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直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药物必先由血液透过血脑屏障(BBB),进入 CNS 的细胞外液,才能发挥药效。不能透过 BBB 的药物难在 CNS 内发生作用。神经药物与 BBB 的关系固然密切,某些抗菌素、抗肿瘤药物和抗胆碱酯酶药物要求在 CNS起作用时也与 BBB 有关。故药物与 BBB 的关系,不但为神经药理学家所重视,而且也为临  相似文献   

2.
在急性脑缺血的超早期,完整的血脑屏障(BBB)使许多治疗药物无法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转铁蛋白受体(TfR)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使结合的药物通过BBB,从而大大增加了治疗药物的定向选择性,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脑缺血的超早期,完整的血脑屏障(BBB)使许多治疗药物无法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转铁蛋白受体(TfR)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使结合的药物通过BBB,从而大大增加了治疗药物的定向选择性,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结构、调控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BBB)是一种弥散屏障,能阻止大多数化合物从血液进入脑组织。脑微血管系统的3种细胞成分组成BBB,即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周细胞(PC)。脑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J)构成弥散屏障,选择性阻止血液内大部分物质进入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终足紧密包绕血管壁,可能对诱导和维持TJ屏障起关键作用,但星形胶质细胞并不被认为在哺乳动物脑内具有屏障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卒中和神经炎性疾病均存在BBB功能障碍,如TJ密闭性损害。在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BBB和BBB功能障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我们重点讨论了早产儿脑室出血(IVH),后者可能涉及TJ密闭性功能障碍,以及胚胎生发基质(GM)内BBB发育不成熟。缺乏TJ或PC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未能完全覆盖血管是早产儿GM血管脆弱的原因。最后,本文阐述缺血缺氧时BBB通透性增高的发病机制,以及脓毒性脑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痴呆、多发性硬化和Alzheimer病涉及BBB的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5.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249-125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日益成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尚无已批准上市的NASH有效治疗药物。因此,迫切需要NASH新药以改善临床相关终点,减轻疾病负担。NASH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与代谢密切相关,且异质性较强,其临床结局的观察需要时间较长,这些特点也为NASH新药的研发带来了挑战。药物研发过程中,治疗终点的选择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至关重要,是否能够反映临床结局、预测临床获益是终点选择的基本原则。总结和论述了目前NASH新药研发中不同阶段的治疗终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免疫细胞,监视CNS免受损伤在神经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新生在缺血性脑卒中和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控血管新生已成为这些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在神经发育及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与血管新生均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目前对于小胶质细胞在CNS疾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善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的最佳希望在于新药。10年来各种组合(大剂量、交替及顺序化疗)的临床研究,未能取得明显进展.未来临床研究的一项主要目标是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药物。临床研究关键在于,评价新药的疗效对所用病人的选择(包括病期、病变的程度和用药史等)。目前已有证据提示,如在耐药性(耐多药或耐单药)发生前未曾接受治疗的病人中,评定某1种药物的疗效,则可取得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早老及老年期以进行性痴呆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ND)。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清楚阐明。本文就AD的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1.1胆碱酯酶抑制剂AD的药物治疗主要目标是改善认知和行为障碍,减缓疾病的进展或有可能情况下防止和延缓疾病的发生。这些药物着重于增加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释放。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多的药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我们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在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OS)得到显著延长,甚至使一小部分患者得到治愈.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治疗MM的主要方法,但是仍然无法克服耐药、复发的结局.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制新的药物或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提出及推广是最终实现改善MM患者预后,甚至治愈目标的重要方法.如何将MM生物学信息用于新药的开发、指导个体化治疗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时中枢神经系统(CNS)衰竭发生率很高,应行预防性颅内放射(PCI)防止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SCLC 最易发生脑转移,Newan 和Hansen 发现33%~42%的SCLC 患者在死亡时CNS 受累,30%患者CNS 发生病变.Nagent 等报道用化疗维持生命2年的患者最后还是死亡,尸检中80%的患者CNS 转移,其中17%首发CNS 衰竭,并在大脑处有大量转移灶、脑转移后预计寿命为3.7~7个月。由于只有少量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化疗不能明显地减少脑转移的危  相似文献   

11.
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可有效诱导疾病缓解,但这些药物与严重不良事件相关,且长期使用导致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IBD患者一旦病情缓解,即需考虑药物降级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此时须权衡持续用药的风险与疾病复发的风险.本文对已发表的关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降级治疗...  相似文献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亲神经性的且可在疾病初期可穿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CNS)是HIV侵入的主要部位,在病程中大约三分之二病人有CNS受累。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中,CNS疾病的范围较宽且可被概括地分类为HIV的原发性作用、机会性感染、肿瘤及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病是因免疫应答紊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造成自身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目前自身免疫病的常用治疗方法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缓解因免疫系统攻击组织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的感染、骨髓抑制等,而且只能减缓病情的发展,而非根治疾病.因此,寻找更有效且低毒性的新治疗方法迫在眉睫.1996年意大利Marmont首先报道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重症红斑狼疮取得成功后,掀起世界多国应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的研究热潮,各种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迅速开展起来.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治疗自身免疫病尤受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因各种诱因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GERD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其可分为病理性酸反流型、酸敏感食管型及功能性烧心型。N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生与胃内物反流、食管动力异常、食管黏膜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异常有关。诊断根据典型的症状、内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胆汁监测、腔内阻抗技术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NERD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药物治疗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物。钾离子竞争型酸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5.
利奈唑胺能否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一直是临床医生疑惑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病例,经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改用利奈唑胺治疗后病情好转,说明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效果显著,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断开展,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无病生存(DFS)得到很大提高,部分患者治愈。正由于完全缓解(CR)的提高和DFS的延长,NHL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的机会增加,且一旦出现CNS复发,则预后很差。NHLCNS复发常规有效治疗方案包括反复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采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或同时CNS放疗等;尽管给予以上方案治疗,平均生存期亦仅数月左右。为了进一步加强对NHLCNS复发的认识,本研究对NHLCNS复发的高危因素,治疗现状及预后等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秦敏  王满侠 《山东医药》2010,50(41):112-113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CNS抵御全身炎症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就是血脑屏障(BBB),但仍有一些免疫细胞可以通过BBB进入中枢参与炎症反应。具有免疫能力的细胞通过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等,其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未明.其病理显示脑部有弥漫性萎缩,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有缺损.国内外很少有报道大脑萎缩与BBB的关系,究竟是大脑萎缩引起BBB通透性的升高,使病原体和血液循环过程中具有潜在危害的小分子透过BBB[1];还是BBB通透性的升高引起脑内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大脑萎缩还不清楚.本文主要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亮点包括具有前景的心脏疾病和卒中预防及治疗新药、设备和手术。去年,在抗心脏疾病和卒中方面取得各种各样进展,有新药、新手术以及现有治疗的改进与新发现益处。1、新药降低一半胆固醇一种每月注射一次或两次的新类别药物,可将有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减少一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以明确PCSK9抑制剂是否能预防心脏病发作或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2、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新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辅酶 Q_(10)是一种新药,近年来,国外应用辅酶 Q_(10)(CoQ_(10))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其预防和治疗某些药物引起的坏死性心肌疾病收到一定的疗效。在我国用CoQ_(10)治疗小儿慢型克山病已有报导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