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5,(7):500-504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研究骨代谢标志物与老年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78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和69例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患者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及尿液中吡啶啉(PYD),Ⅰ型胶原C端肽(CTX)的活性测定。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B-ALP,BGP,PINP,TRACP5b,PYD,CT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B-ALP,BGP,PINP,TRACP5b,PYD,CTX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发生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具有负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减少骨折复发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对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方法纳入年龄≥80岁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予碳酸钙D3咀嚼片1片,嚼服,bid;骨化三醇胶丸0.25μg,po,bid。12个月后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1次,并维持原补钙和活性维生素D方案。检测入组时、唑来膦酸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患者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和骨钙素(OC)的水平,同时测量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观察应用唑来膦酸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唑来膦酸治疗前患者血清CTX、PINP和OC水平有所升高,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有所降低,但大部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后12个月,患者血清CTX、PINP和OC水平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和唑来膦酸治疗前(P<0.05或P<0.01),而股骨颈、总髋部和腰椎1-4处的BMD则显著高于入组时和唑来膦酸治疗前(P<0.05或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能降低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BTMs水平,并提高BM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测定69例SLE患者(SLE组)和61例健康志愿者(C组)腰椎和股骨颈处骨密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骨钙素、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水平.比较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辅助Intertan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表达的影响.方法: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并随访1年后,观察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BMD)变化中的价值。方法予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在治疗前、治疗12月末分别检测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总髋部骨密度(THBMD)和腰椎1-4骨密度(LSBMD)值。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TMs和BMD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血清BTMs水平和BMD变化值(△BMD)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月末患者血清CTX和P1NP均显著下降(P <0.01), FNBMD、 THBMD和LSBMD均显著增加(P <0.01)。治疗前血清CTX水平与△FNBMD (r=0.248, P <0.05)、△THBMD (r=0.345,P <0.01)呈正相关,血清P1NP水平与△FNBMD (r=0.302, P <0.01)、△THBMD (r=0.266, P <0.05)呈正相关,而血清CTX和P1NP与△LSBMD均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血清BTMs对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BMD增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CTX、 P1NP越高,患者股骨颈和总髋部BMD上升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通过检测血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骨钙素(BGP)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的水平来探讨二磷酸盐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钙剂组40例(仅给予钙剂治疗)、阿仑膦酸钠组40例(在给予钙剂治疗的同时每周口服阿仑磷酸钠1片)。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都用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同时测定空腹血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BGP及IGF-1、IGFBP-3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阿仑膦酸钠组BMD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腰椎为3.08%,左股骨近端5.05%(P〈0.01),其NTX水平下降(P〈0.05),BGP水平升高,而IGF-1、IGFBP-3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钙剂组BMD有下降(P〉0.05),且NTX水平升高,BGP水平下降(P〈0.05),而IGF-1、IGFBP-3均下降(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明显升高BMD值,降低NTX,增加BGP的水平,并且可能通过提高IGF-1的活性达到促进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对部分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选择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43-65岁,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升高,抽取空腹血,提取血清,放于-70℃冰箱中保存,同一天留取尿测尿1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然后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HbA1c正常,并维持治疗1年后再抽取空腹血,提取血清,同一天留取尿检测相关指标。(2)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及尿NTX,骨钙素(BGP)采用放免法测定,批内变异系数(CV)<4%。结果治疗后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BGP、IGF-1水平高于治疗前,NTX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糖的良好控制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提高BGP、IGF-1水平,降低NTX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志锐 《北方药学》2021,18(6):90-91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OVCF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PVP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折再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及BM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及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后3个月后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LP、BGP及CTX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ALP、BGP水平高于对照组,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硬膜外血肿、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治疗后1年,研究组骨折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2年,研究组骨折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PVP联合双膦酸盐治疗OVCF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椎体功能,增强椎体骨密度,减小骨折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仲强骨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诊治的13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2粒/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仲强骨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RS评分、ODI评分、骨密度、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8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R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NRS和ODI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腰椎L2-L4、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腰椎L2-L4、股骨颈骨密度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骨保护素(OPG)、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OPG、PINP、BMP-2水平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β-CTX、NTX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IGF-I、TGF-β水平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地仲强骨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调节骨代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6例PMO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予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一次,同时每日补充钙剂600 mg和维生素D3 125 IU。