0.8)mm,子宫内膜厚度(10.1±1.5)mm;B组使用HMG用量(907.5±208.4)IU(P=0.003),HCG日E2(1264.0±763.4)pg/mL(P=0.006),优势卵泡(3.2±1.5)个(P=0.044),卵泡最大直径(18.1±0.7)mm(P=0.013),均有显著差异,子宫内膜厚度(11.1±1.6)mm(P=0.062),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加入西曲瑞克0.125mg/d可以有效减少卵泡提前黄素化发生率,促排卵后成熟卵泡增多,子宫内膜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101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氯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联合组)55例,和HMG组46例。两组患者经过3~6个月预处理后,分别予以CC+HMG与HMG两种促排卵方案处理125个周期和118个周期。结果联合组排卵日成熟卵泡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低于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排卵率和多胎妊娠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OS患者通过充分的预处理后,CC+HMG促排卵方案在妊娠率方面与HMG方案相似,但可减少OHS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GnRH-a组(A组)患者每次于月经来潮第1~3天在腹部前壁皮肤皮下注射GnRH-a 3.75 mg,之后每月重复注射1次,每次3.75 mg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B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2.5 mg,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A组缩小20%以上者38例(88.37%),B组缩小20%以上者41例(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GnRH-a对子宫肌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31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移植的取消周期有97个,移植周期213个,根据这些患者的基础FSH和Gn用量进行分层分组,按bFSH〈8和bFSH≥8将患者分成两个组群,再将Gn用量〈40支的为组1和≥40支的为组2,比较不同bFSH组群中不同Gn用量对促排卵结局的影响;并观察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常规长方案(A组)、拮抗剂方案(B组)和超长方案(C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3种方案的周期取消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FSH组群中不同Gn用量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超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最高,且着床率和拮抗剂方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Gn总量不能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妊娠结局,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超长方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鲜周期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中心2012年6月至2021年12月行FET治疗的1 3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44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改良长方案组(1 161例)和拮抗剂方案组(181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比较妊娠结局。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影响因素。结果 匹配前,改良长方案组临床妊娠率(50.65%,588/1 161)较拮抗剂方案组(41.99%,76/181)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31);匹配后,两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移植次数、囊胚移植、移植胚胎数量及质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FET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新鲜周期促排卵方案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新鲜周期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250例351个周期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分组:微量长方案组90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组85个周期(B组)、超短方案组94个周期(C组)、微刺激方案组82个周期(D组),比较分析各组的促排卵结局。结果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周期取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其他3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P值、L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Gn用量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为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中,对卵巢储备低下患者在促排卵早期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CC/Gn方案行IVF-ET卵巢储备低下患者273例,共323个治疗周期,依据促排卵早期是否使用LE的情况分为LE组、非LE组.结果 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在启动日激素、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数/率、可用胚胎数/率、优胚数/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LE组HCG日雌二醇(E2)、黄体酮(P),Gn天数、Gn总量高于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总妊娠率、分娩或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生化妊娠率高于非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C/Gn方案中,卵巢储备低下患者中促排卵早期添加LE能够减少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提高Gn使用效率,生化妊娠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使用FSH联合LH活性药物促排在Poseidon 1组、2组低预后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IVF/ICSI助孕Poseidon 1组、2组低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FSH组(单纯使用FSH促排,共1 679例1 740周期)、FSH+LH组(FSH联合LH活性药物促排,共471例478周期),比较两组间的基础指标及临床结局指标,其中卵泡-卵母细胞转化指数(Follicle-To-Oocyte Index,FOI)为主要的结局指标。结果 FSH+LH组与FSH组的卵巢储备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SH组的FOI较高,卵泡输出率(Follicular Output Rate,FORT)、获卵数、MII卵率、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结局指标与FSH+LH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黄体期长方案常规联合LH活性药物促排,并不能改善非预期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结局,且增加患者经济成本,不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长效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添加黄体生成素(L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20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于月经第3~5 d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超排卵,当卵泡最大直径达14 mm时,按当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为三组,每组40个周期,1组:LH<1 mIU/ml;2组:1 mIU/ml≤LH<2mIU/ml;3组:LH≥2 mIU/ml.每组再分为A组(20周期):继续使用HMG至HCG注射日;B组(20周期)每天添加重组黄体生成素(r-LH).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A1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时间、流产率显著高于B1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获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妊娠率显著低于B2组,Gn用量、Gn时间、获卵数、受精率、流产率、添加LH日及HCG日血清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3、B3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长方案卵泡中晚期在LH<2 mIU/ml时添加LH可提高妊娠率,尤其血清LH<1 mIU/ml时添加LH可获较好的临床结局,LH>2 mIU/ml时不能从添加LH中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超促排卵启动日促黄体素(LH)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关系。方法 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改良超长方案治疗,患者接受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6 mo,每次曲普瑞林1.88 mg肌注,间隔28 d,第2次注射后2 wk开始检测血清CA125,CA125降至18 U.L-1以下后注射曲普瑞林1.88 mg,于末次注射后2~6 wk开始促性腺素超促排卵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按超促排卵启动日血清LH水平分为2组:A组25例,LH<0.5 U.L-1;B组25例,LH≥0.5 U.L-1,比较2组IVF-ET结局。结果 A组促性腺素平均用药天数多于B组[(14.71±24.96)d vs.(8.86±1.92)d,P<0.01],A组种植率低于B组(24.56%vs.33.33%,P<0.05)。结论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启动日LH过低将增加促性腺素用药天数,降低种植率。建议将LH作为超排启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个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ET周期的治疗结果,根据其黄体期支持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231个周期,单用黄体酮(P)60mg/d;B组:198个周期,P60mg/d加戊酸雌二醇(补佳乐)4~8mg/d进行黄体支持。结果①429个治疗周期中,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体期补充小剂量E2不能改善IVF-ET的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9.
LH is a glycoprotein tha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lliculogenesis during the natural ovarian cycles. It has the same activity and shares receptors with hCG. However the use of LH in combination with FSH in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A practical approach concerning the usefulness of LH according to the endogenous level of LH is described herein. Specific groups of patients can benefit from ovarian stimulation with LH. New applications of LH/hCG activit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