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血钙、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2 mo,患者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BMD分别较治疗前提高了(0.023±0.046)、(0.022±0.042)和(0.019±0.047)g.cm-2(P<0.05)。治疗3 mo,血清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N端中段骨钙素(N-MID)、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6 mo和12 mo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前后患者血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25/36),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治疗PMO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片联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肽、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前臂骨密度、骨矿含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4%和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臂近端骨密度(PBD)、近端骨矿含量(PBMC)、远端骨密度(DBD)和远端骨矿含量(DB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增加骨密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福美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评估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15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行福善美治疗,观察组行福美加治疗。观察记录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值、血清OPG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均显著升高,血清OPG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血清OPG明显下降,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福美加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血清OPG指标,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骨密度值有所增加,疼痛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改变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及其他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的疗效。方法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根据骨密度(BMD)降低的情况(通常用T表示),将患者分为3组,依据T值及年龄,予以静脉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期间所有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使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定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明显降低(P<0.05),骨密度较前略有增高(P>0.05),副作用轻微可耐受。结论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有给药方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疗效优等特点,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晶刘哲 《安徽医药》2016,20(12):2234-2236
【摘要】目的:分析密固达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8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口服钙尔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密固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定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骨痛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骨痛评分(0.51±0.27)明显低于对照组(0.91±0.6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提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ALP、N-MID、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CT指标(2.87±0.4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3±0.64)ng/L,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密固达治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ALN)普通片和肠溶片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骨代谢的作用。方法:计划入组24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1∶1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ALN普通片和肠溶片联合钙剂治疗6个月,用DEXA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总骨密度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骨钙素(OC)和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的浓度,考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的变化率和骨代谢标志物OC和血清CTX-Ⅰ的水平变化,评价两制剂的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结果:ALN普通片组和肠溶片组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增长(4.03±8.21)%和(4.90±7.41)%,OC分别下降(3.42±7.20)和(4.33±5.54)ng.mL-1,血清CTX-Ⅰ分别下降(0.24±0.33)和(0.26±0.28)ng.mL-1。结论:两种制剂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均有较好效果,同期比较两种制剂对绝经期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变化率的增长作用及对骨代谢标志物OC和血清CTX-Ⅰ的降低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曼  王春  姜敏  郑闻 《安徽医药》2012,16(10):1500-1502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42例.实验组采用rhPTH1 34)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钙尔奇D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痛症状变化和治疗期间的骨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较对照组治疗后的骨密度(T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LP的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ALP的浓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痛治疗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为50%,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 rhPTH1 34联合钙尔奇D能够有效的提高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探讨加味二仙汤、钙尔奇D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影响效果.选取该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 =4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钙尔奇D,研究组(n =44)在对照组基...  相似文献   

19.
陈娟  金山  张喜平  康鸿斌 《安徽医药》2017,21(12):2284-2287
目的 探讨青娥丸联合钙剂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青娥丸联合钙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钙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6)vs(0.54±0.05)g·cm-2,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骨密度显著增加[(0.66±0.09) vs (0.58±0.08) g·cm-2,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增加[(0.71 ±0.11)vs(0.63±0.10)g·cm-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降钙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262.39 ±72.59)vs(231.53 ±62.39) ng·L-1,P<0.05];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11.53 ±2.69)vs(9.35 ±2.27)μg·L-1,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111.59 ±35.35)vs(97.93 ±31.56) IU·L-1,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降低[(3.57 ±0.91)vs(4.49 ±1.50) mIU·mL-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娥丸联合钙剂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注射液,20μ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腰椎骨密度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全髋与股骨颈骨密度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部位骨密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治疗6个月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骨钙素(OC)水平逐渐上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也逐渐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则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可有效改善骨代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